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娘:她的史境和她的作品世界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8-56,共9页
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曾一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梅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女作家梅娘置于一定的“史境”之中,阐述并分析了她艺术世界的内在底蕴以及这一底蕴的历史成因。认为其作品中绵延不绝的顽强女性意识和独特叙事风格,正是那个... 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曾一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梅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女作家梅娘置于一定的“史境”之中,阐述并分析了她艺术世界的内在底蕴以及这一底蕴的历史成因。认为其作品中绵延不绝的顽强女性意识和独特叙事风格,正是那个社会环境与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娘 史境 作品世界
下载PDF
《金瓶梅》作品世界与体裁的狂欢化特征
2
作者 杨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金瓶梅》的作品世界,带有明显的狂欢化特征,狂欢化场景与狂欢式逻辑,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其体裁,则是诸体并存,多声对话。狂欢化描写,不仅使小说通体散发出独特的狂欢化魅力,也巧妙地达成了作者嘲讽现实的目的。
关键词 金瓶梅 作品世界 体裁 狂欢化
下载PDF
关于1998年贝多芬作品世界巡演穆特访谈录
3
作者 张克新 《音乐爱好者》 1998年第6期28-30,共3页
世界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从1998年年初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世界范围的巡演,足迹遍及除非洲大陆以外的各大洲。1997年,穆特曾经成功地以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进行了世界巡演,也曾经登上了北京的舞台。今年,她则带着贝多芬... 世界著名女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从1998年年初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世界范围的巡演,足迹遍及除非洲大陆以外的各大洲。1997年,穆特曾经成功地以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进行了世界巡演,也曾经登上了北京的舞台。今年,她则带着贝多芬的全部小提琴奏鸣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 奏鸣曲 作品世界 音乐会 小提琴家 访谈录 兰伯特 演奏者 音乐厅 钢琴家
下载PDF
《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理论与实践
4
作者 刘洪涛 周淑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美国比较学者达姆罗什主编的《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一部在编写理念和体例上有重要创新的世界文学作品选本:它践行了编者新的世界文学观念,打破东西方划分或文类区隔的惯常做法,以历史分期为主线,再辅以时代思潮、区域、专题、类型、... 美国比较学者达姆罗什主编的《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一部在编写理念和体例上有重要创新的世界文学作品选本:它践行了编者新的世界文学观念,打破东西方划分或文类区隔的惯常做法,以历史分期为主线,再辅以时代思潮、区域、专题、类型、作家等作品划类的依据;它冲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具有真正的全球视野;它抛弃了只选名家名著的"潜规则",对那些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反映了多种文化的联结、表现了跨国跨文化事件和国际经验的作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把世界文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设定在跨文化理解上,重视作品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关联阅读和比较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 达姆罗什 世界文学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观念创新及其教材实践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洪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世界文学经典选本是大学中文专业外国文学类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长期采用“东西二分”或“合二为一”的组织模式,其潜能和价值已经被挖掘殆尽。新编《世界文学作品选》以“同心圆”的世界文学观念指导经典的筛选和组织工作,它以地理单... 世界文学经典选本是大学中文专业外国文学类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长期采用“东西二分”或“合二为一”的组织模式,其潜能和价值已经被挖掘殆尽。新编《世界文学作品选》以“同心圆”的世界文学观念指导经典的筛选和组织工作,它以地理单位的“洲”和“跨洲际”作为分册单位,以与中国文学、文化发生联系之先后强弱以及体现世界文学的整体结构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作为建构的标准和依据,展现了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世界文学建构。这一体系架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打破世界文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迷思,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话语体系,重塑世界文学经典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作品选》 世界文学 同心圆 外国文学教材 新时代
下载PDF
英语世界文学作品选中中国文学的选编——以《诺顿》《朗文》《贝德福德》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淑瑶 刘洪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世界文学观念发展的重要成果,其对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学作品的选编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选编而言,当代英语世界文学作品选中《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和《贝德福德世界文... 世界文学作品选是世界文学观念发展的重要成果,其对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学作品的选编具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对中国文学作品的选编而言,当代英语世界文学作品选中《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和《贝德福德世界文学作品选》颇具代表性。它们以独特的选材角度和灵活的编排方式为读者描绘了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形象,凸显了世界文学的内在关联性和共性,揭示了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整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跨文化选本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 《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 《贝德福德世界文学作品选》
下载PDF
直接引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楚涵 陈向普 姚香泓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75-77,共3页
直接引语是没有引入任何语法变化,直接阐述叙述者原句的一种写作方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研究不同时代、背景、地域文学作品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方式,探究直接... 直接引语是没有引入任何语法变化,直接阐述叙述者原句的一种写作方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研究不同时代、背景、地域文学作品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方式,探究直接引语在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文学情感、提升艺术表达和深化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引语 世界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 主题
下载PDF
论世界通史作品中的古代中国史编撰
8
作者 温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3-308,共6页
"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的研究和著述应具有全球视角。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通史的编撰中,古代中国史应占有一席之地。欧美传统的世界通史作品中,古代中国史篇幅常常少得可怜;中国的世界通史作品则往往是... "全球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的研究和著述应具有全球视角。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通史的编撰中,古代中国史应占有一席之地。欧美传统的世界通史作品中,古代中国史篇幅常常少得可怜;中国的世界通史作品则往往是外国历史的相加和汇总。因此,研究在世界通史编撰中如何叙述中国历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考察中外世界通史作品中古代中国史的编撰实践,可以给我们在世界通史中古代中国史的编撰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观 世界通史作品 古代中国史 教材 普及读物 编撰
下载PDF
城市激活的智慧与空间干预的诗意——世界未来城市计划2019-2021年获奖作品的多元设计策略解读
9
作者 范路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解读了"世界未来城市计划"(IUPA)2019-2021年获奖作品的多元设计策略,并呈现出这些项目多维度激活城市的智慧与跨尺度空间干预的诗意。
关键词 世界未来城市计划获奖作品 设计策略 多维度城市激活 跨尺度空间干预
下载PDF
抵抗常规叙述格局:先锋小说的叙述者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9-72,共4页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 先锋小说的叙述者集中地体现了先锋小说带来的叙事革命。先锋小说大量地使用第一人称叙述 ,这使叙述者由于介入作品成为其中的人物而容易逃避许多传统的叙述者的功能。先锋小说的主题经常是人生的重大话题 ,而叙述者则是刚成年的青年 ,这使得叙述者力不从心并且使叙述变得不可靠。在这一点上先锋小说和主流五四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很不相同。正是借助这种手法 ,先锋小说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故事引向叙述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述者“我” 叙述格局 第一人称叙述 作品世界 五四小说 白话小说 第三人称叙述者 叙述内容 小说作者
下载PDF
翻译过程论
11
作者 蒋童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2期40-43,共4页
谭载喜《必须建立翻译学》认为,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翻译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并给实际翻译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由此出发,翻译学首先应给翻译下定义。而这一问题我... 谭载喜《必须建立翻译学》认为,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是由各种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翻译过程的客观规律,探求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并给实际翻译工作者提供行动指南。由此出发,翻译学首先应给翻译下定义。而这一问题我们今天已有了共识: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以语言为媒介的创造性活动。换言之,翻译就是把见诸于一种语言的文本用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造出来,使译作获得与原作相当的文献价值或文学价值。 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我们面临着第二个问题,即翻译的客体问题,也即翻译是以什么为对象的。翻译界对此众说纷坛。有人认为翻译就是翻译语言,有人认为应该翻译形式,还有人认为翻译当翻译意思。而近日出版的由王宏印同志编著的《英汉翻译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对此有独到的论述。书中认为翻译的对象,即翻译的客体,应当是文本,而不是话语、言语或语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翻译学 《教程》 翻译理论 作品世界 主观世界 创作模式 三个世界 英汉翻译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制造“白日梦”——评残雪小说《黄泥街》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9-61,共3页
“一部作品两岸评”专栏,第二次评的作品是残雪女士的《黄泥街》。与刘索拉的“都市现代派”不同,残雪的“小镇现代派”呈现出更为怪异的风貌。尽管残雪在这本台湾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强调自己的作品“充满了阳光”,两岸批评家还是不约而... “一部作品两岸评”专栏,第二次评的作品是残雪女士的《黄泥街》。与刘索拉的“都市现代派”不同,残雪的“小镇现代派”呈现出更为怪异的风貌。尽管残雪在这本台湾出版的书的扉页上强调自己的作品“充满了阳光”,两岸批评家还是不约而同地读出了令人战栗的“黑暗”和、“梦魇”。而另一位台湾评论家苏哲安则对用“理性”语言评论“非理性”的作品世界所碰到的困境作了阐明。读者定会对作者、评论家、“评论的评论”家之间的这些歧异的解读策略深感兴趣。“两岸评”专栏以对两位“现代派”大陆女作家的作品的评论而开张,相信纯属偶然。下一期将提供两位大陆女学者对两部台湾作品的评论。一部作品由不同的个两人来评论,可能完全不同,可能大致一样,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各有其独特的观察、反省与批判重点。而这些视察、反省与批判的异与同,又可产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一部作品由海峡两岸分别评论,它的意义可能还要更为丰富。因为(1)目前两岸交通(包括电讯与邮便)极其不便,两岸几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社群。(2)评论,不但评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也透视到写作背后的环境背景,况且我们还不能不注意到,不但是作者,即连评论者所处的环境背景,也多少影响了视察的结果,因此,一部作品由身处两岸不同环境的评者来进行评论,它所呈现的文化符码,当然更多。一旦有这个意义存在,就已经值得我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制作“一部作品两岸评”这个专栏呈献给您了! 第一部作品,我们已在七月二十五日评论了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今天我们再看第二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出版 大陆 扉页 现代派 作品世界 评论者 白日梦 环境背景 两岸交通 文化符码
下载PDF
情感逻辑与“作家跟着人物走”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东华 《写作(中)》 1997年第2期2-3,共2页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主体情感的作用,形成了作品世界中特定的情感逻辑。情感逻辑一直伴随着创作主体的整个创作过程。情感逻辑以情感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为主导,同时又有理性逻辑作为深层的规范力量,它可以超越事理逻辑,拥有自己独...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主体情感的作用,形成了作品世界中特定的情感逻辑。情感逻辑一直伴随着创作主体的整个创作过程。情感逻辑以情感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为主导,同时又有理性逻辑作为深层的规范力量,它可以超越事理逻辑,拥有自己独具的特点。如主观性、理想性、虚幻性,这些特点显现在作品中就使得作品中人物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也就出现了无数著名作家在谈创作经验时郑重其事地叙述过的那种“作家跟着人物走”的似乎不可诠释的神秘现象。其实,刘勰早就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神”“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情感逻辑 创作过程 作家论 创作对象 创作经验 情感发展 作品世界 情感发生 主体情感
下载PDF
取消作者 保卫作者:一场无意义的对话——关于现代诗学中的“作者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刚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作者问题”的提出是现代诗学尤其是叙事学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层面是研究叙述(行为)的,有叙述必有叙述的主体,那么叙述主体与创作主体即作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当引起人们的思考,传统诗学倾向于将叙述主体... “作者问题”的提出是现代诗学尤其是叙事学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理论层面是研究叙述(行为)的,有叙述必有叙述的主体,那么叙述主体与创作主体即作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当引起人们的思考,传统诗学倾向于将叙述主体与创作主体、本文作者与现实作者混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现代诗学 伽达默尔 作者问题 作品世界 言语活动 传统解释学 作者意图 隐含作者 无意义
下载PDF
轻松的写作与不轻松的阅读——近年小说阅读感觉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兴华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8-90,共3页
在众声喧嚣的时代,小说创作与小说写作已渐渐出现了截然的分别。小说创作是一种有技巧又不纯然依靠技巧的智性劳动,是一种用真诚铸造生活的过程,其中不仅融汇着作家的血肉筋骨,也蕴含着作家的人格和心胸。小说写作则是一种以技巧取... 在众声喧嚣的时代,小说创作与小说写作已渐渐出现了截然的分别。小说创作是一种有技巧又不纯然依靠技巧的智性劳动,是一种用真诚铸造生活的过程,其中不仅融汇着作家的血肉筋骨,也蕴含着作家的人格和心胸。小说写作则是一种以技巧取胜的故事或文字联缀,它或者靠伪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阅读 作家 形式技巧 作品世界 社会责任 陌生化 小说创作 文学世界 轻松感 文学的价值
下载PDF
当代小说的情节间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峡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3,共5页
当代作家无意在艺术世界中塑造真实,愿意让人们在作品中放弃真实而独享一个夸张、荒诞的境界,从而完全自由地获得超越功利的精神愉悦。放弃天然去雕饰的传统美学追求,而执著于一个创造的天地,赋予人们以反复斟酌、体验、探讨、批判... 当代作家无意在艺术世界中塑造真实,愿意让人们在作品中放弃真实而独享一个夸张、荒诞的境界,从而完全自由地获得超越功利的精神愉悦。放弃天然去雕饰的传统美学追求,而执著于一个创造的天地,赋予人们以反复斟酌、体验、探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文学作品的世界。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作品世界 间离效果 审美体验 叙述人语言 心理距离 文学活动 布莱希特 现实世界 文学主体
下载PDF
从文化原型到“人”“鬼”纠葛──评丸尾常喜著《鲁迅:“人”与“鬼”的纠葛》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弓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5期54-55,共2页
从文化原型到“人”“鬼”纠葛──评丸尾常喜著《鲁迅:“人”与“鬼”的纠葛》秦弓在国内鲁迅研究界面临自身亟待突破与出版异常艰难的双重困境之际,我欣喜地读到了东京大学教授丸尾常喜博士的新著──《鲁迅:"人"与"鬼"的纠葛... 从文化原型到“人”“鬼”纠葛──评丸尾常喜著《鲁迅:“人”与“鬼”的纠葛》秦弓在国内鲁迅研究界面临自身亟待突破与出版异常艰难的双重困境之际,我欣喜地读到了东京大学教授丸尾常喜博士的新著──《鲁迅:"人"与"鬼"的纠葛》。本来,学术著作在日本也远不如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原型 孔乙己 “人” 鲁迅研究 精神胜利法 作品世界 观念世界 思想史 自我安慰 中国科举制度
下载PDF
美国《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及其世界文学观的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洪涛 杨伟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共16页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系列从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数百万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使用,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在现有诸多世界文学选集中占据权威地位。本文以2012年最新版《诺顿世界文学作...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Literature)系列从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数百万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使用,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在现有诸多世界文学选集中占据权威地位。本文以2012年最新版《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若干以往版本,对其选用、译介、编排、解释世界文学作品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呈现其世界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世界文学是多元起源,其发展不是汇聚在一起的河流,而是多条线索的交织;世界文学的范围从西方拓展到全世界,从"名著"扩大到"代表性作品",从纯文学作品延伸到思想文献、民间文学和大众作品。《诺顿世界文学作品选》按"主题"划分教学模块,每个主题模块统领若干文本,增强了作品的关联性,而大量辅助性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顿世界文学作品 世界文学理论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论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现实性
19
作者 刘生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6-61,共6页
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其本质特征是现实性。恩格斯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认为,这仍然是对现实主义的权威性论断。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从整体意义上来把握这个... 现实主义,顾名思义,其本质特征是现实性。恩格斯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认为,这仍然是对现实主义的权威性论断。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从整体意义上来把握这个著名论断,因而,难免误解恩格斯的原意。如果从精神实质上去领会,那么恩格斯实际上是从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上,去揭示现实主义的本质特性,无论是“细节真实”,还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是强调现实性,这也是这个结论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 作品世界 艺术世界 创作方法 现实世界
下载PDF
理解自我:文学阅读的意义
20
作者 周春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X期40-42,共3页
关于文学阅读的意义,传统的观点是把它归结为认识世界。这种观点显然没有把读者的自我考虑到阅读的意义中去。如果我们承认文学阅读是读者的一种主体性的生命活动,那么阅读就一定是为了读者自身的理由,即理解自我。
关键词 文学阅读 理解自我 情感联系 文学作品 认识世界 反面人物 自我理解 阅读本质 陷井 作品世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