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禅学与王维诗风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玲 《安顺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9,18,共3页
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的影响。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向华夏美学的转化,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这种诗风,对唐之后... 佛教禅学对诗的影响,首先是对人的影响。由于受禅学思想浸染太深,王维在游览山水及与高僧交往中,写下了许多富有禅意的田园山水诗,在亦官亦隐中完成了从佛教禅学向华夏美学的转化,也因此成就了其别具一格的中国禅诗。这种诗风,对唐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佛教禅学 山水田园诗
下载PDF
佛教禅学与宗炳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宪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1期43-44,共2页
宗炳是晋宋之际的山水画家、理论家,其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山水画美学观点,对后来绘画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炳是一位佛教徒,他以自己对佛教禅学的领悟来关照山水,《画山水序》便折射出浓厚的佛教禅学思想。
关键词 佛教禅学 澄怀味象 畅神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佛教禅学痕迹 被引量:8
3
作者 曾祥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塞林格对东方佛教禅学的兴趣和研究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显而易见。但对于塞林格的成名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佛教禅学思想,研究甚少。然而,塞林格最初接触和研究佛教禅学之时,正是他创作《麦田里的守... 塞林格对东方佛教禅学的兴趣和研究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显而易见。但对于塞林格的成名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佛教禅学思想,研究甚少。然而,塞林格最初接触和研究佛教禅学之时,正是他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之际,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同样可以找到佛教禅学的种种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禅学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下载PDF
民间宗教研究的思想史维度——评徐小跃近著《罗教·佛教·禅学》
4
作者 傅新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民间宗教研究 罗教 <<罗教·佛教·>>
下载PDF
余经犹枝叶 般若如树根——关于学研佛教义理的随想
5
作者 曾竹 《佛教文化》 1995年第1期45-46,共2页
近十几年来,佛教学术文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重印和新版的佛教书籍有近千种之多,涉及领域之广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但阐述佛教义理的专著见之不多,有影响的新著则更少,未免令人感到遗憾。可喜的是,佛教文化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佛教... 近十几年来,佛教学术文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重印和新版的佛教书籍有近千种之多,涉及领域之广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但阐述佛教义理的专著见之不多,有影响的新著则更少,未免令人感到遗憾。可喜的是,佛教文化研究所主编的“中国佛教文化丛书”将在今年出版一批研究佛教义理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义理 般若 佛教文化 佛教禅学 余经 术文化 枝叶 研究 树根 文字资料
下载PDF
士大夫与禅宗
6
作者 刘泽亮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94-99,共6页
僧人与士大夫交游,是中国禅佛教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文人士大夫与僧人谈玄吟诗品茶成为他们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自身的文化品味和心理需求,着力体验,寻找佛教禅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的因素,最终导... 僧人与士大夫交游,是中国禅佛教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文人士大夫与僧人谈玄吟诗品茶成为他们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自身的文化品味和心理需求,着力体验,寻找佛教禅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禅宗宗派的创立。士大夫与禅僧的双向互动,突出了生活与禅理的结合与渗透,加速了禅佛教世俗化的过程,使禅宗走向社会、走向鼎盛,也直接促成了禅宗的衰变。这对我们今天将哲学带入社会、带进世界,无疑具有持久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士大夫 柳宗元 《景德传灯录》 佛教禅学 临济宗 马祖道一 文字 中国 永贞革新
下载PDF
玄禅的社会人生观之比较
7
作者 洪修平 孙亦平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0-15,共6页
魏晋玄学着眼于“人伦”关系,向往建立符合“自然”的“名教”社会,在现实中虚构着美妙的人生理想;佛教禅学则着眼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强调自性自度,并努力调和佛法与各教的关系,将虚幻的人生理想融入现实之中。玄禅在社会人生观... 魏晋玄学着眼于“人伦”关系,向往建立符合“自然”的“名教”社会,在现实中虚构着美妙的人生理想;佛教禅学则着眼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强调自性自度,并努力调和佛法与各教的关系,将虚幻的人生理想融入现实之中。玄禅在社会人生观上的差异都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生 魏晋玄 自我意识 人伦关系 任自然 佛教禅学 儒家 道德评价 封建社会 善恶标准
下载PDF
禅学与道教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兵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49-57,67,共10页
中国佛教禅学(包括禅定之学与禅宗之学)长期浸润中土传统文化,与道教仙学关系尤深,本文将禅学与道教的互动关系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关键词 道教仙 佛教禅学 内丹 张伯端 吕洞宾 《悟真篇》 精气神 传统文化 性命双修
原文传递
白鸥飞东瀛 雕像寓深情——东渡日本的祖元法师
9
作者 曹厚德 杨古城 《佛教文化》 1995年第2期25-25,共1页
在壮丽巍峨的日本镰仓圆觉寺开山堂内,至今还珍藏着一尊中国宋代高僧的木雕坐像,高110厘米,他的眼睛是用碧玉嵌成,显得目光炯炯,风貌如生,在坐椅的扶手上还刻着一只神态安祥的白色海鸥,它象征高僧来自邻邦,渡海到此。这位气宇非凡的高... 在壮丽巍峨的日本镰仓圆觉寺开山堂内,至今还珍藏着一尊中国宋代高僧的木雕坐像,高110厘米,他的眼睛是用碧玉嵌成,显得目光炯炯,风貌如生,在坐椅的扶手上还刻着一只神态安祥的白色海鸥,它象征高僧来自邻邦,渡海到此。这位气宇非凡的高僧就是700余年前的中国宁波籍高僧祖元法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僧人 元法 雕像 高僧 五山十刹 佛教禅学 日本的 幕府时代 反抗侵略
下载PDF
参透佛心 回报社会──陈兵教授访谈录
10
作者 何云 陈兵 《佛教文化》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回报社会 佛教禅学 佛教研究 研究方法 终极关怀 习方法 方法研究 社会效益 内丹
下载PDF
小品·大画·巨鹰——著名画家欧阳龙其人其艺
11
作者 蔡宁 《华人时刊》 1999年第3期42-42,共1页
优秀丹青作品是艺术家心血与人格的烙印,丹青小品尤是能见其一斑,如同诗中的绝句、词中小令,甚见作者修养与笔墨功夫。 对此,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徐州国画院院长欧阳龙有精辟见解。他作画擅用中锋徐... 优秀丹青作品是艺术家心血与人格的烙印,丹青小品尤是能见其一斑,如同诗中的绝句、词中小令,甚见作者修养与笔墨功夫。 对此,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徐州国画院院长欧阳龙有精辟见解。他作画擅用中锋徐徐而写,落笔沉厚,甚见骨力。他用富有个性的笔墨写最热悉、最常见的事物,例如雏鸭、小鸡、鲇鱼、鱼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家 中国美术 作者修养 师法自然 中国书法 中国画 艺术专业 技法研究 笔墨功夫 佛教禅学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禅宗顿悟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立勇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76-77,共2页
塞林格对东方佛教禅学的兴趣和研究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塞林格与东方宗教的机缘谈起,分析他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学情结。主人公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予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 塞林格对东方佛教禅学的兴趣和研究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塞林格与东方宗教的机缘谈起,分析他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学情结。主人公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予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获得的精神上的顿悟,从而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霍尔顿 塞林格 守望者 顿悟 自我救赎 麦田 东方宗教 探析 佛教禅学
原文传递
禅定之种类
13
作者 如吉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3-17,共5页
禅定之种类如吉佛教修行的方式方法尽管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者。关于戒学和慧学的研究与弘扬,佛教界较为普遍。定学的研究方面,近年来有吴立民先生的《禅定漫谈》(1994、1995年《佛教文化》连... 禅定之种类如吉佛教修行的方式方法尽管种类繁多,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内容,不外乎戒定慧三者。关于戒学和慧学的研究与弘扬,佛教界较为普遍。定学的研究方面,近年来有吴立民先生的《禅定漫谈》(1994、1995年《佛教文化》连载),介绍了世出世间、显教密法的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无量心 欲界 思维观 阿罗汉 圣者 佛教禅学 基本内容 无色界 外色
原文传递
佛教文摘
14
《法音》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27,共4页
佛教文摘本栏编辑达生编者按至道无名,超象离言;名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彻见真理。然非言则至道莫显,佛法叫什么,因此也显得重要!佛法向来被视为宗教,自民国以降,尤其是近数十年来,倡言佛法非宗教,却为有识者之所共趋。原因在... 佛教文摘本栏编辑达生编者按至道无名,超象离言;名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彻见真理。然非言则至道莫显,佛法叫什么,因此也显得重要!佛法向来被视为宗教,自民国以降,尤其是近数十年来,倡言佛法非宗教,却为有识者之所共趋。原因在于:时代已经不同,人类文化早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禅学 宗教的本质 宇宙人生 佛法 慈善事业 欧阳竟无 非基督教 宗教心理 时代文化 释迦牟尼
原文传递
“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下篇)——论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后的继承与发展
15
作者 孟二冬 《国学研究》 2004年第14期203-253,共51页
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 沈约、萧统等人最初赋予陶渊明“无弦琴”的佳话,未必符合陶渊明生活的实际情况,但“无弦琴”却带着陶渊明的诸般因素而为後世所普遍认同,并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思考与启示。本文下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无弦琴”的内涵在唐代之後的继承与发展。前五个方面,是在唐代已有内涵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开拓与发展。“无弦琴”由隐逸避世、淡泊名利、抱朴守素、安贫乐道、自适其意的典型象徵,而逐渐衍生出以之为文雅、为高雅乃至为高贵的含义,此其一。从老庄之“道”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去体悟“无弦琴”的内涵,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天真、天全和天趣的人生境界;或将“无弦琴”与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直接联系,使得“无弦琴”成为领略大自然与山水清音的直接象徵,此其二。“无弦琴”在佛教禅学理论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成为佛教徒谈禅与妙悟的重要法门之一,此其三。将“无弦琴”与儒家“无声之乐”的教化理论相结合,并在现实社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无弦琴”又被引入到“心学”的思考之中,成为理学家“心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其四。从“成”与“亏”、“无弦”与“无琴”、“旷达”与“非旷达”等角度,深入思考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此其五。第六个方面“无弦琴”与诗书画理论,第七个方面“无弦琴”所蕴含的高尚气节与时代精神,则是在唐代之后产生的新的启示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唐代 “无弦琴” 处世态度 佛教禅学理论 书画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