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末清初中国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基本特点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利安
-
机构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84-87,共4页
-
文摘
中国汉传佛教到明末清初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固有的各个宗派出现了中兴之势,特别是禅宗、净士宗的再次高涨;另一方面,各宗派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构,出现了较前更加明显的相互融合、彼此会通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国汉传佛教
发展走向
融合型佛教体系
-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论杨文会振兴中国近代佛教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华
-
机构
江苏省宗教局研究中心
-
出处
《佛学研究》
2005年第1期253-262,共10页
-
文摘
杨文会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正好处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演变承前启后的位置上。从他的思想理念和兴佛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佛教以融合见长的优秀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启蒙了中国佛教的革新运动,无论在佛教观念上,还是在佛学研究上,乃至佛教制度上,都引起了后世佛教的深刻而巨大的改变。在他的学生中最为杰出者,僧界有太虚法师,居士有欧阳竞无。透过杨文会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一代接一代薪火相传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演奏了一曲曲凿古通今,海纳百川,从中国佛教复兴而走向世界弘化的壮丽雄歌。
-
关键词
杨文会
祗洹精舍
中国近代佛教
宗派佛教
融合佛教
-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从和田布扎克彩棺看唐—五代长安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吴艳春
-
机构
新疆博物馆
-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9-84,共6页
-
文摘
文章以和田布扎克墓地出土的两具彩绘木棺为观察点,结合我国长安等地发现的形制类似的佛舍利棺椁,对唐—五代时期佛教与道教文化碰撞交流融合发展,尤其是佛舍利棺椁上的中国化变异、同时以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状况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这种变异也影响了西域和田地区。
-
关键词
和田布扎克彩棺
长安舍利棺椁
佛教与道教文化的融合
-
Keywords
Buzhak color-coffins in Hotan
coffins in Changan Dagoba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Buddhism and Taoism
-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多元化的丽江壁画
- 4
-
-
作者
张愫
-
机构
云南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68,共2页
-
文摘
丽江壁画是滇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奇葩,其用笔细腻,设色精丽,特色突出,从内容到艺术风格都突出地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的大融合。本文就从丽江多元文化的形成谈起,对其壁画的多元化特点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让大众更好地认识丽江壁画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瑰宝。
-
关键词
丽江壁画
佛教融合
-
分类号
J218.6
[艺术—美术]
-
-
题名佛在心间
- 5
-
-
作者
波音
-
出处
《世界遗产》
2017年第6期6-6,共1页
-
文摘
有的事物想永生,却毁灭了自己;有的事物被毁灭,却得以永生。巴米扬立佛,因被极端组织塔利班摧毁而名扬天下,迈向不朽。反观肆意破坏阿富汗文物的塔利班政权,在倒行逆施后迅速被推翻,走向了灭亡。从佛教的历史看,佛教早期并不执着于修建庙宇和佛像,佛陀时代是摒弃物质具象的,多以菩提树、手印等佛迹来表现佛的形象。由于亚历山大东征直抵印度河流域,擅长建筑与雕塑的希腊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东西合璧的犍陀罗文化,具象化的佛教造像开始风靡大陆。
-
关键词
亚历山大东征
犍陀罗
巴米扬
佛教造像
文化融合
塔利班
巴米扬石窟
立地成佛
玄奘
石龛
-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