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视野下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的靶向化保护 被引量:3
1
作者 谢中元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93-99,共7页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依托村落团体、学校基地传承的常态化境况。但其并未彻底走出非遗保护瓶颈,须实施由扶持、引导、开发策略组合的靶向化保护,以助推其彻底脱离濒危险境,焕发可持续传承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十番 可持续传承 靶向化保护
下载PDF
“佛山十番”存续的艺术社会学论析
2
作者 谢中元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121,共9页
“佛山十番”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在艺术社会学视野中论析其存续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明中叶后佛山渐趋工商繁荣、经济富庶,外地十番随“流寓”涌进而传入佛山,且依民俗而存续,形成酬神娱人功能;又应民俗之需形塑了... “佛山十番”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在艺术社会学视野中论析其存续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明中叶后佛山渐趋工商繁荣、经济富庶,外地十番随“流寓”涌进而传入佛山,且依民俗而存续,形成酬神娱人功能;又应民俗之需形塑了类型化的演奏风格和古朴炫技的艺术特色。近七十年来佛山十番渐失民俗经济供养,从“俗艺融合”趋于“去俗向艺”。除施予输血式保护之外,还应以“远水解远渴”理念对佛山十番的存续环境进行再造,多措并举助其从传播之量变累积转化为传承之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十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存续 去俗向艺
下载PDF
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渊源探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中元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17-24,153,共9页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万历野获编》《阅世编》《清升平署志略》等文献可证十番起源于江苏而非北京。口述记忆和地方文献进一步显示江南一带的十番除了由南传北,还于明末清初传入岭南的广东佛山。明清时期佛山城镇经济繁荣及人口增长、本... 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万历野获编》《阅世编》《清升平署志略》等文献可证十番起源于江苏而非北京。口述记忆和地方文献进一步显示江南一带的十番除了由南传北,还于明末清初传入岭南的广东佛山。明清时期佛山城镇经济繁荣及人口增长、本土锣鼓乐盛行、乐器制作成行成市为十番的传入和繁育提供了环境支撑,佛山十番与苏南十番锣鼓、苏州玄妙观飞钹的乐器相似也佐证了岭南与江南十番的渊源关系。十番传入佛山后经在地化发展既有所创新,又保留了素十番的古朴形态,其作为古十番之活化石,为民间音乐跨地域传承传播史增添了鲜活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十番 江南 十番 古朴 渊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