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进入长安的缅甸佛教乐舞《骠国乐》——乐文篇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民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至十八年间,位于今天我国西南友好邻邦缅甸境内的骠国,曾经以本地佛教乐舞作为交流工具,与中国地方官府和中央政府通好。当时的"骠国乐"不仅流传到了南诏(今云南地区)境内,而且还经由南诏和唐代地方... 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至十八年间,位于今天我国西南友好邻邦缅甸境内的骠国,曾经以本地佛教乐舞作为交流工具,与中国地方官府和中央政府通好。当时的"骠国乐"不仅流传到了南诏(今云南地区)境内,而且还经由南诏和唐代地方官吏的引荐,到唐朝都城长安进献乐舞活动。通过对《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和其他唐代诗文的记载和描绘进行诠释性研究,可让后人对于"骠国乐"的佛曲、乐器、乐人及其在滇、缅等地的文化传播状况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缅甸 云南 佛教乐舞 骠国乐 乐器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唐代进入长安的缅甸佛教乐舞《骠国乐》——乐器篇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民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5-22,共8页
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至十八年间,位于今天我国西南友好邻邦缅甸境内的骠国,曾经以本地佛教乐舞作为交流工具,与中国地方官府和中央政府通好。当时的"骠国乐"不仅流传到了南诏(今云南地区)境内,而且还经由南诏和唐代地方... 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至十八年间,位于今天我国西南友好邻邦缅甸境内的骠国,曾经以本地佛教乐舞作为交流工具,与中国地方官府和中央政府通好。当时的"骠国乐"不仅流传到了南诏(今云南地区)境内,而且还经由南诏和唐代地方官吏的引荐,到唐朝都城长安进献乐舞活动。通过对《旧唐书》《新唐书》所载"骠国乐"使用乐器的考察和与之同云南现存少数民族乐器的比较,可对二者在滇、缅等地的文化传播状况增加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长安 缅甸 云南 佛教乐舞 骠国乐 乐器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道歌演唱与艺僧制度--兼论三世章嘉活佛对传承传播蒙藏佛教乐舞的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8-232,共5页
一般认为,佛教大约于13世纪前后传入蒙古地区,但一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蒙古地区依附于中原的清宫满族朝廷,藏传佛教音乐始真正在蒙古地区得到传播,并逐渐站稳脚跟。在此过程中,历代章嘉国师及章嘉活佛系统凭借其在北方藏传佛教界的统领... 一般认为,佛教大约于13世纪前后传入蒙古地区,但一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蒙古地区依附于中原的清宫满族朝廷,藏传佛教音乐始真正在蒙古地区得到传播,并逐渐站稳脚跟。在此过程中,历代章嘉国师及章嘉活佛系统凭借其在北方藏传佛教界的统领地位、大量的佛教仪式乐舞表演和建立乐僧培养机制等相关实践活动,对于藏传佛教乐舞在北京及蒙古地区的传承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史籍中有关三世章嘉活佛的道歌演唱、培养艺僧和组织、统管节庆仪式乐舞表演等事迹的相关记载进行梳理,以图对上述佛教音乐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京 藏传佛教 道歌 艺僧制度 章嘉活佛 佛教乐舞
下载PDF
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金寿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0,共10页
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迹。其中的乐舞,主要渗透在各种佛教经变画像之中,是一种兼有奏乐、舞蹈的姿态。它在整个洞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仅大,而且亦比较突出。探讨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 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迹。其中的乐舞,主要渗透在各种佛教经变画像之中,是一种兼有奏乐、舞蹈的姿态。它在整个洞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仅大,而且亦比较突出。探讨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试图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异性特点,以及各自构成的舞蹈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乐舞 印度佛教乐舞 天宫伎乐 迦陵频伽 以舞娱神
下载PDF
佛教乐舞与须弥山石窟中的乐伎雕刻探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佩妮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佛教所倡导的极乐世界同人世间一样,都需要歌舞,极乐世界尤其少不了音乐,乐舞遂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乐舞传入中国在适应本土化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发展吸收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乐舞。须弥山石... 佛教所倡导的极乐世界同人世间一样,都需要歌舞,极乐世界尤其少不了音乐,乐舞遂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佛教乐舞传入中国在适应本土化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发展吸收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乐舞。须弥山石窟中的乐伎雕刻展现了佛教乐舞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华乐舞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乐舞 石窟 乐伎雕刻
下载PDF
佛教乐舞之禅意审美
6
作者 张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08-211,共4页
佛教乐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前有关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倾向于舞蹈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及其对现实生活中舞蹈发展的影响,而对乐舞所体现的思想精神方面的探讨涉及甚少。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尝试将佛教乐舞置于相关的宗教... 佛教乐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前有关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是倾向于舞蹈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及其对现实生活中舞蹈发展的影响,而对乐舞所体现的思想精神方面的探讨涉及甚少。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尝试将佛教乐舞置于相关的宗教语境中,以期通过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和阐述乐舞与佛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渊源关系,从而让世人能更全面地理解并欣赏这些乐舞形象,进而领悟其所隐蕴的思想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乐舞 禅意 审美
下载PDF
管窥大理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的文化与传承
7
作者 王蕙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期110-110,87,共2页
阿吒力教是大理地区特有的佛教密宗形式,它虽修习密教宗法,却又与道教、儒教、白族本主崇拜等有着密切关系。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法事科仪的重要内容,也是集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白族民间宗教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佛教乐舞的活... 阿吒力教是大理地区特有的佛教密宗形式,它虽修习密教宗法,却又与道教、儒教、白族本主崇拜等有着密切关系。阿吒力乐舞是阿吒力法事科仪的重要内容,也是集音乐、舞蹈、宗教于一体的白族民间宗教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佛教乐舞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白族 阿吒力 佛教乐舞 传承发展
下载PDF
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简介
8
作者 张逾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6期34-35,共2页
阿吒力乐舞流行于白族聚居的剑川,洱海等县,现存《散花》《散灯》《剑舞》《鹿鹤同春》,常在规模较大的佛教庙会上表演,如正月初九“上九会”、二月八“春醮会”、三月二十八“地藏王会”、六月和九月“朝斗会”等.
关键词 佛教乐舞 阿吒力 鹿鹤同春 白族 舞蹈 三人舞 表演者 基本动作 队形变换 马鹿
下载PDF
佛教乐舞的华化(上)
9
作者 黎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8-20,共3页
随着印度佛教东渐,印度乐舞也大量经由西域传入我国内地,本文根据众多典籍考证了印度佛教乐舞传入西域及中原的确切年代、来龙去脉以及华化的具体历程.
关键词 佛教乐舞 华化 西域五旦七调 印度乐律 隋唐乐部 西域乐舞
下载PDF
古丝绸之路上佛教乐舞的传播与演变
10
作者 张年华 芦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3,共2页
佛教乐舞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在西域传播;此后传入中原地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乐舞在传播与演变的过程中,通过文化的相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论、乐器种类、音乐表演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佛教乐舞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主要在西域传播;此后传入中原地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乐舞在传播与演变的过程中,通过文化的相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理论、乐器种类、音乐表演和更加丰富的内涵。佛教乐舞是佛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艺术佛形式传播佛教文化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古丝绸之路 佛教乐舞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音乐 音乐表演 中国化 中原地区
原文传递
泉州海丝文化遗迹中的佛教乐舞研究——以“飞天”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媛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0-183,188,共5页
宋元时期的泉州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和平共处。外域文化的输入尤其是佛教文化对泉州乐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现存的遗址中尚能找到它们的历史遗存。文章以泉州开元寺和南安弥陀罗经幢的"飞天&... 宋元时期的泉州是著名的东方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多种宗教文化在这里和平共处。外域文化的输入尤其是佛教文化对泉州乐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现存的遗址中尚能找到它们的历史遗存。文章以泉州开元寺和南安弥陀罗经幢的"飞天"为例,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中的佛教乐舞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论证泉州海丝文化遗迹中的佛教乐舞是中世纪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结果,也是多元乐舞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海丝文化 遗迹 佛教乐舞 飞天
原文传递
关于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与产业化研究
12
作者 蔡江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0期81-82,共2页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佛教壁画 龟兹佛教乐舞 历史文化 产业化
下载PDF
白族阿吒力佛教乐舞
13
作者 张逾 《民族艺术》 1998年第1期157-159,共3页
阿吒力乐舞流行于白族聚居的云南省剑川、洱源等县,现存《散花》、《散灯》、《剑舞》、《鹿鹤同春》,常在规模较大的佛教庙会上表演,如正月初九“上九会”、二月八“春醮会”、三月二十八“地藏王会”,六月和九月“朝斗会”等。
关键词 佛教乐舞 阿吒力 白族 鹿鹤同春 散花 花束 剑舞 舞蹈 马鹿 剑川
原文传递
佛教世俗化与朝鲜族僧舞的流行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凤岐 宋歌 《艺术探索》 1997年第S1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佛教世俗化 朝鲜族文化 文化成因 打击乐 佛教信仰 佛教传入 佛教乐舞 唐乐 民间音乐 朝鲜半岛
下载PDF
分离神秘的色彩——维吾尔族舞蹈的宗教探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建 《舞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45,共3页
每每见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总像喝了一口白兰地,那快感的扩散带着旋转的色彩与神秘。维族舞蹈拥有几十个舞种,如同其民族名称的意义(“联合”与“协助”)一样,给人以多元审美叠加的印象,许多风格各异的动作元素相互杂糅,却又是... 每每见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总像喝了一口白兰地,那快感的扩散带着旋转的色彩与神秘。维族舞蹈拥有几十个舞种,如同其民族名称的意义(“联合”与“协助”)一样,给人以多元审美叠加的印象,许多风格各异的动作元素相互杂糅,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一位舞蹈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佛教舞蹈 萨满教 伊斯兰教 维族 木卡姆 宗教 佛教乐舞 克孜尔石窟 印度
原文传递
读者信箱
16
《舞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歌舞 《霓裳羽衣舞歌》 佛教乐舞 表演艺术 演奏风格
原文传递
分离神秘——维吾尔族舞蹈的宗教色彩探源
17
作者 刘建 《艺术教育》 CSSCI 1998年第4期45-47,共3页
每每见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总像喝了一口白兰地,那快感的扩散带着旋转的色彩与神秘。维族舞蹈拥有几十个舞种,如同其民族名称的意义(“联合”与“协助”)一样,给人以多元审美叠加的印象,许多风格各异的动作元素相互杂糅,却又是一个不可... 每每见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总像喝了一口白兰地,那快感的扩散带着旋转的色彩与神秘。维族舞蹈拥有几十个舞种,如同其民族名称的意义(“联合”与“协助”)一样,给人以多元审美叠加的印象,许多风格各异的动作元素相互杂糅,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同一位舞蹈专家所言:这舞蹈在脚、膝、腿、躯干、腰、胸、臂、腕、手、颈、头、眼等诸多地方无一没有特殊要求,其体态、神态、动态、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族 舞蹈动作 萨满教 伊斯兰教 佛教乐舞 木卡姆 佛教舞蹈 西域 动作元素 扩散带
原文传递
视觉·记忆
18
作者 云舒 《西部(新文学)(上)》 2010年第20期169-169,共1页
1903年,日本大谷探险队在新疆库车东北二十三公里的苏巴什古寺中发现此舍利盒。为公元七世纪龟兹佛教高僧盛放舍利的彩绘容器。盒身绘有二十一人组成的西域佛教乐舞图。据考证,此图反映的是"禳魇驱趁罗刹恶鬼"之苏幕遮场面。
关键词 新疆库车 佛教乐舞 苏巴什 舍利 古代西域 龟兹 考证 容器 东北 彩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