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吕澂对佛教积极人生论法理依据的阐释 |
刘成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2
|
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
赖永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8
|
|
3
|
从关注“人生”到彰显“人文”——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 |
李霞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4
|
消极的,抑或积极的?──佛教人生观辨 |
任宜敏
|
《佛学研究》
|
1998 |
1
|
|
5
|
论太虚人生佛教中的德福思想 |
王凯
|
《五台山研究》
CSSCI
|
2017 |
0 |
|
6
|
中国佛教现代转型的探索——以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为核心 |
李虎群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7
|
论太虚的人生佛教思想 |
王月清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3
|
|
8
|
避世厌世,还是入世益世?──佛教人生观辨 |
一愚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6 |
0 |
|
9
|
人生佛教:一种生活的艺术 |
阿华
|
《学海》
|
1990 |
0 |
|
10
|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复杂性科学探析——以系统论为中心 |
宇恒伟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1
|
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浅说 |
如吉
|
《佛教文化》
|
1996 |
0 |
|
12
|
人间佛教之源与脉——从祖师禅到生活禅 |
张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3
|
赵朴初是中国佛教现代化历程的开拓者 |
李霞
|
《五台山研究》
|
2007 |
1
|
|
14
|
身体的退隐与自在的精神——佛教追寻自由的致思路向 |
冯溪屏
彭毅力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辨析佛教“苦谛”说 |
荆三隆
|
《华夏文化》
|
1999 |
0 |
|
16
|
太虚的佛教改革思想及启迪 |
姚南强
|
《中华文化论坛》
|
1997 |
0 |
|
17
|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追论——实现朴老最重大的遗愿 |
邓子美
|
《佛学研究》
|
2003 |
2
|
|
18
|
汉口佛教正信会的慈济团 |
张康临
|
《武汉文史资料》
|
1994 |
1
|
|
19
|
《当代佛教与社会》 |
|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0
|
虚云与太虚佛教思想风格之比较 |
伍先林
|
《佛学研究》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