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体大思精,系乎实证——《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书后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彦明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96-100,共5页
《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是李小荣先生的新作,是书成功运用叙事学、美术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为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而言,其创获主要有三:一为视阈宏阔,融贯中西;二为体系严密,个案精审;...
《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是李小荣先生的新作,是书成功运用叙事学、美术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为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而言,其创获主要有三:一为视阈宏阔,融贯中西;二为体系严密,个案精审;三为析理精微,系乎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荣
图像与文本——汉唐
佛经叙事
文学之传播研究
评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晚近力作——读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
2
作者
张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自清末民初沈曾植先生的<海日楼札丛>、梁启超先生的<佛学研究十八篇>等著作问世以来,贯穿整个20世纪,已成一门备受诸多学殖深厚的学者亲睐的显学.究其原因,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自两汉之际传入...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自清末民初沈曾植先生的<海日楼札丛>、梁启超先生的<佛学研究十八篇>等著作问世以来,贯穿整个20世纪,已成一门备受诸多学殖深厚的学者亲睐的显学.究其原因,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与我国固有文化冲撞融合,实是西方文明大规模输入我国之前,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最大事件.而回顾近现代学术史,前辈学者对于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又经历了从侧重佛经故事题材影响研究、敦煌俗文学研究到兼而关注文人与佛教的关系、佛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等等的转变.凡此种种,实与当今盛行的比较文学学科之译介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近出版的吴海勇先生的<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以中古汉译佛经为出发点作断代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平行比较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佛经翻译文学、民间文学、叙事分析、佛经翻译理论、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煌煌巨著,创见良多,可谓该领域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后出转精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文学
关系研究
吴海勇
《中古汉译
佛经叙事
文学研究》
佛经
翻译文学
原文传递
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逻辑分析
3
作者
何秋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佛教旨在劝人弃恶向善,佛经的叙事必然是紧紧围绕善恶来讲。因果报应观念贯穿了整个初传汉译佛经叙事。初传汉译佛经正是通过因果报应的逻辑观念来将多个故事片断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因...
佛教旨在劝人弃恶向善,佛经的叙事必然是紧紧围绕善恶来讲。因果报应观念贯穿了整个初传汉译佛经叙事。初传汉译佛经正是通过因果报应的逻辑观念来将多个故事片断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因果报应观念成了初传汉译佛经的最重要的叙事逻辑。而这种叙事逻辑分为二种:其一,作恶得恶报、行善得善报;其二、弃恶即可从善——恶善果报相随的叙事逻辑。这使得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显得复杂绵长而又宛转多姿,对初传汉译佛典繁复叙事的形成有着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传汉译
佛经
佛经叙事
叙事
逻辑
因果报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特色及对中土叙事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小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8-86,共9页
在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中,属于叙事类文体的主要有本事、本生、因缘、譬喻、未曾有和授记六种。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叙事伦理,它具有鲜明的印度佛教色彩,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自作自受。二是详赡、重复与夸诞的...
在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中,属于叙事类文体的主要有本事、本生、因缘、譬喻、未曾有和授记六种。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叙事伦理,它具有鲜明的印度佛教色彩,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自作自受。二是详赡、重复与夸诞的叙事风格。详赡,指叙事内容的详实、周密,且特别重视运用各种细节描写,诸如场景、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重复,主要指一部佛经在叙事时,相同或相近的故事类型反复出现在同一主人物身上。夸诞则和神通叙事有关。三是集锦式、葡萄藤式的故事结构。前者多用于整部佛经,后者多用于组经中的小经或其中的某个故事。而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这些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生成与发展,像虚构、重复叙事与神通叙事等方法的运用,莫不和这些佛典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典
叙事
类
佛经
叙事
伦理
叙事
风格
叙事
结构
中土
叙事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大思精,系乎实证——《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书后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彦明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96-100,共5页
文摘
《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是李小荣先生的新作,是书成功运用叙事学、美术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为佛经叙事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而言,其创获主要有三:一为视阈宏阔,融贯中西;二为体系严密,个案精审;三为析理精微,系乎实证。
关键词
李小荣
图像与文本——汉唐
佛经叙事
文学之传播研究
评介
Keywords
Li Xiaorong
Image and Text——the Circulation of Han Narrative Literature of Buddhist Texts Spreading from Han to Tang Dynasty
review
分类号
G256.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晚近力作——读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
2
作者
张煜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 上海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文摘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自清末民初沈曾植先生的<海日楼札丛>、梁启超先生的<佛学研究十八篇>等著作问世以来,贯穿整个20世纪,已成一门备受诸多学殖深厚的学者亲睐的显学.究其原因,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与我国固有文化冲撞融合,实是西方文明大规模输入我国之前,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一最大事件.而回顾近现代学术史,前辈学者对于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又经历了从侧重佛经故事题材影响研究、敦煌俗文学研究到兼而关注文人与佛教的关系、佛教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等等的转变.凡此种种,实与当今盛行的比较文学学科之译介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近出版的吴海勇先生的<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以中古汉译佛经为出发点作断代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平行比较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佛经翻译文学、民间文学、叙事分析、佛经翻译理论、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煌煌巨著,创见良多,可谓该领域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后出转精的力作.
关键词
佛教
中国文学
关系研究
吴海勇
《中古汉译
佛经叙事
文学研究》
佛经
翻译文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逻辑分析
3
作者
何秋瑛
机构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基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
项目号:XYS07S40
文摘
佛教旨在劝人弃恶向善,佛经的叙事必然是紧紧围绕善恶来讲。因果报应观念贯穿了整个初传汉译佛经叙事。初传汉译佛经正是通过因果报应的逻辑观念来将多个故事片断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产生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因果报应观念成了初传汉译佛经的最重要的叙事逻辑。而这种叙事逻辑分为二种:其一,作恶得恶报、行善得善报;其二、弃恶即可从善——恶善果报相随的叙事逻辑。这使得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显得复杂绵长而又宛转多姿,对初传汉译佛典繁复叙事的形成有着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
关键词
初传汉译
佛经
佛经叙事
叙事
逻辑
因果报应
Keywords
the early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utra
narrative of sutra
logic of narrative
karma
分类号
I2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特色及对中土叙事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小荣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7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902)
文摘
在汉译佛典十二部经中,属于叙事类文体的主要有本事、本生、因缘、譬喻、未曾有和授记六种。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叙事伦理,它具有鲜明的印度佛教色彩,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自作自受。二是详赡、重复与夸诞的叙事风格。详赡,指叙事内容的详实、周密,且特别重视运用各种细节描写,诸如场景、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重复,主要指一部佛经在叙事时,相同或相近的故事类型反复出现在同一主人物身上。夸诞则和神通叙事有关。三是集锦式、葡萄藤式的故事结构。前者多用于整部佛经,后者多用于组经中的小经或其中的某个故事。而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这些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生成与发展,像虚构、重复叙事与神通叙事等方法的运用,莫不和这些佛典的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汉译佛典
叙事
类
佛经
叙事
伦理
叙事
风格
叙事
结构
中土
叙事
文学
Keyword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utras
narrative sutras
narrative ethics
narrative style
nar- rative structure
the narrative vorks in chinese
分类号
I207.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体大思精,系乎实证——《图像与文本——汉唐佛经叙事文学之传播研究》书后析
王彦明
《钦州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晚近力作——读吴海勇《中古汉译佛经叙事文学研究》
张煜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原文传递
3
初传汉译佛经的叙事逻辑分析
何秋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译佛典叙事类文体的特色及对中土叙事文学的影响
李小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