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20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
1
作者 唐忠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7,共8页
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本觉思想的批判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其中,内学院吕与日本“批判佛教”是批判最为彻底的两个代表。吕归宗瑜伽唯识学,将受如来藏、本觉思想影响的中国佛教诸经论统统判为“伪经伪论”;日本“批判佛教”则... 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本觉思想的批判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其中,内学院吕与日本“批判佛教”是批判最为彻底的两个代表。吕归宗瑜伽唯识学,将受如来藏、本觉思想影响的中国佛教诸经论统统判为“伪经伪论”;日本“批判佛教”则认为如来藏、本觉思想带有一种“基体论”、“实体论”倾向,因而是反佛教精神的“非佛教”。回应批判,不仅需要在义理层面论证如来藏、本觉思想的“合法性”,也需要将义理之辨与立场、方法论以及现代性的反省结合起来。同时,以“批判”为契机的中国佛学自身反省也应该成为回应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 本觉 批判佛教 自性戒 圆融 现代性
下载PDF
日本“批判佛教”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晶 《日本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0-17,共8页
日本的"批判佛教"是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曹洞宗的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曹洞宗宗门大学、驹泽大学教授谷宪昭、松本史郎和伊藤隆寿等。"批判佛教"的内容涵盖了宗学批判、佛教学批判、哲学批判和社会问题批判等... 日本的"批判佛教"是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曹洞宗的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曹洞宗宗门大学、驹泽大学教授谷宪昭、松本史郎和伊藤隆寿等。"批判佛教"的内容涵盖了宗学批判、佛教学批判、哲学批判和社会问题批判等诸多方面,而其核心仍然是佛教学批判。正如松本史朗在其宣言式的论文《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们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dhAtu-vAda)。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无我"或"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如来藏概念与佛性、本觉观念密切相联,"批判佛教"的倡导者对如来藏的批判,也扩展到了对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阿的佛性与本觉思想的批判。批判佛教因为其立论的挑战性和研究方法的争议性而在日本佛学界、中国佛学界乃至欧美佛学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本文拟以末木文美士教授、花野充道教授、桂绍隆教授、织田显祐教授等的研究为中心,就最近日本学术界对"批判佛教"的回应做一概观,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意义做一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基体说 如来藏 本觉
下载PDF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批判佛教”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维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2,共7页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思想 近代中国佛教 批判佛教 实体 基体
下载PDF
印度哲学关于“无”与“有”的论争——兼论日本“批判佛教”如来藏观“有”的逻辑
4
作者 孙晶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10,共7页
印度哲学关于"无"与"有"的概念和纷争,以及引申出来的"无我"与"有我"的论争,历来就是印度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正统派哲学与非正统派哲学的理论分界线。佛教是持"无我"的观点,但是佛... 印度哲学关于"无"与"有"的概念和纷争,以及引申出来的"无我"与"有我"的论争,历来就是印度哲学的主要命题,也是正统派哲学与非正统派哲学的理论分界线。佛教是持"无我"的观点,但是佛教否认"有我"与吠檀多派承认"无"并非同等意义上的相似,而是具有根本的区别。其实佛教内部存在的无与有的论争,是关于是否承认一切事物皆有基体的问题。日本"批判佛教"认为:佛教承认如来藏的存在,也就是承认"有我"。将佛教内部的纷争放在印度哲学思想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佛教与婆罗门教之间有相互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 批判佛教
下载PDF
现代中国佛教的批判与反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四龙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13-18,共6页
批判象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这些传统的中国佛教宗派,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脉络,形成所谓的“反传统倾向”。本文用“批判佛教”一词涵括20世纪中国佛教重反省求改革的特征,但是,批判佛教过于强调印度佛教的“原意”,抛离... 批判象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这些传统的中国佛教宗派,是20世纪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脉络,形成所谓的“反传统倾向”。本文用“批判佛教”一词涵括20世纪中国佛教重反省求改革的特征,但是,批判佛教过于强调印度佛教的“原意”,抛离了中国佛教的历史语境。 有鉴于此,本文在大乘佛教三系说、中国佛教史三期说的基础上,提出“哲学的非整体性尺度”和“史学的整体性尺度”,旨在说明中国佛教不应该死守印度佛教的文献传统,而是应该进行独立的思考。中国佛教宗派通常是在某些问题上有着特别的理论嗜好和义学阐释,因此,我们既要从佛教的根本大义出发,分析它们与印度佛教之间一脉相承的东西,又要从中国的历史社会背景出发,揭示这些宗派兴起的理论根源和历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大乘三系说 中国佛教史三期说 哲学的非整体性尺度 史学的整体性尺度
下载PDF
宗教与现代性:“批判佛教”之观念史解读
6
作者 蒋海怒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7-130,共4页
文章对“批判佛教”思潮进行了观念史解读。批判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缘起”-“基体”的对诤,前者被解释为现代性运思方式,后者为“非现代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性觉”观和“如来藏”思想。“批判佛教”主旨是立足于现代性的叙事脉络对东... 文章对“批判佛教”思潮进行了观念史解读。批判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缘起”-“基体”的对诤,前者被解释为现代性运思方式,后者为“非现代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性觉”观和“如来藏”思想。“批判佛教”主旨是立足于现代性的叙事脉络对东亚传统佛教思想失语状况进行反思,并进入到日本社会领域之中,批评了“基体”说的社会取向一“日本主义”、“社会歧视”、“帝制传统”。文章最后探讨了批判佛教的中国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基体 缘起 现代性
下载PDF
审查“批判佛教”的两条可能进路——兼谈中国佛教“人本主义”的判教思想
7
作者 陈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9,37,共8页
日本当代的“批判佛教”思潮对佛教教义进行审查,提出了“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两大议题。对这两大议题进行反审查的可能进路是:一是审查“批判佛教”将“缘起论”设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后以此为“佛教标准... 日本当代的“批判佛教”思潮对佛教教义进行审查,提出了“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两大议题。对这两大议题进行反审查的可能进路是:一是审查“批判佛教”将“缘起论”设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后以此为“佛教标准”来判断“如来藏思想”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是否恰当?二是退一步,权且承认“批判佛教”将“缘起论”设为“佛教标准”是正确的,然后在这个大前提下来审查“如来藏思想”和“本觉思想”是否违背了“缘起论”,是否是佛教?审查的结论是:无论在哪一条进路上,“批判佛教”的两大议题“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都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如来藏 本觉 中国佛教 判教
下载PDF
非中国化与非宗派化:日本批判佛教论及其效应
8
作者 陈永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5,共7页
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日本批判佛教论,作为后宗派时代佛教思潮,由于缺乏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解读,并未真正如实地评判如来藏—本觉思想在中国宗派佛教创建中(... 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日本批判佛教论,作为后宗派时代佛教思潮,由于缺乏历史与文本的双重解读,并未真正如实地评判如来藏—本觉思想在中国宗派佛教创建中(即“证义佛教”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对唐代沙门法藏等人如来藏缘起论的阐释建构,没有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来藏思想 本觉思想 批判佛教 佛教传统
下载PDF
“批判佛教”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
9
作者 周贵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判定,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是“梵我论”/“场所哲学”/“基体说”类型,属“外道(非佛教)”性质,并最终应对日本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平等现象负责。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一个线性推理过程不仅指出了日本社会传统痼... 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判定,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是“梵我论”/“场所哲学”/“基体说”类型,属“外道(非佛教)”性质,并最终应对日本社会存在的不公正与不平等现象负责。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一个线性推理过程不仅指出了日本社会传统痼疾之症结与根本病因,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他们作为佛教徒捍卫佛教正法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社会文化批判 不平等现象 社会存在 社会传统 推理过程 如来藏 佛教
原文传递
从“批判佛教”的“基体说”角度看佛教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以本体论与发生论的关系为中心
10
作者 周贵华 《佛学研究》 2005年第1期325-333,共9页
本文从本体论与发生论的关系角度,分析“批判佛教”的佛教教理批判的代表性理论“基体说”,并据此批评松本史郎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判为非佛教的观点,在最后将其立场与支那内学院对中国化佛教的批判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有相当一致... 本文从本体论与发生论的关系角度,分析“批判佛教”的佛教教理批判的代表性理论“基体说”,并据此批评松本史郎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判为非佛教的观点,在最后将其立场与支那内学院对中国化佛教的批判作了比较分析,认为二者有相当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基体说 本体论 发生论
下载PDF
“批判佛教”背景下的佛教生态观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亮 《五台山研究》 2011年第4期53-57,共5页
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 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仍停留在单纯移植西方生态理论,或者发掘经典教义中有关生态的论述进行诠释上面,而忽略了佛教生态观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于此借用"批判佛教"所引发的问题,对国内学者进行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时的若干盲点进行反思。生态保护问题,绝不只是人类群体与大自然间的技术关系问题,它严重地深刻地同人类的社会问题纠搅在一起。它既是科学技术的,也是文化的宗教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佛教生态观建构时,应深入发掘佛教原有的强烈地批判意识,更好地加入社会实践层面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生态 本觉 如来藏 缘起
下载PDF
中国传统佛教与日本“批判佛教”
12
作者 吕真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有日本学者质疑中国传统佛教并非真佛教,最后酝酿出"批判佛教"的思潮。他们在误会《阿含经》缘起法的前提下,强力否定以如来藏之修证为中心的中国传统佛教。影响所及,台湾佛学研究出现了日本化的倾向。事实上,如来藏并不违背《阿含经》。《阿含经》的"我"和"识界"等名相,以及入胎识、持身识等观念,说的都是如来藏,也是实质上的大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大乘非佛说 界论 如来藏
下载PDF
《大乘起信论》思想辨析兼谈日本“批判佛教”
13
作者 张梓波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
《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极大,也是最富争议的论著之一。近代以来,学界围绕该论的真伪问题争讼不已。从文本的语境中看,《大乘起信论》有明确的摄受对象和强烈的修行关切,其目的在于令修行者发起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关于大乘佛法... 《大乘起信论》是中国佛教中影响极大,也是最富争议的论著之一。近代以来,学界围绕该论的真伪问题争讼不已。从文本的语境中看,《大乘起信论》有明确的摄受对象和强烈的修行关切,其目的在于令修行者发起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关于大乘佛法的"法""义"问题,可以从"能解""所解""能诠""所诠"的角度加以理解。论中所谓"真如""如来藏""本觉"等并非同一层面的概念,"真如"是诸法的离言实性,"如来藏"则是依功能假立的"相","真如"与"如来藏"皆非"实体"或"基体","本觉"亦非指众生现实的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如来藏 本觉 批判佛教
下载PDF
安藤昌益对佛教的批判
14
作者 牛建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4-68,共5页
安藤昌益是18世纪日本封建社会里产生的一位伟大的富有创造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封建的斗士。但是,安藤昌益的名字及其著作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发现。随着本世纪日本及国际上对安藤昌益研究的不断深入,安藤昌益成了日本人... 安藤昌益是18世纪日本封建社会里产生的一位伟大的富有创造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封建的斗士。但是,安藤昌益的名字及其著作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直到1899年才被发现。随着本世纪日本及国际上对安藤昌益研究的不断深入,安藤昌益成了日本人引以为荣的一位大思想家。目前,研究者一般将安藤昌益的思想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他中期思想的特点就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经典 三个时期 思想体系 批判佛教 安藤昌益 苦乐 金刚经 见性 神道 禅宗
下载PDF
“批判佛教”之我议——以松本史朗《如来藏思想は仏教にあらず》为中心
15
作者 昌如 《中国佛学》 2012年第1期90-102,共13页
本文就20世纪兴起于日本的'批判佛教'进行评析,以松本史朗《如来藏思想は仏教にあらず》为中心,对'批判佛教'所批判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剖析,并试图说明'批判佛教'之批判对象的错失,以及'大乘佛教''... 本文就20世纪兴起于日本的'批判佛教'进行评析,以松本史朗《如来藏思想は仏教にあらず》为中心,对'批判佛教'所批判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剖析,并试图说明'批判佛教'之批判对象的错失,以及'大乘佛教''中国佛教'的阐释系统与日本近现代以来'现代性'佛教研究范式的阐释系统的不同,最后笔者就中国佛教自身,提出了'新批判佛教'的概念与指向,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如来藏 三界唯心 “新批判佛教
下载PDF
印度哲學關于“無”與“有”的論爭——兼論日本“批判佛教”如來藏觀“有”的邏輯
16
作者 孫晶 《佛教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352-368,552-553,562-563,共19页
印度哲學關于'無'與'有'的概念和紛爭,以及引申出來的'無我'與'有我'的論爭,歷來就是印度哲學的主要命題,也是正統派哲學與非正統派哲學的理論分界線。佛教是持'無我'的觀點,但是佛教否認'... 印度哲學關于'無'與'有'的概念和紛爭,以及引申出來的'無我'與'有我'的論爭,歷來就是印度哲學的主要命題,也是正統派哲學與非正統派哲學的理論分界線。佛教是持'無我'的觀點,但是佛教否認'有我'與吠檀多派承認'無'并非同等意義上的相似,而是具有根本的區別。其實佛教内部存在的無與有的論爭,是關于是否承認一切事物皆有基體的問題。日本'批判佛教'認爲,佛教承認如來藏的存在,也就是承認'有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關鍵詞:無 如來藏 批判佛教
下载PDF
由“批判佛教”论如来藏思想之崛起
17
作者 圣玄 《中国佛学》 2012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批判佛教'一词于1990年在日本问世,作为这次批判风暴的先声是'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随后,这个论点引发了一股国际性论潮。本文借由佛教发展的脉络,阐述如来藏思想如何分别受古印度哲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与初期大乘... '批判佛教'一词于1990年在日本问世,作为这次批判风暴的先声是'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随后,这个论点引发了一股国际性论潮。本文借由佛教发展的脉络,阐述如来藏思想如何分别受古印度哲学、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与初期大乘佛教之启发而崛起,并进一步成为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一支,从而揭示如来藏思想与佛教发展源远而流长的关系,这将裨益吾人判断'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等问题时思维视角的历史性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如来藏思想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欧陆哲学对批判佛教的映射——从罗森茨维格的视角说开
18
作者 涂笑非 刘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7-30,共4页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以日本驹泽大学的袴谷宪昭和松本史朗为代表的批判佛教对大乘佛教中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概念展开了攻击。然而有一个迄今仍被忽视的重要视角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从欧陆哲学中反本质主义与批判佛教相似性的角度来理...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以日本驹泽大学的袴谷宪昭和松本史朗为代表的批判佛教对大乘佛教中的一些关键思想和概念展开了攻击。然而有一个迄今仍被忽视的重要视角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从欧陆哲学中反本质主义与批判佛教相似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探讨佛教。本文在介绍哲学家罗森茨维格对本质主义批判的个案后,对反本质主义提出一般回应,同时阐明批判佛教在思想上和文献上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茨维格 袴谷宪昭 松本史朗 反本质主义 批判佛教
下载PDF
《大乘起信论》与京都学派:回应“批判佛教”的批判
19
作者 廖钦彬 《汉语佛学评论》 2018年第1期82-97,共16页
一、前言上智大学名誉教授渡部清在《迈向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开始:透过检证'西田哲学'的独特性之尝试》(《国际哲学研究》,第3号,2014年)的序言中语带讽刺地指出,现今的日本哲学研究者(特指狭义的京都学派哲学研究者)只偏于日本... 一、前言上智大学名誉教授渡部清在《迈向日本哲学研究的新开始:透过检证'西田哲学'的独特性之尝试》(《国际哲学研究》,第3号,2014年)的序言中语带讽刺地指出,现今的日本哲学研究者(特指狭义的京都学派哲学研究者)只偏于日本哲学家的经典解释,亦即内在性解释,完全没有顾及造就该哲学形成的思想背景,尤其是明治时期哲学家,如井上哲次郎(18561944)、井上圆了( 18581919)、三宅雪岭(18601945)等人的哲学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佛教 京都学派 《大乘起信论》
下载PDF
现代性与当代佛教间的紧张
20
作者 宋立道 《佛学研究》 2012年第1期324-332,共9页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意识,也是后工业化文明所形成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现实。本文分析了"现代性"的内涵意义及其发展的哲学认识论根源。追寻了"现代性"对宗教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宗教理解;也从大的社会历史... "现代性"是一种时代意识,也是后工业化文明所形成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现实。本文分析了"现代性"的内涵意义及其发展的哲学认识论根源。追寻了"现代性"对宗教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宗教理解;也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上来看待"现代性"在东亚当代佛教激起的思想反思。本文尝试的结论是:宗教是人之生存窘况的反映,在现代社会中,宗教除了面对同传统的文化的断裂,还需要应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成果,包括理性、科学、自由、契约精神、批判态度的现代价值观。当代佛教的承续发展,取决于佛教如何应对"现代性"压力下,通过价值诠释、转换与调适,"嵌入"社会现实,以保持佛法的永久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 宗教社会学 佛教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