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真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系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65-67,共7页
-
文摘
自六朝以来,佛教与道教开始试图征服江南地区以蛇精为庙神的民间崇拜,从而在教内形成有关降蛇的叙事文本。在大量“蛇噬高道(僧)”叙事文本中又存在着佛道相互攻击的叙事母题。本文通过考察佛教与道教关于降蛇的叙事传统及宗教目的,试图指出形成《白蛇传》故事的宗教文化土壤。
-
关键词
降蛇
宫亭庙神
高僧伏蛇
高道禁蛇
佛道相争
白蛇传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浅析金仙裕公和尚道行碑诞生的时代背景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石磊
王汝意
-
机构
山西省翼城县文物旅游局
-
出处
《史志学刊》
2017年第4期38-42,共5页
-
文摘
宋末元初北方地区的道佛之争,为广裕法师从山西走向大都提供了便利。广裕法师佛学修为精深,口才弘辩,一心弘扬佛法,不恋俗世繁荣,对于佛教的传播兴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元世祖忽必烈特赐封其为"弘辩兴教大法师"。因其声名远播,所以其圆寂之后,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才肯为其道行碑撰文书篆。也因为主人公及属文者的特殊性,此碑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书法价值、文化价值,堪称国宝。
-
关键词
佛道相争
裕公和尚
赵孟頫
道行碑
-
Keywords
Battle between Buddhism and Taoist
Monk Yu Gong
Zhao Mengfu
Dangheng Tablet
-
分类号
K877.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略论唐代巴蜀地区的佛道之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艳玲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
-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8年第2期51-55,共5页
-
文摘
巴蜀地区的佛道相争自南北朝时期即见端倪,至唐代前期愈演愈烈,双方施展各种手段,激烈地争夺信徒,以扩大本教影响,当时佛教似乎占有明显的优势。玄宗朝大力推崇道教却并不抑制佛教发展,但道教得到了朝廷的更多支持。佛道二教在玄宗时就呈现出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趋势,到了中晚唐时期,最终形成三教“殊途而归、体本无异”的和谐共存局面。巴蜀地区具有深厚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唐代该地区的佛道之争颇具代表性,是我国中古时代佛道关系发展历史的缩影。
-
关键词
唐代
巴蜀地区
佛教
道教
佛道相争
-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龍虎之争:帝國晚期華北地方社會的佛道宗教格局
- 4
-
-
作者
吴真
-
机构
東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
出处
《全真道研究》
2016年第1期198-215,共18页
-
文摘
隔著黄河相望的大伾山與浮丘山,一爲北朝以來梵天佛地,自古作爲濬縣的人文象徵,由宋歷元明,大伾山人文地理特點可以歸納爲:文官登臨題詠,廟宇競相創立,而且是清一色的佛教背景。明初一百多年,儒家的學廟、道士住持的城隍廟以及釋家的千佛洞(寺),共駐一山,這種勢力均衡的局面在嘉靖年間被跨出浮丘山的碧霞元君信仰所打破,濬縣境内共有5所碧霞宫在嘉靖萬曆年間創建,碧霞元君香火的壯大改變了濬縣宋元以來穩定的信仰格局。本文集中討論兩座山的宗教格局變遷,並聚集於明代中葉碧霞宫帶來的變革,由此討論帝國晚期華北地方社會信仰史。
-
关键词
碧霞元君信仰
地方道教
全真道觀
佛道相争
-
分类号
B959.9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