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寺学教育看敦煌地区的佛儒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黑晓佛 《丝绸之路》 2021年第3期62-65,共4页
寺学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其学生与教师的身份、教学的内容等既不同于敦煌当地的州、县之学,也不同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寺院之学。这正是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趋势在敦煌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唐宋时期敦煌社会文... 寺学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其学生与教师的身份、教学的内容等既不同于敦煌当地的州、县之学,也不同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寺院之学。这正是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趋势在敦煌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唐宋时期敦煌社会文化现象的缩影。敦煌寺学中所见之佛儒融合,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或再现了唐宋时期敦煌社会文化性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学 敦煌 佛儒融合
下载PDF
《日本灵异记》中的儒佛融合——以“丁兰木母”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九令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3期53-55,共3页
《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说话集编撰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儒学要素。通过对作品中的"丁兰木母"这一儒学典故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中国的儒学接受除了通过引用儒家典籍的形式之外,往往还通过沿用与儒学融合后的中国佛教作品中的儒... 《日本灵异记》作为佛教说话集编撰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儒学要素。通过对作品中的"丁兰木母"这一儒学典故的考察,可以发现其对中国的儒学接受除了通过引用儒家典籍的形式之外,往往还通过沿用与儒学融合后的中国佛教作品中的儒学典故。可以说,中国僧侣在编撰佛书的过程中通过借儒释佛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次儒佛融合,在日本通过僧侣的创作实现了儒佛在异国文化语境下的再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灵异记 丁兰木母 融合
下载PDF
儒佛融合对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林虎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19-122,137,共5页
钱谦益儒佛融合的思想,是明清之际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映。在钱谦益思想中,儒、佛两家思想既是难分难解的,同时又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特点影响了钱谦益诗歌创作的面貌,使得他的诗作得以表现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历... 钱谦益儒佛融合的思想,是明清之际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映。在钱谦益思想中,儒、佛两家思想既是难分难解的,同时又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特点影响了钱谦益诗歌创作的面貌,使得他的诗作得以表现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历史的丰厚内涵,在明清之际这一文化转折期成为承前启后的文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钱谦益 诗歌创作 影响
下载PDF
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
4
作者 李甦平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本文对中国阳明学在日本的传人——中江藤树儒佛融合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通过考释中江藤树的“明德”观、“意念”观来探讨藤树本人的思想及与中国阳明学的异同。指出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是形成日本民族“共生意识”的重要因素,而... 本文对中国阳明学在日本的传人——中江藤树儒佛融合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通过考释中江藤树的“明德”观、“意念”观来探讨藤树本人的思想及与中国阳明学的异同。指出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是形成日本民族“共生意识”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共生意识”具有化解人类冲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江藤树 融合“明德”观 “意念”观 “共生意识”
下载PDF
民间孝道观念的儒佛融合意蕴——敦煌文献《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浅析
5
作者 韩焕忠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9,共5页
敦煌文献《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体现了唐末五代乃至北宋初年的民间孝道观念。其作者圆鉴大师大力倡导子女应当尽孝于自己的父母,为此他特别重视处理好父母与妻子、兄弟与亲戚、生养与死葬等几种家庭关系,并将孝心视为真菩萨、大... 敦煌文献《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体现了唐末五代乃至北宋初年的民间孝道观念。其作者圆鉴大师大力倡导子女应当尽孝于自己的父母,为此他特别重视处理好父母与妻子、兄弟与亲戚、生养与死葬等几种家庭关系,并将孝心视为真菩萨、大道场、成佛之本。这篇《押座文》具有强烈的儒佛融合意蕴,同时也反映了这种孝道观念从中原向西域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座文》 圆鉴云辩 孝道 融合
下载PDF
印光大师的儒佛融合思想
6
作者 孙勇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菩提",又以"孝"为礼佛之本,并明确提出了"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q... 印光大师是具有丰厚儒学修养的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他站在儒佛平等互视的立场,融合儒佛,将儒佛本体固无二致之要义概括为"明明德,如证菩提",又以"孝"为礼佛之本,并明确提出了"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的看法。印光大师的佛教人生,贯注着浓重儒家精神,诸如劝人在家念佛、重视家庭教育、关注社会民生等,体现了他以儒家弘道精神弘法利生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中国近代 印光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的儒佛融合思潮和颜之推的儒佛一体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国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30-38,共9页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继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大破大立,各种思想相互交错、相互斗争和融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处于什么地位?发展状况如何?外...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继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大破大立,各种思想相互交错、相互斗争和融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正统的儒家思想处于什么地位?发展状况如何?外来佛教的传播状况、地位、影响如何?儒佛二教的关系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 教中国化 家思想 神灭论 颜之推 神不灭论 教教义 两晋时期
下载PDF
浅谈中江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以后期书信和《鉴草》为中心
8
作者 李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7期185-186,共2页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 中江藤树,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思想家,日本阳明学的鼻祖。在中江藤树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儒佛方面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藤树在早年曾极力排佛,但在晚年藤树思想体系中却出现了儒佛融合的倾向。本文通过对藤树晚年书信及著作《鉴草》等的解读,考察晚年藤树的儒佛融合思想的具体表现,并探究其儒佛融合思想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德 如来心 教化庶民 融合
下载PDF
美学走向一议——读《儒道佛美学的融合》
9
作者 李兴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25-27,共3页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既要受学科以外的因素的影响,又要为学科自身的发展逻辑所制约。这两种因素的合力,决定着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
关键词 美学的融合 书评 美学理论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禅林宝训》伦理思想儒学化探析
10
作者 蒋九愚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46-49,共4页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林宝训》 道德仁义 融合
下载PDF
浅析佛教对孔子的误读
11
作者 任桂磊 《西部学刊》 2019年第13期82-84,共3页
在佛教和儒教长期发展过程中,因主观或政治因素,会产生有意误读。从“如来弟子”与“儒童菩萨”入手,综述了佛教对孔子误读的原因及体现;梳理了“儒教佛化”与“佛教儒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儒佛之间的对抗与融合,认为佛教对孔子歪曲解... 在佛教和儒教长期发展过程中,因主观或政治因素,会产生有意误读。从“如来弟子”与“儒童菩萨”入手,综述了佛教对孔子误读的原因及体现;梳理了“儒教佛化”与“佛教儒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儒佛之间的对抗与融合,认为佛教对孔子歪曲解读得越离谱,越说明孔子地位的难以动摇;两派争论得越激烈就越说明双方融合得越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融合 误读
下载PDF
印光法师名、字、号解诂
12
作者 王帅 《五台山研究》 2023年第3期20-25,31,共7页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反映了其家庭“奉儒守官”的家风,对印光“儒佛融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出家之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普陀僧、粥饭僧。这背后既蕴含着印光对于自己... 印光法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反映了其家庭“奉儒守官”的家风,对印光“儒佛融合”“以振兴佛教为己任”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出家之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号继庐行者、常惭愧僧、普陀僧、粥饭僧。这背后既蕴含着印光对于自己弘法事业的定位和期许,也可以看出其作为佛教领袖自觉振兴佛教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可以看出印光谦卑恭逊背后的勇猛精进与坚定自信。从印光使用别号的时间、频率和场景,也可以看出其弘法实践中“善巧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光法师 姓氏文化 融合 使命意识 净土宗
下载PDF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对释迦文化的吸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栩鸿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38-40,共3页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已经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时间,逐渐渗入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士大夫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认识和接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颜之推作为南北朝时比较有影响的士大夫,其传世之作...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已经经历了四五百年的时间,逐渐渗入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士大夫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认识和接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颜之推作为南北朝时比较有影响的士大夫,其传世之作《颜氏家训》里透露了他对佛教的认识。他认为佛教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其中的义理与儒家经典多有相契之处,是可以相互融合调适的,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归周、孔而背释宗"。本文从佛教的诸行无常、缘起性空和因缘果报、业感轮回三个方面论述了颜之推对佛教义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家训》 颜之推 融合
下载PDF
痴绝道冲禅法思想析论
14
作者 蒋九愚 阎丰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0-59,共10页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绝道冲 融合 一念分明 丛林弊病
下载PDF
论白马湖作家群形成的文化渊源
15
作者 傅红英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5,共5页
以儒佛道为主的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中国文人,现代知识分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在近现代转型时期形成的白马湖作家群,思想观念中融入了现代理念,但考察其文化接受渊源,依然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可以从他们对积极入世的儒... 以儒佛道为主的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中国文人,现代知识分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在近现代转型时期形成的白马湖作家群,思想观念中融入了现代理念,但考察其文化接受渊源,依然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可以从他们对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身体力行,对佛家文化的皈依与认同,对崇尚自然、沉默避世的道家文化的相通中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湖作家群 文化渊源 融合
下载PDF
略论印光大师的家庭教育思想
16
作者 吴兴洲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53-55,共3页
印光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熟谙儒家文化。因此在阐发其家庭教育思想时,他既重视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又强调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传授,体现出明显的"儒佛融合"思想特征。
关键词 印光大师 教育思想 融合
下载PDF
《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
17
作者 李念念 李欣 陈建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28-129,共2页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日本灵异记》 亲子观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信仰体验及其心路历程
18
作者 张培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52-63,共12页
宋代士大夫宗教信仰者可分为布衣型、士绅型和官僚型三类,其信仰呈现出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典型形态。三教信仰在一个人一生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宗教信仰亦即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弥漫性宗教&qu... 宋代士大夫宗教信仰者可分为布衣型、士绅型和官僚型三类,其信仰呈现出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典型形态。三教信仰在一个人一生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宗教信仰亦即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弥漫性宗教"信仰而非"制度性宗教"信仰,注重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宗教形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而非排斥性。儒道佛三教,绝不是三种不同的宗教,而是同一种信仰的不同阶段、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 宗教信仰 三教融合 弥漫性宗教 制度性宗教
下载PDF
罗处约《灵隐寺碑记》浅读
19
作者 李玉用 周咏樨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9期166-167,共2页
本文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着重对北宋初期文学家罗处约的《灵隐寺碑记》进行了读识,在此基础上,尝试深度"耕犁"碑记中所反应的时代和思想气息即:入宋以后,倡导"儒佛一致"和融合不仅仅是佛门禅师的"权宜"... 本文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着重对北宋初期文学家罗处约的《灵隐寺碑记》进行了读识,在此基础上,尝试深度"耕犁"碑记中所反应的时代和思想气息即:入宋以后,倡导"儒佛一致"和融合不仅仅是佛门禅师的"权宜"之计,也是文人士大夫复兴儒学、书写"新文学"的必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处约 《灵隐寺碑记》 融合
下载PDF
“孝”与日本上代文学
20
作者 李欣 赵俊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2-47,共6页
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接受儒家思想后,如何理解"孝"这一核心道德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古事记》《风土记》等日本早期文学作品中几乎不见与"孝"有关的描述,子女忤逆父母的事例却有多例;《日本书纪》... 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接受儒家思想后,如何理解"孝"这一核心道德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古事记》《风土记》等日本早期文学作品中几乎不见与"孝"有关的描述,子女忤逆父母的事例却有多例;《日本书纪》将中国史书中对孝子皇帝的描述移植到天皇身上,借以粉饰本土君王的"德行",具有明显的本土意识;《养老律令》虽仿照了唐律令,但其中"精诚通感"等与"孝"有关的描述证明《孝经》《孝子传》对古代日本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将儒家思想中的"祭祀"与汉译佛典中的"超度"视为一体,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思想 孝子传 日本上代文学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