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宾为主--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侧面
1
作者 史经鹏 刘修志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4,共9页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 一般认为,佛教重视觉悟,其核心强调众生自力修行以达到解脱。但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佛教佛性论的阐释,发现佛性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现出从救济论到众生论的转化。具体而言,印度大乘佛教的如来藏佛性经论普遍强调以佛陀为中心,借助佛的加持力而救济众生,众生处于宾位。而在中国佛教中,佛性论最具特色的宗派是华严宗、天台宗和禅宗。通过对三个宗派代表人物与文献的探讨,可知华严宗的“性起”佛性论模式推重佛陀在果位引导众生修行和解脱中的核心作用,继承了印度佛教救济论的特征。与之相对,天台宗的“性具”佛性论和禅宗的随缘任运的思想,更加注重众生作为修行主体的自主性。然而,在天台宗的圆融思想中,众生论仍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种潜能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实现,众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彰显。综而言之,众生的地位在印中佛性论的结构中呈现出转宾为主、宾主历然有别的基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论 救济论 众生论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孟子性善论与印度佛教佛性论之比较
2
作者 冯北仲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孟子学说为宋明理学提供了本土哲学的理论基础,最终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学说,批驳了“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肯定了人人皆有善“四端”以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善性,进而得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论。... 孟子学说为宋明理学提供了本土哲学的理论基础,最终确立了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孟子主张的性善论学说,批驳了“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肯定了人人皆有善“四端”以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善性,进而得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论。印度佛教发源于印度大陆,大乘佛教讲“法空”,主张“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性说。小乘佛教讲“法有”,主张自性说。孟子性善论与印度佛教佛性论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修养途径和政治功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在注重成就个体的理想人格和心性论方面又有融通契合之处,并对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印度佛教 佛性论 差异 融通
下载PDF
禅宗的佛性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单纯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82,共9页
中国禅宗对于整个佛教的贡献不仅仅是成佛的顿悟方法,而且是为这个方法寻找到了佛性论的根据,这就是在继承印度佛教佛性本寂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佛性本觉的思想,突出了佛性的王体性和能动性,将佛教的本体论和人生观统一起来,客观地诠释了... 中国禅宗对于整个佛教的贡献不仅仅是成佛的顿悟方法,而且是为这个方法寻找到了佛性论的根据,这就是在继承印度佛教佛性本寂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佛性本觉的思想,突出了佛性的王体性和能动性,将佛教的本体论和人生观统一起来,客观地诠释了佛性自觉、反省体悟和顿悟成佛这三者中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性论 宗教信仰 佛教 本体论 人生观
下载PDF
“性起”、“性具”、“心具”——华严、天台、禅宗佛性论的形而上学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虎 《船山学刊》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佛性论在探讨众生成佛可能性以及如何成佛等问题的同时,也对于一切事法、一切现象的存在如何、如何被给出,作出了本体论说明。就这个层面而言,佛性论就属于一般形而上学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考察,华严宗主如来藏性起万法;... 佛性论在探讨众生成佛可能性以及如何成佛等问题的同时,也对于一切事法、一切现象的存在如何、如何被给出,作出了本体论说明。就这个层面而言,佛性论就属于一般形而上学的一种特殊形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考察,华严宗主如来藏性起万法;天台宗主中道佛性具足万法;而禅宗则直指众生之自心、本心具足万法。华严宗之性起呈现为一种纵贯式系统的形而上学形态,而天台宗和禅宗分别以性具和心具的思想性格呈现为一种圆摄式系统的形而上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起 性具 心具 佛性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地论学派佛性论的“真如”与“真识”义
5
作者 圣凯 陈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6-124,182,183,共11页
通过对敦煌遗书中地论学派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隋代高僧净影慧远的著作,依“真如”与“真识”等核心概念剖析了地论学派佛性论的思想史脉络。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真如、法身等诠释佛性,以体用、隐显等探讨佛性的... 通过对敦煌遗书中地论学派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隋代高僧净影慧远的著作,依“真如”与“真识”等核心概念剖析了地论学派佛性论的思想史脉络。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真如、法身等诠释佛性,以体用、隐显等探讨佛性的存在论与修道论;其二,以神虑、真心、真识心等诠释佛性,凸显佛性的主体意义,探讨佛性与佛身的因果意义,阐释佛性作为生死涅槃的同一体性,从而实现真理、本体与主体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地论学派 佛性论 真如 真识
下载PDF
噶举佛性论与程朱人性论的通融性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屹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4-90,共7页
无论是噶举派的佛性论还是程朱理学的人性论,在关乎人性善恶的根本问题上,都表现出了人性本善的伦理取向。这种理论上的潜在联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潜移默化,意义深远,为其后汉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铺垫。
关键词 佛性论 程朱理学 性善 通融性
下载PDF
慧能佛性论与马克思早期人性论之比较
7
作者 白玉凯 段木 《桂海论丛》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在西方,人性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各种文化制度都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而建立;在东方,佛性,即人性在佛教思想上的体现,也是各种佛教宗派借以建立自己思想的基础。马克思的早期人性论思想与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 在西方,人性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各种文化制度都是基于对人性的认识而建立;在东方,佛性,即人性在佛教思想上的体现,也是各种佛教宗派借以建立自己思想的基础。马克思的早期人性论思想与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最终旨趣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思维方式,甚至某些细微的层面上,却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相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宏观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禅宗思想作为拥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文化传统,至今也仍在细微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理上厘清二者在某些问题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对于批判继承慧能的佛性论思想,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人性论 慧能 佛性论
下载PDF
慧能佛性论与马克思人性论之比较
8
作者 白玉凯 段木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6-60,共5页
马克思的人性论思想和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最终旨趣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思维方式,甚至某些细微的层面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相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宏观层面发挥着不可... 马克思的人性论思想和慧能的佛性论思想除了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和最终旨趣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在一般的思维方式,甚至某些细微的层面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甚至相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在宏观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禅宗思想作为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文化传统,至今也仍在细微地影响着人们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性论 慧能 佛性论
下载PDF
宋明理学心性论与佛性论探究——以周敦颐理学思想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耿静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作为"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宋明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其对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从本体论和宇宙论方面证立儒家心性之学。鉴于学界对其与佛教关系探究甚少的现状,结合北宋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的社会背景,由佛性论视角对周敦... 作为"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宋明理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不可替代,其对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从本体论和宇宙论方面证立儒家心性之学。鉴于学界对其与佛教关系探究甚少的现状,结合北宋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的社会背景,由佛性论视角对周敦颐的心性论作相关分析,有助于弥补学界对周敦颐理学思想中佛教因素研究的不足,以及更好地理解北宋儒佛两家思想的相互借鉴与融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理学 佛性论
下载PDF
论李贽“童心说”“私心说”与禅宗佛性论之异同
10
作者 胡遂 《船山学刊》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童心说” 佛性论 “识” 禅宗 李贽 自我意识 日常生活 《坛经》 转识成智 “我执”
下载PDF
六朝时期佛性论思想及其流变
11
作者 韩丽华 《社科纵横》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中观般若学和涅槃佛性论为佛教的重要内容。传入中国后的早期佛教以中观般若学为主。由于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特点和中国固有神性观念的影响,后来中观学逐渐被以心性为主的涅槃佛性论代替。涅槃佛性论以如来藏佛性为特征。如来藏佛性论... 中观般若学和涅槃佛性论为佛教的重要内容。传入中国后的早期佛教以中观般若学为主。由于中国传统心性思想的特点和中国固有神性观念的影响,后来中观学逐渐被以心性为主的涅槃佛性论代替。涅槃佛性论以如来藏佛性为特征。如来藏佛性论调和了真心妄心之争并与阿赖耶识论融合,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使涅槃佛性论得以普及。如来藏佛性论符合中国人的心性思想习惯,有利于人们进行成佛向善的修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中观般若学 涅槃佛性论 如来藏
下载PDF
魏晋佛性论──兼谈玄学情性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佛性论 般若中观 玄学本体论 魏晋时期 中观思想 魏晋玄学 佛教 性其情 般若学 人性论
下载PDF
禅宗佛性论之终极解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满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作为禅学核心范畴的佛性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人类心性属性。领悟了其自然属性,其心性属性才能落到实处,其心性之论才不至于沦为放诞虚妄之谬论;禅学才不至于沦为邪淫之人任性妄为的口实。
关键词 禅宗 佛性 终极解密
下载PDF
惠能佛性论思想初探
14
作者 徐绍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8-59,共2页
惠能佛性论思想初探徐绍刚(郑州450052)惠能(638-713)发起的禅宗运动是我国佛教史、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新。惠能之前,尽属禅学;惠能之后,始有禅宗。禅学与禅宗的分水岭,就在于惠能佛性论思想的创立。“禅”,... 惠能佛性论思想初探徐绍刚(郑州450052)惠能(638-713)发起的禅宗运动是我国佛教史、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革新。惠能之前,尽属禅学;惠能之后,始有禅宗。禅学与禅宗的分水岭,就在于惠能佛性论思想的创立。“禅”,又译“禅那”,是梵文Dhyana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论 惠能 后期禅宗 《坛经》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主体性 现代管理 《大正藏》 自性 思想
下载PDF
天台宗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
15
作者 王仲尧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0-63,共4页
关于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可通过“三因佛性”、“无住本”、“妙有佛性”、“一念无明法性心”四个环节进行把握。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中已经有较明确的主客之分的意思,其强调的重点,在于试图扩张主体理性能力,并以此统一主客体。智... 关于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可通过“三因佛性”、“无住本”、“妙有佛性”、“一念无明法性心”四个环节进行把握。智岂页的佛性论思想中已经有较明确的主客之分的意思,其强调的重点,在于试图扩张主体理性能力,并以此统一主客体。智岂页的“一念无明法性心”范畴,实际上成为其判教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论 判教标准 般若学
下载PDF
中国佛性论的儒家色彩
16
作者 汪秀丽 《当代宗教研究》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性具说 性起说 一分无性说 慧能 印度 佛教 禅宗 中国 佛性论 儒家
下载PDF
浅析慧能的佛性论
17
作者 周广福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0期I0152-I0152,I0154,共2页
慧能的佛性论思想具体体现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性本空"、"佛法在世间"的思想之中。提倡回归人之本性,超越现实的外在世界,进入佛界的殿堂之内,不受外在教条... 慧能的佛性论思想具体体现在"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性本空"、"佛法在世间"的思想之中。提倡回归人之本性,超越现实的外在世界,进入佛界的殿堂之内,不受外在教条主义的束缚,实现人性的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能 佛性论 浅析 主观世界
下载PDF
对中国佛性思想的系统阐述——评赖永海著《中国佛性论》
18
作者 潘桂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88-190,共3页
佛性思想是中国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佛教的特点、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等多方面问题。国内学术界对此虽已有所认识,但尚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论证。赖永海同志(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佛... 佛性思想是中国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佛教的特点、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等多方面问题。国内学术界对此虽已有所认识,但尚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论证。赖永海同志(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中国佛性论》(以下简称《佛性论》)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填补了这一专题研究的空白,具有开拓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思想 中国化 佛性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系统 佛教理论 中国佛教 文化思想
下载PDF
论惠能“直显佛性论”的哲学意义
19
作者 胡京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5-20,95,共7页
本文论述了惠能的哲学思想是“直显佛性论”,其中包括真如本体论、二心相向认识论、顿悟方法论三个方面,并说明惠能哲学思想的客观唯心论的性质和佛学人生观的意义。
关键词 真如缘起 佛性论 惠能 自性 缘起论 佛学人生 佛学理论 如来藏 坛经 禅宗
下载PDF
涅槃佛性论对谢灵运诗文创作的影响
20
作者 吴章燕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8-21,41,共5页
谢灵运诗文受大乘涅槃佛性思想影响深刻,他在论辩文、序文中明确论述顿悟、一阐提成佛、人人皆有佛性的涅槃思想;在山水诗创作中,把个人人生哀乐与佛性永恒相结合获得精神的超越。谢灵运通过拟人化手法,化无情山水为有情,践行了佛性的... 谢灵运诗文受大乘涅槃佛性思想影响深刻,他在论辩文、序文中明确论述顿悟、一阐提成佛、人人皆有佛性的涅槃思想;在山水诗创作中,把个人人生哀乐与佛性永恒相结合获得精神的超越。谢灵运通过拟人化手法,化无情山水为有情,践行了佛性的平等思想。他对自然的"赏心"体验是探求佛性真奥秘的精神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涅槃 佛性 谢灵运 山水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