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册般鼋“■”字献疑(外两篇)
1
作者 周宝宏 《古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一、作册般鼋"■"字献疑作册般鼋■字,李学勤释作"■",读为"赞"^(①)。谢明文《试说麦方尊的"■"》^(②)赞同李学勤释作册般鼋■形为"■"。蒋玉斌《作册般鼋与麦方尊"■(赞)&qu... 一、作册般鼋"■"字献疑作册般鼋■字,李学勤释作"■",读为"赞"^(①)。谢明文《试说麦方尊的"■"》^(②)赞同李学勤释作册般鼋■形为"■"。蒋玉斌《作册般鼋与麦方尊"■(赞)"字合证》说^(③):麦方尊铭文虽然是摹刻本,但■字十分清晰,就是"■"字,亦应读为"赞",回头去看般鼋的■,显然应该分解为■(歺)■(又),只是两者贴近有些黏连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学勤 作册般鼋 方尊 献疑 铭文
下载PDF
作册般鼋与麦方尊“(歺又)(赞)”字合证
2
作者 蒋玉斌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212-215,共4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征集入藏的作册般鼋(《铭图》19344)是一件重要而特别的商代晚期铜器。该器材料自2005年发表以来,已有多位学者作了很好的考释。为便于讨论,本文先参照已有研究成果^(①),按原行款将铜鼋铭文录写于下^(②):丙申王... 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征集入藏的作册般鼋(《铭图》19344)是一件重要而特别的商代晚期铜器。该器材料自2005年发表以来,已有多位学者作了很好的考释。为便于讨论,本文先参照已有研究成果^(①),按原行款将铜鼋铭文录写于下^(②):丙申王■于洹隻(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灋(废)矢。王令(寝)馗兄(贶)于乍(作)册般,曰:奏于庸,乍(作)女(汝)宝。这里要谈的是第二行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晚期 国家博物馆 作册般鼋 方尊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作册般銅黿補説
3
作者 石光澤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271-279,共9页
根據動物形態學以及地域分布來看,作册般銅黿的形象是鱉而不是黿,應更名爲“作册般銅鱉”,其形象應該是原大鑄造,而非模擬縮小之器。銘文所記録的時間“丙申”、没有出現田獵卜辭的“田於某地”,意味着鱉非正常田獵所得。以鱉爲箭靶舉... 根據動物形態學以及地域分布來看,作册般銅黿的形象是鱉而不是黿,應更名爲“作册般銅鱉”,其形象應該是原大鑄造,而非模擬縮小之器。銘文所記録的時間“丙申”、没有出現田獵卜辭的“田於某地”,意味着鱉非正常田獵所得。以鱉爲箭靶舉行射禮,是帶有巫術色彩的厭勝之術。作册般銅鱉銘文的性質類似於《尚書·高宗肜日》,都是對災祥性異兆的記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黿 射禮 厭勝 《高宗肜日》
下载PDF
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凯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
关键词 作册般鼋 射礼 箭靶 晚商 西周
原文传递
作册般鼋探析 被引量:39
5
作者 朱凤瀚 《中国历史文物》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作册般鼋,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商晚期青铜器。器作被射入四枝箭的鳖形(封面、图版一、图版二)。首至尾长21.4厘米,最宽处16厘米,通高10厘米。鳖背甲上嵌入三箭,其颈部左侧斜上方嵌入一箭。背甲中部铸有铭文... 作册般鼋,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商晚期青铜器。器作被射入四枝箭的鳖形(封面、图版一、图版二)。首至尾长21.4厘米,最宽处16厘米,通高10厘米。鳖背甲上嵌入三箭,其颈部左侧斜上方嵌入一箭。背甲中部铸有铭文4行33字(封二、图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册般鼋 青铜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文传递
作册般铜鼋铭文汇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秀华 邵清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0-101,共2页
作册般铜鼋记录了商晚期的一次射礼,公布后有诸多学者进行考释,但各家看法不一,汇集各家之言自当成为最要紧之事。
关键词 汇释 射礼
下载PDF
晚商作册般青铜鼋的工艺及相关问题
7
作者 苏荣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造型特别、铭文多歧见的晚商青铜器,曾引起学界对其真伪及诸多问题的持久讨论。事实上,另有一件与之成对的青铜鼋散落台湾,通过对两器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借助X光成像,明确了该器的铸造工艺,具有若干...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造型特别、铭文多歧见的晚商青铜器,曾引起学界对其真伪及诸多问题的持久讨论。事实上,另有一件与之成对的青铜鼋散落台湾,通过对两器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借助X光成像,明确了该器的铸造工艺,具有若干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的工艺因素,应该出自南方迁殷墟铸工传人之手。其工艺渊源清晰,确非伪作,为技术辩伪一实例。此外,文章还对两件青铜鼋的作器者、作器目的以及商代青铜俏生器略作引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晚商 铸造工艺 俏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