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炎培与佛教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铁生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9-40,共2页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又作韧之)、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职业教育家。他一生好佛,提倡素食,自己坚持素食数十年。黄炎培从20年代起就购买、阅读了大量佛教方面的经书,并进行过深入的研讨。广西柳州市图书馆收有一批(约数百种、近千册)原为他当年所藏的佛教书籍,其中一些书上就有他购、读以及心得体会方面的题记。如他在民国八年六月一次就买了《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注》、《愚贤因缘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遗教经 四十二章经 爱国主义者 阿弥陀经疏钞 柳州市图书馆 职业教育家 圆觉经 学丛报 百法明门论 八识规矩颂
原文传递
佛言祖语
2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共1页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助制五根,勿令放逸,人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祸及累世,
关键词 犯人苗稼 五欲 文殊师利 行慈 佛遗教经 悲心 牧牛 坑陷 罗什 深坑
原文传递
深入开展崇俭戒奢教育活动 推动新时代佛教中国化走向深入
3
作者 释演觉 《法音》 2022年第7期11-12,共2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欲知足是佛教倡导的重要理念。佛教认为,少欲知足是修行成道的必要条件,是安乐自在的根本前提。《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欲知足是佛教倡导的重要理念。佛教认为,少欲知足是修行成道的必要条件,是安乐自在的根本前提。《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在少欲知足理念熏陶下,中国佛教形成了崇俭戒奢的优良传统。唐代百丈清规规定“斋粥随宜,二时均遍”,务求饮食节俭。僧众用斋心存“五观”,就是从细节处培养和践行崇俭戒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中国化 佛遗教经 百丈清规 勤俭节约 知足 传统美德 崇俭 求利
原文传递
浅析魏晋写经书法艺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颖 《书法赏评》 2015年第1期70-71,共2页
写经的出现缘于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翻译而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给平民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动荡,在百般无奈中,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求其心灵安逸。佛经中多数描写佛陀的形象,充满了神灵的超现实境界,尤... 写经的出现缘于佛教,自东汉明帝时翻译而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给平民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动荡,在百般无奈中,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求其心灵安逸。佛经中多数描写佛陀的形象,充满了神灵的超现实境界,尤其能安慰受创的心灵。同时,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保证社会稳定,也大规模兴修寺院,供养僧尼,抄写经卷便成了他们在寺院中的一门功课,由此造就了写经书法的繁荣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经书法 平民百姓 南北朝时期 东汉明帝 超现实 佛遗教经 文殊般若经 隶楷 乐毅论 晋人
原文传递
法尊法师自述 被引量:7
5
《法音》 1985年第6期34-37,共4页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法尊,即在庙... 法尊俗姓温,河北深县人,一九○二年生。在俗时仅读小学三年,文化很低。一九一九年,因家境困难,到保定府学做皮鞋。因长时患病,学业无成,于一九二○年春末,厌世逃往五台山出家,投玉皇庙瑞普(法名觉祥)师座前落发,法名妙贵,字法尊,即在庙随众劳动,早晚学习念诵功课。是年秋,大勇法师、玄义法师等路过本寺,遂请勇师讲开示,勇师即日略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遂对听经发生兴趣。一九二一年春节,广济茅蓬打念佛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尊法师 佛遗教经 玄义 汉藏教理院 大勇法师 正果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 宗喀巴大师 广济
原文传递
关于僧才培养之我见
6
作者 释怀力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1-42,共2页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亦得到了发达.据《中国日报》消息:目前我国有1亿人口信仰宗教,按信教人数多少统计,依次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全同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个民族几乎全部人口都信仰某个宗教.现有...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亦得到了发达.据《中国日报》消息:目前我国有1亿人口信仰宗教,按信教人数多少统计,依次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全同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个民族几乎全部人口都信仰某个宗教.现有八万人从事宗教职业,45所宗教学校,4万多个寺院、教堂.由此看出,佛教仍是人们的重点信仰对象.然而在众多的佛教院校中,能否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僧呢?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篇亦想就僧伽培训班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教人数 教事业 《中国日报》 僧伽 丛林制度 文字般若 说十善业道经 弘法 佛遗教经 清众
原文传递
弘一律师与律学
7
作者 蔡惠明 《法音》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31-32,共2页
今年是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弘一律师诞辰110周年.福建泉州大开元寺于1986年成立《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由林子青任主编,圆拙、陈珍珍、沈继生任副主编,经过多年的努力,根据"求全存真、分类编辑"的原则,已编成佛学、... 今年是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弘一律师诞辰110周年.福建泉州大开元寺于1986年成立《弘一大师全集》编辑委员会,由林子青任主编,圆拙、陈珍珍、沈继生任副主编,经过多年的努力,根据"求全存真、分类编辑"的原则,已编成佛学、序跋、传记、文艺、杂著、书信、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一 大开元寺 四分律 戒相 编辑委员会 波罗提木叉 律学 持戒 无上菩提 佛遗教经
原文传递
《维摩经》教学心得
8
作者 常正 《法音》 1985年第6期41-42,共2页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我开讲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以下简称《...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我开讲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以下简称《维摩经》)。罗什的译本比其他几种译本要简明流畅。它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为广大佛教徒所喜爱。在历史上,《维摩经》是一部很受社会欢迎的佛经。晋代名僧支敏度说,此经乃是“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厥旨幽而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遗教经 普贤行愿品 罗什 大乘起信论 《金刚经》 经论 灵岩山 华严经
原文传递
简讯一束
9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45-45,共1页
▲湛江市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于9月16日至17日举行,与会代表50人。会议选出市佛协第二届理事会,成妙法师当选会长,会议礼请清和法师为名誉会长。湛江市目前向社会开放的寺庵有90座,出家人约900人。▲9月28日,闽东地区规模最大、建筑... ▲湛江市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于9月16日至17日举行,与会代表50人。会议选出市佛协第二届理事会,成妙法师当选会长,会议礼请清和法师为名誉会长。湛江市目前向社会开放的寺庵有90座,出家人约900人。▲9月28日,闽东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种德禅寺举行佛像开光法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德禅寺 教协会 代表会议 四众弟子 觉光法师 诸山长老 中国学院 灵岩山 僧会 佛遗教经
原文传递
大唐三藏圣教序中为何是“股”若波罗蜜多心经
10
作者 詹麒麟 《中国钢笔书法》 2017年第12期62-63,共2页
大唐三藏圣教序股若波罗蜜多心经被网友指出"股"为错别字,但笔者认为"股"并不是错别字,而是"般"的通假字,并推测王羲之书写过《心经》。详论如下:一、"股"若波罗蜜多心经可能是怀仁选错了字?又或是无王羲之"般"字,以"股"... 大唐三藏圣教序股若波罗蜜多心经被网友指出"股"为错别字,但笔者认为"股"并不是错别字,而是"般"的通假字,并推测王羲之书写过《心经》。详论如下:一、"股"若波罗蜜多心经可能是怀仁选错了字?又或是无王羲之"般"字,以"股"来替代呢?这种可能性很低。"股"字在圣教序中出现过四次,均作"般"解,而集字刻碑相当慎重,定有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三藏 圣教序 心经 波罗蜜多 王羲之 集字 心无挂碍 佛遗教经 鸠摩 摩诃般若
原文传递
浅谈忍辱
11
作者 清如 《佛教文化》 2022年第2期94-97,共4页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志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驾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志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驾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志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遗教经 持戒 苦行 忍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