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评《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创新”之得失
1
作者 张弛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试图"以学术上创新的得失"为观点考察江灿腾先生的《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通过对论集中各文的检讨最后综合思考了江著的创新上的得与失,指出在近代佛学领域研究里运用思想史分析的新方法、注重对资料的发掘与解读等是... 本文试图"以学术上创新的得失"为观点考察江灿腾先生的《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通过对论集中各文的检讨最后综合思考了江著的创新上的得与失,指出在近代佛学领域研究里运用思想史分析的新方法、注重对资料的发掘与解读等是江著的立新之处;同时亦解析了江著在具体论述中所存在的一些秕漏如:过于倚重思想史"外在解释"的方法、论证中有过度推论之处及回应不同意见上的略显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佛教思想史 解释 明代 清代 书评 《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
下载PDF
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光大——读《中国佛教思想史稿》
2
作者 徐明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2,共2页
一、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建立 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的佛学研究,既承继“解行相应”的传统,又放眼日西、兼容并蓄,佛教义学空前繁荣,并在高僧、学者、居士三个层面得到开展。近代中国佛教... 一、近代佛教学术传统的建立 佛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是近代中国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的佛学研究,既承继“解行相应”的传统,又放眼日西、兼容并蓄,佛教义学空前繁荣,并在高僧、学者、居士三个层面得到开展。近代中国佛教不仅注重学术研究,且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考据学基础上,广泛运用文献学、史学、思想史、哲学等学科的方法,开展佛学研究。新的研究方法,造就了大批佛学研究成果。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近现代佛学研究在僧俗两界均取得了累累硕果,佛教一片复兴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史 中国佛教 学术研究 传统 近代 佛学研究 传承 兼容并蓄
下载PDF
“心性本觉”说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写作——兼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
3
作者 吴忠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5,共7页
近六十年来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写作与近现代佛教史上的《起信论》之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吕澂先生基于民族思想的视角,对其前期提出的"心性本觉"说予以语境转化,通过梳理中国佛学源流,确认了"心性本觉"为中国佛学特... 近六十年来中国佛教思想史的写作与近现代佛教史上的《起信论》之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吕澂先生基于民族思想的视角,对其前期提出的"心性本觉"说予以语境转化,通过梳理中国佛学源流,确认了"心性本觉"为中国佛学特质这一思想事实。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则将吕澂的"心性本觉"说由一特殊性佛学命题扩展为一更普遍的哲学命题——"即体即用"的思维模式,以此展开对整个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系统性阐述,进而反思中国哲学的反知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信论》 心性本觉 即体即用 吕澂 中国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空”“无”之间——从佛教思想史的视点出发
4
作者 木村清孝 张宇红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3-11,共9页
引言'无'在哲学史上无论东西方,自古以来都被反复引为问题自不足论。特别是在所谓'东洋',有以中国道家'无道'、'无为'为代表的悠久而深远的思想传统。此外,构筑日本近代哲学的西田几多郎、田边元、西... 引言'无'在哲学史上无论东西方,自古以来都被反复引为问题自不足论。特别是在所谓'东洋',有以中国道家'无道'、'无为'为代表的悠久而深远的思想传统。此外,构筑日本近代哲学的西田几多郎、田边元、西谷启治、久松真一等人,对'无'的探究及其思想启示所投注的极大精力也为人所熟知。而且,展望现代社会,至少在先进的一些地区,人们虽然享受着依存'有'的存在观建立起的高度文明与丰裕生活,但在其表象深处,可怕的虚无主义思潮却日渐浓厚。自尼采预言'虚无主义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思想史 般若经 中观派 如来藏 初期佛教 大乘佛教 佛教世界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思想研究
5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0-240,共1页
苏州大学潘桂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佛教思想研究”(批准号:01BZJ003)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佛教思想史稿》,共3卷225万字。
关键词 佛教思想史 中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成果鉴定 苏州大学 专著
下载PDF
谢灵运《佛影铭并序》阐提观发微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道贵 《华夏文化》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谢灵运 《佛影铭并序》 阐提观 竺道生 一阐提 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有3门课程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7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中央民族大学 精品课程 高等学校 北京市 少数民族舞蹈 教学学院 教育委员会 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唐代舍利瘗埋制度之“金棺银椁”探析
8
作者 沈雅彤 《唐都学刊》 2020年第5期12-19,共8页
舍利本意为佛陀精神的象征,是超越世俗寻求解脱的智慧所在,而棺椁作为葬礼器物是世俗礼法的象征,它内涵尘世情感和社会秩序,不在同一范畴的两者机缘之下在唐代被组合到了一起,唐朝成就了舍利的棺椁瘗埋制度。这一奇妙的组合方式并不偶... 舍利本意为佛陀精神的象征,是超越世俗寻求解脱的智慧所在,而棺椁作为葬礼器物是世俗礼法的象征,它内涵尘世情感和社会秩序,不在同一范畴的两者机缘之下在唐代被组合到了一起,唐朝成就了舍利的棺椁瘗埋制度。这一奇妙的组合方式并不偶然与单薄,而是时代与思潮驱使下的必然结果,在唐朝佛教中国化与创新性包容性佛学氛围的相互成就,自上而下的崇佛风潮将崇佛的世俗化推向极致,“金棺银椁”的瘗埋制度便是在中国化、世俗化、创新性、包容性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每一种佛教物质文化的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思想,他们是对各个时期佛教气象的彰显,通过对佛教物质文化的解读,发现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条审视佛教发展与特点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瘗埋制度 “金棺银椁” 世俗性 佛教思想史
下载PDF
神采、精彩、华采——丁允朋油画艺术
9
作者 卢金德 《上海艺术家》 2010年第5期53-57,共5页
前辈画家不仅在色彩上往抒情中去,更把传神往神圣中去,因为经典绘画的起源本是神话往思想启蒙中去的。丁允朋先生是前辈画家,一级美术师,而且又是六十年代初南艺的毕业生,南艺本置金陵古都,丁允朋作油画很将六朝古都对早期神的崇拜往丰... 前辈画家不仅在色彩上往抒情中去,更把传神往神圣中去,因为经典绘画的起源本是神话往思想启蒙中去的。丁允朋先生是前辈画家,一级美术师,而且又是六十年代初南艺的毕业生,南艺本置金陵古都,丁允朋作油画很将六朝古都对早期神的崇拜往丰满中去。真如任继愈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讲,早期的对神的推崇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艺术 神采 六朝古都 佛教思想史 思想启蒙 六十年代 美术师 毕业生
下载PDF
佛教的烦恼观及其当代价值
10
作者 王鹤琴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观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观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佛教思想史 当代价值 烦恼 道德教化
原文传递
台湾佛教的印顺时代与后印顺时代
11
作者 何绵山 《现代台湾研究》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在台湾佛教思想史上,有学者将1950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称为印顺时代,21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称为后印顺时代,如果以印顺法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基本封笔及之后出现有代表性的对印顺法师著作的驳疑现状看,是适合台湾佛教研究史的划... 在台湾佛教思想史上,有学者将1950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称为印顺时代,21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称为后印顺时代,如果以印顺法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基本封笔及之后出现有代表性的对印顺法师著作的驳疑现状看,是适合台湾佛教研究史的划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90年代中期 20世纪 佛教思想史 1950年 21世纪 代表性 研究 法师
原文传递
论莲花戒《修习次第论》三篇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拉 《法音》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2,33-38,共8页
公元8世纪末,印度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论师莲花戒来到吐蕃,与摩诃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根据吐蕃佛教的特点,撰写《修习次第论》三篇。这部论典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思想及修习次第理论之纲领性论著,它改变了吐蕃佛教思想的混乱... 公元8世纪末,印度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论师莲花戒来到吐蕃,与摩诃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根据吐蕃佛教的特点,撰写《修习次第论》三篇。这部论典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思想及修习次第理论之纲领性论著,它改变了吐蕃佛教思想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吐蕃佛教教义思想及修持方法,指明了吐蕃佛教的发展方向。这部论典在藏传佛教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修习 莲花 佛教思想史 教义思想 吐蕃 摩诃衍 辩论
原文传递
《入不二法门品》梵本新译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恭让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1,共7页
Bu Er Fa M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s of Vimalakirtinirdesa, a famous works both in ancient India Buddhism and Chinese Buddhism. Recently, some Japanese scholars have found and published a Sanskrit editio... Bu Er Fa Me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s of Vimalakirtinirdesa, a famous works both in ancient India Buddhism and Chinese Buddhism. Recently, some Japanese scholars have found and published a Sanskrit edition of this sutra, which gives us a new chance to study this famous works. This paper tries to translate Bu Er Fa Men into modern Chinese based on Sanskrit edition, and then we make a new explanation of some problems relative to this chapter. It’s possible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some questions interroga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by this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二法门 佛教思想史 《维摩诘经》 哲学诠释 大乘佛教 中国古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日本学者
原文传递
日本关于《大乘止观法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良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众所周知,《大乘止观法门》自11世纪由日本传到中国之后,一直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重视,并有众多注释性研究。在日本,在很长的时期里,《大乘止观法门》也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日本天台宗的重视,历代皆有注释书出现,其思想对日本天台宗乃至... 众所周知,《大乘止观法门》自11世纪由日本传到中国之后,一直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重视,并有众多注释性研究。在日本,在很长的时期里,《大乘止观法门》也作为慧思的著作受到日本天台宗的重视,历代皆有注释书出现,其思想对日本天台宗乃至日本整个佛教思想皆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日本,从古代开始,对于本书是否为天台宗的著作就出现了怀疑的声音。延至近代,随着新的研究方法论的导入,从文献学、思想史等立场出发对《大乘止观法门》的思想特质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对其是否是慧思所著提出了广泛的质疑。在当代日本佛教学术界,否定此书为慧思著作的观点成为了主流。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止观法门 《摄论》 天台宗 止观法 智者大师 《起信论》 如来藏 佛教思想史 摄论宗 天台学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原文传递
吉津宜英的《大乘起信论》观
15
作者 张凯 《宗教研究》 2015年第1期57-64,共8页
《大乘起信论》(以下简称《起信论》)是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佛教思想史至深且巨的佛教论著,为历代的佛教学者所重,且有诸多注释著作传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佛教学研究方法的普及,各国佛教学者对《起信论》多有关注、研究乃至商榷、争... 《大乘起信论》(以下简称《起信论》)是影响中国乃至整个东亚佛教思想史至深且巨的佛教论著,为历代的佛教学者所重,且有诸多注释著作传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佛教学研究方法的普及,各国佛教学者对《起信论》多有关注、研究乃至商榷、争论,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日本作为世界上佛教研究的学术重镇,在推动《起信论》的相关研究方面起到了举世公认的积极贡献。去年,从事《起信论》及其相关研究多年的驹泽大学佛教学部已故知名教授吉津宜英(1943-2014)先生的遗著《大乘起信论新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信论》 注释书 如来藏 《大乘起信论》 佛教思想史 宝性论 望月信亨 八识说
原文传递
原典研究与现实观照——读程恭让教授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
16
作者 李利安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234-236,共3页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于201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煌煌93万字的巨著,分上、下两卷,以佛教思想史研究为基础,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以佛典汉译、理解...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于201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煌煌93万字的巨著,分上、下两卷,以佛教思想史研究为基础,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以佛典汉译、理解、诠释问题为切入点,对大乘佛教的思想实质、中国佛教思想创造活动的进程与规律、近现代中国佛教的转型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选题、视野、方法、观点等方面呈现出强烈的学术个性与创新价值,其中问题意识的突出和方法论上的创新尤其令我赞叹。近现代佛教的研究是程恭让教授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始终坚持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对杨文会、太虚大师、欧阳竟无、印顺法师、星云大师等近现代佛教高僧大德的研究中,他一直关注和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即近现代佛教转型改革的经典依据和未来出路在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 佛教思想史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 大乘佛教 现实观照
原文传递
敦煌发现的地论宗文献研究现状
17
作者 石井公成 张文良 《宗教研究》 2011年第1期71-84,共14页
一、早期的研究状况与隋唐佛教的其他宗派相比较,关于地论宗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在学界似乎没有专门将地论宗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通常是华严宗的研究者将地论宗作为华严宗的前身而进行研究,唯识宗的研究者将地论宗的教理作... 一、早期的研究状况与隋唐佛教的其他宗派相比较,关于地论宗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在学界似乎没有专门将地论宗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通常是华严宗的研究者将地论宗作为华严宗的前身而进行研究,唯识宗的研究者将地论宗的教理作为摄论宗和法相宗的唯识说的前身而加以研究。天台宗和三论宗的研究者,也往往是从智者大师和吉藏是如何批判和超越地论师的角度来关注地论宗的文献。净土宗的研究者虽然关注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但对于其他地论宗的文献则关注不多。在《大乘起信论》的研究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论宗 敦煌写本 《华严经》 《大集经》 佛教思想史 《十地经论》 法界缘起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管见
18
作者 李子捷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问世,第一时间看到目录,其中有数篇论文都与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没想到那之后不久就有幸受程老师邀请参加该著的座谈会,因笔者还在京都大学人文科... 程恭让教授的新著《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为中心》问世,第一时间看到目录,其中有数篇论文都与笔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有关。没想到那之后不久就有幸受程老师邀请参加该著的座谈会,因笔者还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跟船山彻(Funayama Toru)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不便,就应程老师之邀,围绕这本新著,以这篇小文向程老师本人和诸位师友求教。程教授的新著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围绕佛教中善巧方便的思想主旨,对《法华经》《维摩经》等数部重要经论进行了相关考察,以此将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中善巧方便的概念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使我们对这一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卷则主要针对《维摩经》和《宝性论》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新见迭出,下卷是笔者最关注也最感兴趣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性论 研究者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 《胜鬘经》 佛教思想史 佛教研究 佛教传入 如来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