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义解:移花接木——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9,共10页
中国佛学对印度佛典的理解与解释近乎一种文化"嫁接"。最初的佛典讲解者必须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置入汉民族的生活语境中,因而采用了一种用中国儒道学说来比附印度佛教学说的"格义"的阐释方法。关于"格义"...
中国佛学对印度佛典的理解与解释近乎一种文化"嫁接"。最初的佛典讲解者必须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置入汉民族的生活语境中,因而采用了一种用中国儒道学说来比附印度佛教学说的"格义"的阐释方法。关于"格义"的使用年代与确切含义的理解,学界有不同看法,但考其精神实质,应是一种"傅会中西之学说"的方法。"格义"方法充分证明了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理解的历史性这一阐释学原理。自东晋至隋唐,阐释佛教教义的"疏"、"论"大量出现,学术争鸣通过对佛典文本的阐释差异表现出来:因对同一经典的不同阐释而形成派别,因对不同经典的阐释而形成各种师说,因对不同经典的尊崇与发挥而形成不同宗派。通过对《法华经》"方便"一词各种解说的考察,可发现中国佛教的经疏有四个特点,即阐释的附会性、扩展性、细密性、多元性。佛教义学的疏论,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典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佛教疏论
格义
理解与解释
文化比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解:移花接木——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裕锴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9,共10页
文摘
中国佛学对印度佛典的理解与解释近乎一种文化"嫁接"。最初的佛典讲解者必须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置入汉民族的生活语境中,因而采用了一种用中国儒道学说来比附印度佛教学说的"格义"的阐释方法。关于"格义"的使用年代与确切含义的理解,学界有不同看法,但考其精神实质,应是一种"傅会中西之学说"的方法。"格义"方法充分证明了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理解的历史性这一阐释学原理。自东晋至隋唐,阐释佛教教义的"疏"、"论"大量出现,学术争鸣通过对佛典文本的阐释差异表现出来:因对同一经典的不同阐释而形成派别,因对不同经典的阐释而形成各种师说,因对不同经典的尊崇与发挥而形成不同宗派。通过对《法华经》"方便"一词各种解说的考察,可发现中国佛教的经疏有四个特点,即阐释的附会性、扩展性、细密性、多元性。佛教义学的疏论,是中国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
阐释学
佛教疏论
格义
理解与解释
文化比附
Keywords
hemeneutics
Shulun in Buddhism
Geyi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cultural comparison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义解:移花接木——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