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佛教学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维中 Matt B.Orsborn Hou Jian 《孔学堂》 2018年第3期15-28,158-166,共15页
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拨乱反正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党的宗教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宗教学研究,特别是佛教学术研究逐渐发展、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拟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改... 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政治生活领域拨乱反正以及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党的宗教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宗教学研究,特别是佛教学术研究逐渐发展、壮大,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拟以历史分期为线索综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佛教学术研究(不包含藏传佛教研究)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再辅之以方法论的总结与反思,以来展现中国大陆佛教学术研究的成就,展示出国内的佛教学术研究日益成为佛教研究中最重要的一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大陆 佛教学术研究 反思
下载PDF
现代佛教义学的学科化开展
2
作者 周贵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3-88,共6页
在古代,从印度到中国,佛教的弘扬离不开佛教义学的开展,佛教的兴盛也与佛教义学的繁荣关联在一起,但到近世,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整体衰落,佛教义学的学脉趋于断绝,尤其随着现代科学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影响的普世化,佛教义学甚至在佛教界内都... 在古代,从印度到中国,佛教的弘扬离不开佛教义学的开展,佛教的兴盛也与佛教义学的繁荣关联在一起,但到近世,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整体衰落,佛教义学的学脉趋于断绝,尤其随着现代科学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影响的普世化,佛教义学甚至在佛教界内都失去了"合法性",其作为佛教学问,已然被佛教学术研究所取代。但佛教义学与佛教的命运紧密相连,必须对这样一个严峻的情形予以严肃思考,换言之,必须反思现代佛教学问的性质问题,以保证佛教义学在佛教界以及社会公共学问空间的重新定位与出场。这不仅关系到佛教本位上的正法久住,而且关系到佛教作为传统文化基本组成部分所承担的安定社会的重要功能的切实实现。现代佛教义学是在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前提下兴起的,又处于现代学术研究的背景中,所以除传统的佛教宗派义学研究的路线外,还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化开展的面向,佛教自己的学问空间正是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紧张与融合中张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本位 佛教义学 佛教义学立场 佛教义学研究 学科化 佛教学术立场 佛教学术研究 建设性佛教学术研究 学问空间 公共学问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义学的过去与现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贵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6,共7页
中国佛教义学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以及基于佛教本位的翻译、诠释、讲说与造论,其真正的开展始于明确佛教本位之时,即从格义佛教走出之时。这意味古代中国佛教义学可分为明确佛教本位的初期确立阶段、学派并起的全面开展阶段以及宗派成... 中国佛教义学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以及基于佛教本位的翻译、诠释、讲说与造论,其真正的开展始于明确佛教本位之时,即从格义佛教走出之时。这意味古代中国佛教义学可分为明确佛教本位的初期确立阶段、学派并起的全面开展阶段以及宗派成立的最终成熟阶段。从中唐后进入衰退与萧条阶段,其间只有不多的短暂复兴。到现代,面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普世、强劲的传播,现代佛教义学从明确佛教义学的性质与原则出发开始初创,出现了欧阳竟无、释太虚、释印顺等大师,为佛教义学的现代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义学 佛教本位 格义佛教 佛教学术研究 中国传统佛教义学 中国现代佛教义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