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以东早期石窟形制自然因素研究
1
作者 毛惠民 夏朗云 《丝绸之路》 2014年第18期30-37,共8页
本文探讨丝绸之路上佛教石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或中国化问题,认为进入黄河流域后,在佛教石窟的本土化进程中,洞窟形制的中国化或中原化是其重要的开端,主要表现在洞窟形制自然因素的着重采用和佛殿窟的着重采用上。本文对中原北方... 本文探讨丝绸之路上佛教石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或中国化问题,认为进入黄河流域后,在佛教石窟的本土化进程中,洞窟形制的中国化或中原化是其重要的开端,主要表现在洞窟形制自然因素的着重采用和佛殿窟的着重采用上。本文对中原北方地区的炳灵寺、麦积山、云冈、龙门四大石窟早期洞窟形制的自然因素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佛教石 形制 自然因素 佛殿窟 天人合一 中原化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建筑空间研究
2
作者 杨希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8期125-127,共3页
石窟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是石窟寺的丰碑之作,是研究石窟寺建筑空间演变的艺术宝库。现从平面、立面、内部空间等多重角度论述以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为代表的不同形制洞窟的建筑空间,阐述石窟建筑空间发展变化,... 石窟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是石窟寺的丰碑之作,是研究石窟寺建筑空间演变的艺术宝库。现从平面、立面、内部空间等多重角度论述以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为代表的不同形制洞窟的建筑空间,阐述石窟建筑空间发展变化,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 大像 塔庙 佛殿窟 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
下载PDF
佛殿的象征——山西大同仝家湾北魏佛教壁画石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裕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1,1,共11页
仝家湾北魏邢合姜墓石椁四壁、顶部及椁门外两侧均绘有佛教壁画,模拟了作为礼拜供养场所的佛殿或佛殿窟。从椁门外两侧的护法门神开始;之后是椁内礼拜的中心——正壁释迦多宝佛和两侧佛像,突出了《法华经》信仰和法华观法;接着为左右壁... 仝家湾北魏邢合姜墓石椁四壁、顶部及椁门外两侧均绘有佛教壁画,模拟了作为礼拜供养场所的佛殿或佛殿窟。从椁门外两侧的护法门神开始;之后是椁内礼拜的中心——正壁释迦多宝佛和两侧佛像,突出了《法华经》信仰和法华观法;接着为左右壁的佛像;最后为前壁上方的七佛,为礼拜者观佛、获得佛心作证,下部的二神兽则作为镇墓兽。石椁壁画的构成与绘画技法主要与炳灵寺第169窟西秦壁画有密切关系,推测其粉本可能源于长安。另外石椁壁画也有凉州系统石窟壁画的因素,甚至包括西域的影响,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与平城地区的佛教文化有着频繁的交流和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兽 石椁 佛殿窟 《法华经》 壁画 佛教壁画 绘画技法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陕西商洛丹凤县凤冠山石窟调查简报
4
作者 冉万里 周艺欣 +1 位作者 尚雪健 孙满利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80-104,共25页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制以三面开凿坛基模仿地面佛寺建筑的佛坛窟为主,这些石窟的顶部为平顶,而且都开凿有穹隆形藻井;也有一些小型的佛殿窟及佛坛窟,它们的顶部多为平顶,未见藻井。从历史上看,清代初年,凤冠山附近的龙驹寨已经是一个商贸发达的水旱码头,这为开凿规模巨大的凤冠山石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乾嘉时期也正是清王朝政治安定、经济发达的历史时期,凤冠山石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在前代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商洛 凤冠山石 佛坛 佛殿窟 万历时期 顺治时期 乾嘉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