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与权巧:作为音乐家的佛陀
1
作者 周钟 刘舒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佛典中一则佛陀奏乐的公案引起我们对佛教音乐意蕴的追问,通过对佛陀音乐修养、音乐观的探讨,可以知道佛陀对音乐的真实态度是批判与肯定、禁与用的辩证统一,并反映在教理和戒律中,而执于任何一端都不能代表佛陀的本怀。在了解佛陀的音... 佛典中一则佛陀奏乐的公案引起我们对佛教音乐意蕴的追问,通过对佛陀音乐修养、音乐观的探讨,可以知道佛陀对音乐的真实态度是批判与肯定、禁与用的辩证统一,并反映在教理和戒律中,而执于任何一端都不能代表佛陀的本怀。在了解佛陀的音乐辩证法后,便可理解佛陀奏乐的真义,这就是以智慧、慈悲为导,以歌舞伎乐作现身说法、以音乐作度生之善巧方便,这一传统在践行菩萨道的北传佛教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奏乐 佛教音乐观 戒律 智慧 善巧方便
下载PDF
新发现的元代蒙古文《佛陀十二宏化》文献特征及其学术价值
2
作者 朝鲁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元代蒙译《佛陀十二宏化》17世纪手抄本一直珍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这一抄本多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甚至一度被视为孤本。然而,最近笔者有了新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份同样出自17世纪的元代《佛陀十二宏化》手抄... 元代蒙译《佛陀十二宏化》17世纪手抄本一直珍藏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这一抄本多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甚至一度被视为孤本。然而,最近笔者有了新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份同样出自17世纪的元代《佛陀十二宏化》手抄本,其内容相较于圣彼得堡本更为广泛,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捌思吉斡节儿、锡喇卜僧格等元代译师们的译著方面,故宫本提供了全新的线索和视角,为我们深入研究元代蒙古文文献、理解元代佛教文化及其传播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十二宏化》 新发现 特征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佛陀造像的发式规制研究
3
作者 徐千善 胡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据佛教典籍记载,佛陀顶有肉髻,蓄发时螺发右旋、发端上靡、不过两指,剃发后为光头造型。现存佛陀造像的发式形态主要有束发式、无纹式和螺发式三种,只有右旋螺发符合规制。造像者根据对相关记载的不同理解创作出了不同的右旋螺发形态。... 据佛教典籍记载,佛陀顶有肉髻,蓄发时螺发右旋、发端上靡、不过两指,剃发后为光头造型。现存佛陀造像的发式形态主要有束发式、无纹式和螺发式三种,只有右旋螺发符合规制。造像者根据对相关记载的不同理解创作出了不同的右旋螺发形态。佛陀剃发后的光头造型在造像中一直被忽略,艺术家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可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佛陀 发式规制 螺发 肉髻
下载PDF
从历史到神话:古代佛陀传记的文本发展史
4
作者 伊家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5-60,共6页
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降生、觉悟成道直至寂灭过程的故事被称为"佛陀传记",古代佛陀传记文本主要包括汉译佛传、其他原典文献中的佛传故事、中国人编撰的佛传以及佛教类书等文献中的佛传故事。这些文本从纵向上反映出一定... 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降生、觉悟成道直至寂灭过程的故事被称为"佛陀传记",古代佛陀传记文本主要包括汉译佛传、其他原典文献中的佛传故事、中国人编撰的佛传以及佛教类书等文献中的佛传故事。这些文本从纵向上反映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从横向上又体现出同一内容所具有的多样性。随着佛教的发展,佛陀由历史人物逐渐转变为神话人物。佛陀传记是佛陀神话的载体,最早的佛传产生于部派佛教晚期、大乘佛教初期,而后于大乘佛教时期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传记 佛陀 佛教神话 佛陀神话
下载PDF
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相关问题考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魏郭辉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7年第4期222-229,共8页
关键词 陀罗尼 佛陀 密教
下载PDF
佛陀的音乐观与原始佛教艺术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尚勇 《南亚研究季刊》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佛陀对世俗音乐取超然的远离态度 ,而原始佛教的音乐艺术活动当然不可能达到高度繁荣的阶段。随着佛陀的灭度 ,世俗音乐对佛教的影响才愈加显明。在此背景之下 ,佛教音乐方逐渐发展并走向繁荣 ,进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艺术产生深远... 佛陀对世俗音乐取超然的远离态度 ,而原始佛教的音乐艺术活动当然不可能达到高度繁荣的阶段。随着佛陀的灭度 ,世俗音乐对佛教的影响才愈加显明。在此背景之下 ,佛教音乐方逐渐发展并走向繁荣 ,进而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音乐观 原始佛教艺术
下载PDF
释迦牟尼之子善星比丘事迹考——佛陀眷属及相关问题研究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夏金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太子时,曾有过三位夫人,育有三子。后来,三个儿子均随之出家修道,罗睺罗、优婆摩那成为大阿罗汉,而善星开始时很精进,后因自恃出身释迦族,贡高我慢,放任自己,又亲近外道恶友,以致退失四禅,沦落为恶人,甚至对佛恶...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太子时,曾有过三位夫人,育有三子。后来,三个儿子均随之出家修道,罗睺罗、优婆摩那成为大阿罗汉,而善星开始时很精进,后因自恃出身释迦族,贡高我慢,放任自己,又亲近外道恶友,以致退失四禅,沦落为恶人,甚至对佛恶心相向,最终堕入地狱受苦,且无法救拔。对于善星的自甘堕落,佛陀最为痛心,尽管他早已预知善星必定将断善根,成为"一阐提"。但佛还是苦口婆心地加以劝诫,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做到了仁至义尽。然而,善星始终固执己见,拒绝佛陀的教诲,不思悔改,终于自食其果。这一切无损于佛陀的光辉与伟大,反而恰恰证明了他一再强调的因果律的正确性:自作自受,他人是无能为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善星 罗睺罗 优婆摩那
下载PDF
孔子、佛陀、苏格拉底:三种交谈方式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坚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孔子、佛陀和苏格拉底三位大圣人皆善于与弟子进行交谈,并在交谈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弟子。不过,他们三人所实行的交谈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孔子实行的是“侍坐”交谈,佛陀实行的是“启请”交谈,苏格拉底实行的是“助产”交谈。但是,... 孔子、佛陀和苏格拉底三位大圣人皆善于与弟子进行交谈,并在交谈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弟子。不过,他们三人所实行的交谈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孔子实行的是“侍坐”交谈,佛陀实行的是“启请”交谈,苏格拉底实行的是“助产”交谈。但是,不管何种交谈,它们都是在自由、平等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这种自由、平等和轻松的交谈是在学术活动中应该提倡的,也是学术发展所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佛陀 苏格拉底 交谈
下载PDF
净空“佛陀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安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5-30,共6页
净空法师的佛陀教育思想是站在教内立场对于传统佛教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现代诠释,它对传统佛教的现代转型和当代的佛教复兴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的意义。他首倡将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凸显传统佛教的文化教育内涵,同时又顺应... 净空法师的佛陀教育思想是站在教内立场对于传统佛教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现代诠释,它对传统佛教的现代转型和当代的佛教复兴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影响的意义。他首倡将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凸显传统佛教的文化教育内涵,同时又顺应时变,使佛教主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从而使他的佛学思想既涵有传统的精神特质,又具有很大的适应性、融贯性的特色。净空佛陀教育思想是当代佛学发展和佛教现代化思潮的一个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空 佛陀教育 佛教现代化
下载PDF
佛魔斗争在佛陀传记中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传文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1-45,共15页
佛魔斗争在佛传中主要体现为菩萨降魔,其核心故事随着佛传的发展不断演变。一是菩萨从被动应对发展为主动出击,其中菩萨被动御魔属于人魔之战,而菩萨主动降魔属于神魔之争。这样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一方面反映了佛教由小乘向大乘的发展... 佛魔斗争在佛传中主要体现为菩萨降魔,其核心故事随着佛传的发展不断演变。一是菩萨从被动应对发展为主动出击,其中菩萨被动御魔属于人魔之战,而菩萨主动降魔属于神魔之争。这样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换一方面反映了佛教由小乘向大乘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佛陀由人到神的转化。二是魔王的身份不断变化,有邪恶的化身、欲望的代表、爱神、欲界之主等不同身份,最后演变为印度教大神。三是魔界构成越来越复杂,先后有魔军、魔女、魔子出现,而且魔子有善有恶,黑白分明。四是佛魔之战由象征性表现到具体实战,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变化既是佛传内容不断丰富充实的结果,也体现了佛教观念的发展变化。佛魔斗争不仅是佛传文学的重要主题,而且在佛教文学中纵向发展,横向传播,成为一种既有深厚的神话渊源,又有广泛交际性的文学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魔斗争 佛陀传记 降魔故事
下载PDF
龟兹石窟新考证的佛陀重大教化事迹 被引量:4
11
作者 霍旭初 《吐鲁番学研究》 2014年第2期52-63,162,共12页
龟兹石窟新考证出了"频婆娑罗王迎佛"、"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佛履三道宝阶降还"等佛陀重大教化事迹,丰富了龟兹石窟佛陀教化事迹的内容,对龟兹佛教思想理念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一、对龟兹佛教说一切有... 龟兹石窟新考证出了"频婆娑罗王迎佛"、"伊罗钵多罗龙王礼佛"、"佛履三道宝阶降还"等佛陀重大教化事迹,丰富了龟兹石窟佛陀教化事迹的内容,对龟兹佛教思想理念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一、对龟兹佛教说一切有部"佛陀观"认识的深化;二、对说一切有部"过去佛"思想的深刻理解;三、龟兹石窟佛陀事迹的丰富多彩,是部派佛教经量部"譬喻师"影响的结果;四、新考证的佛陀重大教化事迹,是对龟兹佛教与石窟艺术运用"毗昙学"考察与解读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教化事迹 说一切有部佛陀 毗昙学
下载PDF
佛陀十二缘起理论略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相磊 《中国佛学》 2012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缘起法是佛陀的一贯之道。在运用缘起法时,佛陀主要是以之如实观察人生现象,并由此形成了缘起法的具体理论形态——十二缘起说。十二缘起说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是佛陀最后的定说。佛陀运用缘起法观察人生,开始时并没有讲十二支,而是... 缘起法是佛陀的一贯之道。在运用缘起法时,佛陀主要是以之如实观察人生现象,并由此形成了缘起法的具体理论形态——十二缘起说。十二缘起说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是佛陀最后的定说。佛陀运用缘起法观察人生,开始时并没有讲十二支,而是先后提出五支说、九支说和十支说,最后才确定为十二支说,这可从汉译四部《阿含经》中找到根据。十二缘起说旨在揭示人生现象的无常性和无我性,也就是人我空。佛陀提出这一理论之目的则是使众生得解脱。众生一旦觉悟,有了真知十二缘起的实相的智慧,便能认识到人生实相而破除无明贪爱,进而超脱生死轮回之苦,获得涅槃解脱之乐。佛陀的十二缘起说是智慧之说,体现了佛教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十二缘起说 人我空 涅槃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佛陀造像袈裟色彩分析
13
作者 余明泾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对莫高窟佛陀造像的衣着色彩进行整理分析,首先将莫高窟内北朝时期佛陀造像的袈裟色彩进行了统计,将其划分为绛(绛赤)、青、缁/黑、木兰几种基本色彩;再从色彩学的角度对所出现的袈裟色彩进行分析。通过与佛教典籍中所记载的关于袈裟用... 对莫高窟佛陀造像的衣着色彩进行整理分析,首先将莫高窟内北朝时期佛陀造像的袈裟色彩进行了统计,将其划分为绛(绛赤)、青、缁/黑、木兰几种基本色彩;再从色彩学的角度对所出现的袈裟色彩进行分析。通过与佛教典籍中所记载的关于袈裟用色的仪轨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判断其佛陀造像衣着色彩与现实僧伽服装色彩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北朝 佛陀造像 袈裟 色彩
下载PDF
佛陀:从神格人到人格神——基于犍陀罗佛传雕刻的图像学研究
14
作者 蔡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印度神话和历史畛域不分,人神难辨。已出土的逾千幅犍陀罗佛传雕刻,勾勒出佛陀一生的行迹,塑造出佛陀基本的视觉形象。佛陀既是神格化的人,具有人的历史属性和人生经验,寄托着印度人普遍的神话情感;又是人格化的神,具有宗教主神的基本... 印度神话和历史畛域不分,人神难辨。已出土的逾千幅犍陀罗佛传雕刻,勾勒出佛陀一生的行迹,塑造出佛陀基本的视觉形象。佛陀既是神格化的人,具有人的历史属性和人生经验,寄托着印度人普遍的神话情感;又是人格化的神,具有宗教主神的基本特性和内涵,以各种相好和各种故事形象地展现出佛教的基本内容。在犍陀罗佛传雕刻的世界里,作为人格化神的佛陀和作为神格化人的佛陀两者并非截然分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酬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佛传雕刻 佛陀 神格人 人格神
下载PDF
试论佛陀崇拜中的审美因素
15
作者 杨莲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5-71,共7页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两千年后的今天,佛教曾有过的威严至高、统慑世人的辉煌盛景已远远逝去。如今,游历遍布中国大地的一座座寺院殿堂,那气象宏伟的寺院建筑、巍峨的殿宇;那睿智微笑的佛陀及香火缭绕中的雕塑、壁...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两千年后的今天,佛教曾有过的威严至高、统慑世人的辉煌盛景已远远逝去。如今,游历遍布中国大地的一座座寺院殿堂,那气象宏伟的寺院建筑、巍峨的殿宇;那睿智微笑的佛陀及香火缭绕中的雕塑、壁画,这一切仍可以使我们想象芸芸众生匍伏在佛陀脚下虔诚祈求、顶礼膜拜的情景,想象当年佛陀对苦难众生的统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佛陀 审美因素 宗教情感 审美体验 信徒 佛教崇拜 境界 壁画 审美情感
下载PDF
佛陀跋陀罗译经与晋宋佛教的转向
16
作者 韩焕忠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佛陀跋陀罗在晋宋佛教转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东来先到长安,后去庐山,最后终老于建康,将中国佛教带上了解行相资的道路。他所译经典,以《禅经》《摩诃僧祇律》《泥洹经》和《华严经》影响最大,但由于所据底本都不够完备,后来《... 佛陀跋陀罗在晋宋佛教转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东来先到长安,后去庐山,最后终老于建康,将中国佛教带上了解行相资的道路。他所译经典,以《禅经》《摩诃僧祇律》《泥洹经》和《华严经》影响最大,但由于所据底本都不够完备,后来《泥洹经》和《华严经》分别进行了重译,《摩诃僧祇律》也没有得到佛教界普遍的尊用,使他的功绩被掩盖了起来,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所译的经典,却在晋宋之际中国佛教的发展转向中打上了深刻的印痕,这在义理、修持、戒律以及造寺度僧、凿窟塑像等多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跋陀罗 译经 晋宋佛教 转向
下载PDF
佛陀涅槃造像的悲剧美与人性化
17
作者 常再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133,共3页
佛教与艺术同行了二千多年,在无数的佛教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以涅槃为题材的绘画和雕塑,这些佛教艺术家的创作,涵盖了对佛法的体认、宗教情操的投入以及世俗人性的内容,创造了充满悲剧美、人性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 佛陀涅槃 佛教雕塑 悲剧美 人性化
下载PDF
佛陀年代问题的传说与历史——兼论“长系年”和“短系年”二说之得失
18
作者 姚彬彬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佛陀所处年代,在今之学界仍然是一个热点和疑难问题,虽然晚近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尚远未定谳。我国古人对此早已有类似认识,北宋赞宁的《大宋僧史略》开篇便考及此题。通过考察现当代中外学界的有关研究可知,目前佛陀所在时... 佛陀所处年代,在今之学界仍然是一个热点和疑难问题,虽然晚近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许多突破,尚远未定谳。我国古人对此早已有类似认识,北宋赞宁的《大宋僧史略》开篇便考及此题。通过考察现当代中外学界的有关研究可知,目前佛陀所在时代的考证,其间存在百年左右的争议,尚无彻底解决的办法。所谓"长系年"和"短系年"二说仍难分轩轾,虽然有学者介绍西方学界主张"短系年"说者较众,实则该说亦有缺陷,不宜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年代 阿育王 众圣点记 长系年 短系年 赞宁
下载PDF
佛陀的微笑——佛教与西方艺术刍议
19
作者 丁宁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7,共4页
相对而言,有关佛教与西方艺术关联的探讨并不多见。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两者分别归属于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大凡研究佛学的学者,鲜有人去关注西方的艺术,而专攻西方艺术的专家,却又有可能与佛学相隔甚远。然而,佛教与西方艺术并非风... 相对而言,有关佛教与西方艺术关联的探讨并不多见。这或许主要是因为两者分别归属于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大凡研究佛学的学者,鲜有人去关注西方的艺术,而专攻西方艺术的专家,却又有可能与佛学相隔甚远。然而,佛教与西方艺术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的联系其实是一个真实而又宏大的课题,其中有不少饶有意味的内容值得苦读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 佛教 佛陀 佛学 意味
下载PDF
殊途同归的教育理念——透析孔子、佛陀相近的几种教育思想
20
作者 杨育华 《管子学刊》 2002年第4期71-76,共6页
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 ,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 ,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 ,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 孔子和佛陀作为世界级著名人物 ,他们是中国历史文化、印度历史文化乃至给世界东方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 ,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不同的研究者抱着各自的目的“进山探宝” ,以期找到东西方文化交融跳动的脉博。教育工作者寻到的是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修养等 ,由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佛陀 教育思想 探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