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佛商”来看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整合——韦伯命题再批判
1
作者 陈立伟 《南方论刊》 2008年第9期95-96,共2页
韦伯认为中国佛教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衍生的行为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而近年来我国"佛商"群体的兴起,体现了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整合,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对韦伯命题造成极大的挑战... 韦伯认为中国佛教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衍生的行为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而近年来我国"佛商"群体的兴起,体现了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整合,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对韦伯命题造成极大的挑战。佛教文化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在中国现阶段发生整合有其特殊的原因,本文就深入分析二者发生整合的原因、条件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商 教文化 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
下载PDF
陈鸿道:缔造中国凉茶传奇的“佛商”
2
作者 张艳东 《金融博览》 2013年第18期80-82,共3页
佛教宣扬和谐,在陈鸿道的企业中更是处处体现出这一思想。说起中国凉茶,加多宝与王老吉旷日持久的品牌之争赚足了大家的眼球,也让这个有望成为“中国的可口可乐”的饮料平添了许多变数。
关键词 中国 凉茶 佛商 传奇 缔造 可口可乐 王老吉 企业
原文传递
佛商亦和谐
3
作者 张家成 《企业观察家》 2012年第11期58-59,共2页
佛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亦能促进佛教发展。然而,佛教寺院经济亦为佛教生存与发展的"双刃剑"。从历史上看,佛教的兴盛与"法难",大多与佛教寺院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宗教与商业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 佛教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亦能促进佛教发展。然而,佛教寺院经济亦为佛教生存与发展的"双刃剑"。从历史上看,佛教的兴盛与"法难",大多与佛教寺院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宗教与商业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宗教的世俗化也日益明显。例如,在一些商业发达的地区,佛教香火也随之兴旺,佛教寺院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社会上信奉佛教的企业家、商人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消极的现象:宗教文化被过度开发,迫使寺院成为商业活动的附庸;甚至还出现了混同世俗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事业 业活动 和谐 佛商 寺院经济 经济发展状况 宗教文化 教发展
原文传递
喻均华:年轻佛商的慈乐世界
4
作者 王展 《华商》 2012年第6期62-63,共2页
阴错阳差的成功 2002年,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喻均华回到长沙,两年的平淡生活,让喻均华有机会平静地思考社会和自身。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个好朋友的店面因为经营不善,濒临歇业,出于帮助朋友和历练自己的目的。
关键词 世界 佛商 大学毕业 中医药 朋友 生活 社会 历练
原文传递
少林佛商
5
《企业观察家》 2012年第11期34-39,共6页
少林佛商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无论人们如何表达愤怒,在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千方百计"堵塞"佛门通向商业的道路绝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难以奏效,问题是,佛门为什么不能商业化?佛门商业化到底会给我们... 少林佛商作为一个特殊的商业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线。无论人们如何表达愤怒,在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千方百计"堵塞"佛门通向商业的道路绝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难以奏效,问题是,佛门为什么不能商业化?佛门商业化到底会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商 业化 社会 愤怒
原文传递
佛商之道
6
《企业观察家》 2012年第11期60-62,共3页
佛理照亮人生,信仰改变经营,从佛学的角度来审视今天商业经营之道,提出解决企业经营的困境,或可启发我们的经营之道。10月11日,由企业观察家杂志社主办的"纵论佛商之道"财智群英会在好想你万佛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0余名企业家、经理... 佛理照亮人生,信仰改变经营,从佛学的角度来审视今天商业经营之道,提出解决企业经营的困境,或可启发我们的经营之道。10月11日,由企业观察家杂志社主办的"纵论佛商之道"财智群英会在好想你万佛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0余名企业家、经理人参加了论辩。上海故园茶园创始人郭甲信在讲述佛理与商业的关系时,提出三个命题——活在当下、爱自己、感恩,与在座的各位嘉宾和企业家进行了讨论,并阐释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商 经营之道 企业经营 企业家 群英会 杂志社 企业观 创始人
原文传递
杨钊:为国、为民、为社会的慈善佛商
7
《中国商人》 2013年第8期63-63,共1页
财富成就:2012胡润百富榜306位公益成就:2013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19位仁富指数:0.016518235入选理由:以"兼善天下"为己任,并对集团的社会企业责任定下长远的目标。仁富观点:财富本身不是最终目的,我所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事迹介... 财富成就:2012胡润百富榜306位公益成就:2013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19位仁富指数:0.016518235入选理由:以"兼善天下"为己任,并对集团的社会企业责任定下长远的目标。仁富观点:财富本身不是最终目的,我所追求的是一种幸福感。事迹介绍:2013年4月19日,在国家民政部主办评选的第八届"中华慈善奖"表彰会议暨中国慈善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经过专家委员会的重重审核、公众的积极投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家 社会 杨钊 佛商 中华慈善奖 专家委员会 企业责任 成立大会
原文传递
康德哲学与企业文化
8
作者 邓晓芒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7,共10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当前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即官商、儒商和佛商,指出佛商流行于华南一带,是目前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企业文化,但这种生机活力是由于解构一切规范带来的,具有投机性,不具有积极建设性,对市场经济规律没有自觉意识,尤其对于赚... 本文分析了中国当前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即官商、儒商和佛商,指出佛商流行于华南一带,是目前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企业文化,但这种生机活力是由于解构一切规范带来的,具有投机性,不具有积极建设性,对市场经济规律没有自觉意识,尤其对于赚钱的目的性不明确,背后受本能欲望的支配;康德哲学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这方面的启示是能够提供一种终极关怀,实践理性的道德自律为人的生存指明了一种理想目标。因此,当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前景依赖于个人自由意志的确立和建立理性的规范,赚钱的目的应归结到完成自由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佛商 投机性 康德 自由意志 实践理性
下载PDF
从观念到实践: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纠结在一起的。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具有不同于传统慈善的内涵和特征,它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涵摄生态环保意识等。... 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当前是与佛教慈善的现代化进程纠结在一起的。佛教慈善观念向生态环保的拓展具有不同于传统慈善的内涵和特征,它要求立足佛教慈善传统,吸收融合现代慈善理念,涵摄生态环保意识等。佛教慈善实践对生态环保的关注目前主要集中于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生活方式的宣传方面,其进一步的拓展应结合现实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开展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项目,它要求佛教慈善基金会、佛商、佛教志愿者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慈善 生态环保 慈善观念 慈善基金会 佛商 志愿者
原文传递
From Regional to Intercontinental Trade: The Successive European Trade Empires From the 16th to the 18thCentury in Asia
10
作者 Sami Bensassi 《History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55-367,共13页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 areas available for continuous long-distance trade were limited to territories of Braudel's Mediterrande (1949). Whatever the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merchants in the Roman or the Fatimid Empires, the Hanseatic League, the Florentine Companies) were, their trade was not able to directly handle branches more than a month's sailing from their main base (in the best conditions). During the three centuries after Vasco de Gama had reached India, European trading areas dramatically expanded to the shores of Asia, and a long period of harsh competition set the East India Companies of the main European powers of the time against one another. What were the element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maintain transactions over such vast areas? And why were some of these companies far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others? A large set of secondary sources focusing on one company or on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rade (Chauduri, 1978; Israel, 1989; Subrahmanyan, 1993; Ames, 1996) exist, however, none of them treat their successiv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riefly review these sources, to extract information from them and to compare the economic adaptations and innovations that allowed these companies to be the greatest of thei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ean Trade Empires Estado da India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