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文《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段玉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09,共5页
《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是目前所发现的为数不多,兼具汉文、藏文、西夏文三个文本的西夏文献之一。本文在林英津女士《西夏语译〈尊胜经〉释文》基础上,进一步对英藏、内蒙古藏西夏文本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各藏卷西夏文本《尊胜经》... 《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是目前所发现的为数不多,兼具汉文、藏文、西夏文三个文本的西夏文献之一。本文在林英津女士《西夏语译〈尊胜经〉释文》基础上,进一步对英藏、内蒙古藏西夏文本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各藏卷西夏文本《尊胜经》至少有9个不同的版本,分属于合刻本、单刻本、写本和石刻本四个系列。通过对题记及部分语言材料的对勘,可以推论,《尊胜经》的西夏文译本和汉译本据藏文本翻译而来。以此同期、同源性的藏文本、汉文本作为对勘材料而进行的西夏文藏传佛教文献解读,于西夏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献 藏传文献 胜相顶尊 佛经对勘
下载PDF
元代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之交流略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悟湖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5,共8页
关键词 元代 汉地佛教 藏传佛教 交流 影响 汉藏佛经对勘 《至元法宝同总录》
下载PDF
西夏藏传佛教文献周慧海译本述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段玉泉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7,232,共8页
西夏文《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及《如来一切之百字要论》等佛经均由西夏功德司司副周慧海所译。这几部佛经的翻译底本,据笔者初步判断,皆由藏文本翻译而成,并非如此前... 西夏文《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及《如来一切之百字要论》等佛经均由西夏功德司司副周慧海所译。这几部佛经的翻译底本,据笔者初步判断,皆由藏文本翻译而成,并非如此前学者提出的译自梵文本。其中,前3部佛经相应的汉文本、藏文本分别在黑水城文献、云居寺得以保存,以此两种文本为对勘材料的西夏文本解读不仅于西夏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透过语言事实重审西夏文佛经翻译的源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献 藏传佛教 周慧海 佛经对勘
下载PDF
黄宝生的佛学成就
4
作者 侯传文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7-21,26,共6页
梵学家黄宝生在治学的起步阶段就进入佛学领域,形成利用汉文佛教文献与使用梵文佛典相结合的治学方法。近些年主要从事梵汉佛经对勘研究,将现存有梵本的佛经梵文原文和古人翻译对照校勘,为以佛经为基础的翻译学、版本学、佛教文学、佛... 梵学家黄宝生在治学的起步阶段就进入佛学领域,形成利用汉文佛教文献与使用梵文佛典相结合的治学方法。近些年主要从事梵汉佛经对勘研究,将现存有梵本的佛经梵文原文和古人翻译对照校勘,为以佛经为基础的翻译学、版本学、佛教文学、佛教哲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他为每部对勘著作写的《导言》,在梵汉对勘研究的基础上,就该经涉及的问题进行梳理辨析,在相关学术领域具有建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宝生 佛学 梵汉佛经对勘
下载PDF
宋代译本《菩提行经》初探
5
作者 索南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3期81-89,194,共10页
《菩提行经》是我国北宋时期迦湿弥罗译师天息灾奉宋太宗赵光义之诏翻译的一部大乘佛教典籍,藏传佛教界一般称其为《入菩萨行论》。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部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对这部论典的品章结构、内容特征、翻译特... 《菩提行经》是我国北宋时期迦湿弥罗译师天息灾奉宋太宗赵光义之诏翻译的一部大乘佛教典籍,藏传佛教界一般称其为《入菩萨行论》。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部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对这部论典的品章结构、内容特征、翻译特色及译经题跋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敦煌藏文译本和藏文传世译本,对其进行了对勘,认为这部译本对汉藏佛经文献比较研究和现存《入菩萨行论》梵文原本形成史的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大正藏 《菩提行经》《入菩萨行论》 汉藏佛经对勘研究
下载PDF
从指称到陈述——试探古汉语“者”字结构的消亡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南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8-562,共15页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 语言中的指称成分和陈述成分可以相互转化。以往研究较多关注谓词性成分如何通过添加指称化标记,如汉语的“的、者、所、之”等,由陈述形式转化为指称形式。本文试将目光转向指称到陈述的演变,借助中古译经及梵汉对勘材料,探寻古汉语“者”字结构由盛而衰的过程和机制,认为“者”字结构的瓦解与“为VP”结构的涌现、“主之谓”结构的消失等语法格式的兴衰并驾齐趋,共同呈现出汉语从指称到陈述的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 陈述 “者”字结构 梵汉佛经对勘
原文传递
“見”字新解——從“見笑方家”到“慈父見背”“人見斷絕”
7
作者 姜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1期432-443,共12页
對於漢語史上先後産生又共存於中古的三個"見"字式:"見笑方家""慈父見背"和"人見斷絕",以往研究雖能説出它們的分别,卻道不明它們的聯繫,結果難免造成對"見"字用法的誤讀和諸多解釋... 對於漢語史上先後産生又共存於中古的三個"見"字式:"見笑方家""慈父見背"和"人見斷絕",以往研究雖能説出它們的分别,卻道不明它們的聯繫,結果難免造成對"見"字用法的誤讀和諸多解釋困境。中古譯經及其梵漢對勘則别開生面,有望厘清幾個"見"字式間撲朔迷離的關係。它們相繼出現,實與漢語受事主語句的發展合流,即由表被動的狹義受事主語句向表狀態的廣義受事主語句派生擴展的結果,而前附於動詞的"見"字,其意義雖漸趨虚泛,但作爲語態標記的性質未變。這也符合跨語言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見”字式 受事主語句 語態標記 梵漢佛经
原文传递
黄宝生及其印度诗学研究
8
作者 郁龙余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黄宝生是中国当代继季羡林、金克木之后又一位印度学研究大家。在《摩诃婆罗多》翻译研究、佛经研译及梵汉对勘、梵语诗学翻译研究,以及培养梵学新人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关键词 《摩诃婆罗多》汉译 佛经翻译及对勘 梵语诗学研译 梵学新人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