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现状及发展探析——基于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裴琳娟 毛晓敏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218-221,共4页
我国佛教考古研究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至今已从对石窟寺的分期分型研究深入到对佛教文化及遗产保护的内容。文章基于对我国佛教考古相关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梳理其研究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研究重点,以可视化的方式验证成果... 我国佛教考古研究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发展至今已从对石窟寺的分期分型研究深入到对佛教文化及遗产保护的内容。文章基于对我国佛教考古相关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梳理其研究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研究重点,以可视化的方式验证成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探明各阶段研究成果在佛教考古研究发展领域的规律,对发展问题提出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发展历程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论佛教考古研究中的“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1,共5页
宿白先生提出的"凉州模式""云冈模式"是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佛教造像"模式"成立与否的论证应建立在考古类型学的分析之上,并结合历史背景讨论其存在的可能性、来源及影响等。佛教造像"模... 宿白先生提出的"凉州模式""云冈模式"是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佛教造像"模式"成立与否的论证应建立在考古类型学的分析之上,并结合历史背景讨论其存在的可能性、来源及影响等。佛教造像"模式"成立的标志是:是否在内容上自成体系、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是否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长安模式"是否成立是目前佛教考古学研究中亟须解决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造像模式 造像样式 长安模式
下载PDF
浅谈北京地区金代佛教考古的发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女真族建立的大金政权灭辽后成为幽燕地区的新的统治者。尤其在正式迁都后,不仅使北京地区的政治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北京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历年来北京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金代佛教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记... 女真族建立的大金政权灭辽后成为幽燕地区的新的统治者。尤其在正式迁都后,不仅使北京地区的政治地位有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北京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历年来北京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金代佛教遗迹、遗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考察当时佛教在北京地区的存在、发展状况,金代北京的佛教长期盛行,仍是北方地区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佛教考古
下载PDF
佛教考古两得 被引量:2
4
作者 温玉成 刘建华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354-358,共5页
一、北京西山凤凰岭石窟调查 凤凰岭石窟,位于西山农场以西之西山上,今存吕祖洞、朝阳洞、仙人洞、三佛洞及玄元洞等五窟,尚无人报道。 今西山,辽称“大安山”,明代属房山县。其南段又称“阳台山”。据《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可知:... 一、北京西山凤凰岭石窟调查 凤凰岭石窟,位于西山农场以西之西山上,今存吕祖洞、朝阳洞、仙人洞、三佛洞及玄元洞等五窟,尚无人报道。 今西山,辽称“大安山”,明代属房山县。其南段又称“阳台山”。据《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可知:辽熙雍四年三月(1068)即创建“清水院”。《帝京景物略》载,金章宗有“八院”,此其一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北京西山 仙人洞 《帝京景物略》 耶律铸 明代中期 石窟调查 言语真实 三世佛 市民阶层
下载PDF
中国早期佛教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论
5
作者 贺云翱 潘婷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4,共11页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 中国早期佛教考古是指从佛教正式传入的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考古。这一时期的佛教遗存发现相对较少,有些佛教遗物在形态和性质上较为模糊,不易辨识,但它们对研究佛教如何进入中国及进入中国后的早期历史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直到近年,学者们对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佛教遗存的性质、时代、分期、艺术风格、传入路径等开展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对认识东汉至两晋时期的佛教历史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至两晋时期 佛教考古 佛教艺术
下载PDF
论中国宗教考古学
6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要侧重,说明其在文明探源、文明识别上的地位与意义,并指出佛教考古学研究上的成就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考古学发展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宗教考古 佛教考古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佛教考古与研究综述
7
作者 周尚娟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吐鲁番地区佛教遗迹众多,是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世纪末至今,吐鲁番地区的佛教遗迹考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吐鲁番佛教遗迹的考察、发掘资料和最新研究状况,以及佛寺文献考证的分类梳理,总结取得的成果,... 吐鲁番地区佛教遗迹众多,是丝绸之路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世纪末至今,吐鲁番地区的佛教遗迹考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对吐鲁番佛教遗迹的考察、发掘资料和最新研究状况,以及佛寺文献考证的分类梳理,总结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各类资料,进行不同视角的探索,深入阐释吐鲁番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佛教考古 佛寺 石窟
原文传递
20世纪南北朝佛教考古研究——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述评(二) 被引量:2
8
作者 常青 《石窟寺研究》 2012年第1期287-314,共28页
本文对20世纪南北朝(420~589年)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南北朝的石窟寺是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针对各重要石窟寺群的分期与年代,以及它们在中国佛教艺术传播中的地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大同的云冈... 本文对20世纪南北朝(420~589年)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南北朝的石窟寺是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针对各重要石窟寺群的分期与年代,以及它们在中国佛教艺术传播中的地位。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在北魏朝(386~534年)石窟开凿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因为它的皇家赞助的重要性。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则在北魏晚期(493~534年)石窟发展中地位重要。而敦煌莫高窟与天水麦积山早期石窟的开凿也与北魏云冈、龙门石窟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在南京与成都一带发现的南朝石窟与石造像,则为北魏新型汉风造像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而历史背景则是北魏的汉化改革。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的考古发现,为我们解释北魏中心柱窟的宗教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20世纪晚期对东魏(534~549年)、西魏(535~556年)、北齐(550~577年)、北周(557~581年)新的石窟与造像资料的报导,使我们对北朝晚期的佛教艺术面貌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使我们对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对前朝的继承、对印度与中亚新传入样式的接受有了全新的了解。20世纪晚期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对南北朝单体造像的研究,包括对单体金铜、石造像与造像碑的研究,在分期、区系类型、题材考证、图像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石窟寺 造像碑 金铜造像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栖霞山 永宁寺 须弥山石窟 青州龙兴寺 曲阳修德寺
原文传递
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20世纪中国佛教考古研究述评(一) 被引量:1
9
作者 常青 《石窟寺研究》 2011年第1期53-64,共12页
本文对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重点评论了对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的考古学观察,对汉晋时期的孔望山、佛兽镜、谷仓罐上的佛像的研究,对西秦时期炳灵寺169窟的研究,对早期龟兹石窟的分期研究与报告的编写等考古工作。... 本文对20世纪东汉与魏晋佛教考古研究作了系统地述评,重点评论了对佛教传入中国之始的考古学观察,对汉晋时期的孔望山、佛兽镜、谷仓罐上的佛像的研究,对西秦时期炳灵寺169窟的研究,对早期龟兹石窟的分期研究与报告的编写等考古工作。这些研究充分论述了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发展与中亚、印度的密切关系。同时,学者们也探讨了中国佛教信徒与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品时的态度——由模仿到加工、再创作。20世纪研究的另一项成果就是资料的发表。一大批由实地考察得出的新资料的涌现,为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客观资料。但与后期佛教艺术相比,早期佛教考古研究的最大障碍仍是资料的不全面。因此对一些早期佛教艺术史问题仍不能得以充分了解。所以,今后对早期佛教考古的研究突破,将会以新资料的发现来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佛教传播 孔望山 佛兽镜 谷仓罐 炳灵寺169窟 龟兹石窟 克孜尔石窟 库木吐喇石窟
原文传递
佛教考古在新疆:莫尔寺考古的发现与意义
10
作者 肖小勇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4期25-36,170,共13页
新疆喀什市莫尔寺遗址经过三年考古发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群,出土了包含石膏佛像、铜钱、陶器、木器、建筑构件以及动物骨骼、粮食果核等在内的大量遗物,本文是对这些重要发现的初步整理和总结,对莫尔寺的始建、发展演变和最后... 新疆喀什市莫尔寺遗址经过三年考古发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群,出土了包含石膏佛像、铜钱、陶器、木器、建筑构件以及动物骨骼、粮食果核等在内的大量遗物,本文是对这些重要发现的初步整理和总结,对莫尔寺的始建、发展演变和最后废弃,寺院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性质,以及其反映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特点等,形成了新的认识。考古发现实证了新疆多种宗教并存与传播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对新疆宗教演变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喀什 莫尔寺 佛教考古 寺院建筑群 佛教艺术
原文传递
考古学建构下的印度佛教史——拉尔斯·福格林《印度佛教考古史》评介
11
作者 汤移平 《云冈研究》 2021年第2期94-96,共3页
《印度佛教考古史》是对印度佛教的独特阐释。结合福格林考古学研究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对其书写和研究方式进行了考察:其一,福格林以人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印度佛教的历史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二,福格林从政治制度、宗教实践、建筑象征等方面... 《印度佛教考古史》是对印度佛教的独特阐释。结合福格林考古学研究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对其书写和研究方式进行了考察:其一,福格林以人为重点关注对象,对印度佛教的历史展开了深入探讨;其二,福格林从政治制度、宗教实践、建筑象征等方面揭示了大乘佛教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因;其三,福格林的研究方法是典型的美洲考古学,即以人类学为导向,而非传统的关注古代社会各方面细节的历史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佛教考古 人类学 福格林
原文传递
西藏佛教考古的新发现——阿里高原石窟遗迹发现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巍 《西藏人文地理》 1996年第2期54-57,共4页
中国西藏的西部,有一块号称“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辽阔高原,它的海拔高度达4400米,总面积约占西藏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仅仅为每平方公里0.16人,境内纵横分布着上千公里的“无人区”,成为本来就充满着神秘感的西藏高原... 中国西藏的西部,有一块号称“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辽阔高原,它的海拔高度达4400米,总面积约占西藏的三分之一。但是,这里的人口密度,却仅仅为每平方公里0.16人,境内纵横分布着上千公里的“无人区”,成为本来就充满着神秘感的西藏高原上最富有吸引力的一方秘境——这就是著名的阿里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地区 佛教考古 西藏西部 石窟艺术 高原 遗迹 壁画 新发现 达县 象雄
原文传递
自然探险到佛教考古:俄国考察队在新疆库车的调查工作
13
作者 戴怡添 邵学成 《美成在久》 2021年第4期6-18,共13页
19世纪中期,俄国考察队率先对新疆库车地区进行调查,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扩大了19世纪人们对中亚的认识。1906年,别列佐夫斯基兄弟访问库车地区二十余处古遗址,收集到大量手稿写本残件、珠子、钱币,盗取了部分壁画。在此基础上,奧... 19世纪中期,俄国考察队率先对新疆库车地区进行调查,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扩大了19世纪人们对中亚的认识。1906年,别列佐夫斯基兄弟访问库车地区二十余处古遗址,收集到大量手稿写本残件、珠子、钱币,盗取了部分壁画。在此基础上,奧登堡完成了1909至1910年对焉耆-吐鲁番-库车和1914至1915年对敦煌的考察活动,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发掘”。1927年以后,俄国在中国新疆的考察活动基本画上了句号。纵观龟兹佛教遗产的研究史,俄国考察队在其中处于一个重要却又尴尬的位置,最终只能作为陪衬者出现在这段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佛教考古 新疆库车 考察队 龟兹佛教 19世纪中期 吐鲁番
原文传递
犍陀罗佛教考古190年
14
作者 廖彩羽 《石窟寺研究》 2020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犍陀罗佛教考古研究已有190年历史。1830~1848年,英军为了寻找古币和宝石而挖掘佛塔。1848~1885年,坎宁安到犍陀罗创建了印度考古局并带领展开一系列的官方发掘。1885~1902年,英印军队实力扩张,考察和发掘范围扩大至斯瓦特上下游和布奈... 犍陀罗佛教考古研究已有190年历史。1830~1848年,英军为了寻找古币和宝石而挖掘佛塔。1848~1885年,坎宁安到犍陀罗创建了印度考古局并带领展开一系列的官方发掘。1885~1902年,英印军队实力扩张,考察和发掘范围扩大至斯瓦特上下游和布奈尔地区。1902~1947年,马歇尔接任考古局局长后,犍陀罗地区开始有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这期间,法国傅塞撰写了经典的《犍陀罗希腊佛教艺术》。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之后,犍陀罗地区主要由日本、意大利和巴基斯坦本地的考古学家负责考古挖掘,犍陀罗佛教艺术的研究也开始多面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学术史 犍陀罗佛教考古 犍陀罗佛教艺术 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
原文传递
何谓佛教“模式”——基于“凉州模式”立论逻辑对“秦州模式”立论的考辨
15
作者 李方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宿白先生曾先后提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而宿白先生所提“石窟模式”这一概念经过古正美等人的阐发,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逻辑,即从背景到内容再到影响的完整证据链。将这一立论依据过程用于检验“秦州模... 宿白先生曾先后提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而宿白先生所提“石窟模式”这一概念经过古正美等人的阐发,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逻辑,即从背景到内容再到影响的完整证据链。将这一立论依据过程用于检验“秦州模式”,则发现其还不足以称之为“模式”,或只能称之为“后秦长安模式”下的“秦州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考古 凉州模式 秦州模式 秦州样式
下载PDF
吐蕃佛教石刻造像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席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目前可以确认的17处吐蕃佛教石刻造像时代为公元8~10世纪,以密教系造像为主,服饰包括吐蕃化的俗装袍服和菩萨装、佛装,反映了吐蕃佛教传入伊始便具有显著的密教实践色彩和本土化特色,同时受到了中原汉地、印度尼泊...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目前可以确认的17处吐蕃佛教石刻造像时代为公元8~10世纪,以密教系造像为主,服饰包括吐蕃化的俗装袍服和菩萨装、佛装,反映了吐蕃佛教传入伊始便具有显著的密教实践色彩和本土化特色,同时受到了中原汉地、印度尼泊尔、中亚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资料收集的欠缺与造像特征把握的不全面,提出应该用佛教考古学方法对吐蕃时期佛教石刻造像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佛教石刻造像 佛教考古
下载PDF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研究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山田明尔 木田知生 入泽崇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Z1期50-56,共7页
藉90年11月和91年4月的二次来华,走访了中国各地的文物单位,参观了各地与“早期佛教南传系统”有关的文物,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预计该课题的研究需三年时间,二次访华是为此而作的预备调查和基本资料的收集工作.访问区域包括上海市... 藉90年11月和91年4月的二次来华,走访了中国各地的文物单位,参观了各地与“早期佛教南传系统”有关的文物,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交流.预计该课题的研究需三年时间,二次访华是为此而作的预备调查和基本资料的收集工作.访问区域包括上海市、宁波市、临海县、黄岩县、天台县、新昌县、嵊县、上虞县、绍兴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佛教 文物 佛教考古 佛像 谷仓罐 研究概况 器物 嵊县 路线 谷仑
下载PDF
佛教艺术的奇葩青州龙兴寺遗址及窖藏佛教造像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名采 《发展论坛》 1998年第7期62-63,共2页
佛教艺术的奇葩青州龙兴寺遗址及窖藏佛教造像○夏名采1996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布局最清楚的唐朝及唐以前的大型寺院遗址———龙兴寺遗址,并在遗址北部发掘出一大型窖藏佛教造像... 佛教艺术的奇葩青州龙兴寺遗址及窖藏佛教造像○夏名采1996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布局最清楚的唐朝及唐以前的大型寺院遗址———龙兴寺遗址,并在遗址北部发掘出一大型窖藏佛教造像,出土造像200余尊。其数量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龙兴寺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齐时期 遗址 人物故事画 佛教考古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 青州市
下载PDF
敦煌石窟营建史研究的新篇章——《敦煌佛教与石窟营建》述评
19
作者 金海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21卷本《敦煌讲座书系》是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大型丛书,此丛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特色及价值。
关键词 敦煌 石窟营建 佛教考古
下载PDF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
20
作者 夏名采 《中国艺术》 1999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青州龙兴寺 造像碑 佛教造像 佛教寺院 天然矿物质颜料 供养人 人物故事画 北宋末年 文物分析 佛教考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