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到作品:对小说文本的返观 被引量:4
1
作者 毕光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小说文本 王蒙小说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意向性 作品 人格类型 社会学 文学艺术 刘世吾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文本”与“作品”
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5-95,共1页
姚文放在《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天津社会科学》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 关于文艺作品的本质。历来人们仅仅联系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来认识文艺作品,在文艺作品的概念中根本没有接受者的地位,这就无法揭示文艺作品的许多重要内涵... 姚文放在《期待视野与文艺接受社会学》(《天津社会科学》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 关于文艺作品的本质。历来人们仅仅联系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来认识文艺作品,在文艺作品的概念中根本没有接受者的地位,这就无法揭示文艺作品的许多重要内涵。接受美学将“文本”与“作品”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作品 创作活动 重要内涵 期待视野 文本 接受者 接受美学 社会学 社会科学 艺术家
下载PDF
身体的秘密——由鲁迅作品中的身体意象看身体写作史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卫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身体写作 鲁迅作品 身体意象 秘密 社会学 表现特征 创作过程 自然属性
下载PDF
论文学评论的社会人生参照
4
作者 权海帆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社会人生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美学和历史 评论家 审美理想 人生图景 文学文本 庸俗社会学
下载PDF
从符号学看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文艺社会学研究之一
5
作者 姚文放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5期60-66,共7页
一、文艺作品作为符号今天,我们的美学文艺学长期所沿用的“反映”说已经遇到了有力的挑战,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之关系的复杂性正在被日益深刻地揭示出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的社会本质,已经成为文艺社会学必须... 一、文艺作品作为符号今天,我们的美学文艺学长期所沿用的“反映”说已经遇到了有力的挑战,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之关系的复杂性正在被日益深刻地揭示出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的社会本质,已经成为文艺社会学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现代符号学为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并不否认社会生活对文艺作品的本源意义,但同时确认后者对前者具有一种“构成”作用,这是深刻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符号形式,是一种艺术符号。然而与文艺相类似,科学、宗教、语言等同样也是社会生活的符号形式,那么,艺术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区别何在呢?卡西尔指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情感本身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构成力量(formative 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符号 文艺作品 文艺社会学研究 现代派文艺 符号学 社会属性 艺术家 社会生活 审美价值 符号形式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文学
6
作者 王晓峰 《艺术广角》 2008年第5期14-17,46,共5页
一、文学的思想性这里所说的文学,包括了作家、创作过程、作品文本,也包括作家及其作品对读者的影响,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以人(即作家)策动发起的对周边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行为,因此才有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实践”(美... 一、文学的思想性这里所说的文学,包括了作家、创作过程、作品文本,也包括作家及其作品对读者的影响,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这个系统是以人(即作家)策动发起的对周边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行为,因此才有文学是一种“社会性实践”(美国文论家韦勒克语)之说,或者说是一种“行为者赋加的主观意向”(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语)的社会行为,这样的行为也称之为文学的书写。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行为 文学 作品文本 创作过程 社会学 思想性 作家 韦勒克
下载PDF
华人中的“私小说”写手——旅日女作家黑孩小论
7
作者 蔡之岳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黑孩,本名叫耿仁秋,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杂志编辑。1992年自北京赴日本留学,毕业后留日工作生活至今,现居住在东京。其创作的《上野不忍池》《惠比寿花园广场》《贝尔蒙特公园》三部长篇小说,被评论界称作“东京三部曲”,... 黑孩,本名叫耿仁秋,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学》杂志编辑。1992年自北京赴日本留学,毕业后留日工作生活至今,现居住在东京。其创作的《上野不忍池》《惠比寿花园广场》《贝尔蒙特公园》三部长篇小说,被评论界称作“东京三部曲”,并被誉为华裔文学“私小说”的代表作,为其赢得了广泛声誉。不久前,她的又一部旅日长篇小说《比萨斜塔》在《作家》杂志发表。本文尝试从黑孩的生活经历及人生际遇入手,分析其“私小说”代表作的文学价值、与作家人生的对应关系,以及文学作品可能具有的社会学属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小说 旅日作家 生活与写作 作品之“社会学文本”属性
下载PDF
文本双语主义考辨——西方语言自译作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吉荣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61,共8页
西方语言的自译作品以语言和意义的不同方式为文本双语主义提供了经验基础,具体化为文本双语主义中主体属性的特点、文本双语主义形成的心理动因及实现途径。为此,从语言到语境、从作家到作品、从文学创作到生存方式都体现了对异质他者... 西方语言的自译作品以语言和意义的不同方式为文本双语主义提供了经验基础,具体化为文本双语主义中主体属性的特点、文本双语主义形成的心理动因及实现途径。为此,从语言到语境、从作家到作品、从文学创作到生存方式都体现了对异质他者焦虑的抵抗或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双语主义 自译作品 主体属性 心理动因 实现途径
原文传递
课程,绕不开的语文之结——由《前方》课堂活动看文本解读的课程属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4期10-13,共4页
倘若不考虑《前方》的课程属性,只将其视为一篇独立存在的文本,那么,《前方》中的“前方”“家”“路”等概念,便会如所有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一样拥有近乎无限丰富的意义可解性。而由这些概念以及概念中凝聚的人生体验、主... 倘若不考虑《前方》的课程属性,只将其视为一篇独立存在的文本,那么,《前方》中的“前方”“家”“路”等概念,便会如所有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一样拥有近乎无限丰富的意义可解性。而由这些概念以及概念中凝聚的人生体验、主观情感组合而成的文字,更会随阅读者的生命阅历、情感倾向、知识积淀等因素的差异,呈现出庞杂的不同质态的认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属性 文本 解读 课堂 语文 文学作品 可解性
原文传递
“历史的方法”重识——评居斯塔夫·郎松的文学史观
10
作者 董馨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种文学史的分野不仅体现在客观的文学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还体现在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的书写形式及其理论架构的不同.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是文学观指导下文学史方法的不同所致.因为任何一位文学史家都...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种文学史的分野不仅体现在客观的文学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还体现在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的书写形式及其理论架构的不同.而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是文学观指导下文学史方法的不同所致.因为任何一位文学史家都是站在自己所属的时代高度,对过去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史现象进行种种评价,遵循一定的方法描述出合乎某种理论和逻辑的发展史.在此,对文学的本质、功能的认识,对文学文本的接受,对各文学样式审美特质及文学风格的把握,对作家创作思维及其创作手法的剖析等都对如何描述文学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今天“重写文学史”的潮流中,由于主体精神的张扬,“历史的方法”似乎已显得陈旧不堪.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居斯塔夫·郎松的文学史观给我们提供了极富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念 历史的方法 文学史家 文学作品 文学史方法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社会学方法 文学观 文学文本
下载PDF
要文论点摘编
11
作者 刘玲 季连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4-34,共1页
《圣经》:作为文学文本的审美阐释《圣经》既是一部宗教文本,又是一部文学文本。作为文学文本,它自然就具有文学的审美属性。把《圣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读,可以发现它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上帝话语所体现的自信之美,文本的诗性表达之美,... 《圣经》:作为文学文本的审美阐释《圣经》既是一部宗教文本,又是一部文学文本。作为文学文本,它自然就具有文学的审美属性。把《圣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读,可以发现它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上帝话语所体现的自信之美,文本的诗性表达之美,文本叙事方面的审美表现。作为文学文本,《圣经》的魅力还有待读者在持续的阅读中进一步体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本 文学作品 审美表现 文本叙事 《圣经》 审美阐释 审美属性 论点摘编
下载PDF
文体学研究的新范式
12
作者 王海燕 《励耘学刊》 2005年第1期257-258,共2页
文体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向。在各种门类的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中,从"辨体"的角度切入,以深化对作品文本内涵的认识和对文学发展线索的追寻,这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而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文... 文体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向。在各种门类的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中,从"辨体"的角度切入,以深化对作品文本内涵的认识和对文学发展线索的追寻,这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而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文体学"、"文体形态"等术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论文论著的关键词中。这实际上反映了文学研究中对原有的困境的认知与突破这种困境的不断尝试与探索。一方面,文学研究中曾经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庸俗社会学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而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史研究 文本内涵 庸俗社会学 作品研究 辨体 文体形式 传奇戏曲 语言
下载PDF
身体的隐喻——重读鲁迅的小说《药》
13
作者 任葆华 《阅读与写作》 2009年第4期17-18,共2页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曾经说过:“我们的身体就是社会的肉身。”回法国学者梅洛·庞蒂则更进一步地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因此,在文学艺术中,身体常常既是物质性的存在,也是隐喻性的存在。鲁迅的...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曾经说过:“我们的身体就是社会的肉身。”回法国学者梅洛·庞蒂则更进一步地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因此,在文学艺术中,身体常常既是物质性的存在,也是隐喻性的存在。鲁迅的小说《药》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身体隐喻的文本。隐喻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从其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出现了隐喻。如《诗经》《楚辞》里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隐喻。也正是由于隐喻的大量介入,渗透于作品的叙述过程中,并不断地改变着话语固有的审美信息,开拓了文本无限繁复的意蕴空间,才使得像《药》这样小说文本获得了丰饶的审美内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本 隐喻性 《药》 身体 鲁迅 重读 社会学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书信作品阅读教学问题审视及实施策略
14
作者 易海华 余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17期29-32,共4页
文章在分析书信作品集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的基础上,建议教师把握书信的实用价值,聚焦书信的思想价值,采取"踩点阅读知选择""浏览全书明架构""深度阅读促理解""比较阅读助迁移"等策略实施教学。
关键词 书信作品 文本特质 实用属性 思想价值
下载PDF
科学文化的表述形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抒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09-109,共1页
科学内容经常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不太好理解。若用其他的文化形态(如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则有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对于学术界和专业人士,以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来刻画其文化属性不失为表达... 科学内容经常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对非专业人士来说,不太好理解。若用其他的文化形态(如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来表达,则有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对于学术界和专业人士,以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来刻画其文化属性不失为表达科学文化的好方法。本文对科学文化的表述形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科研人员做科普的高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文化 专业人士 科学社会学 文化形态 文学作品 科学哲学 文化属性 科研人员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浅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聂春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批评方法日趋多样化,批评方法自身的利弊,批评方法运用的得失,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考察其理论偏失,理清研究思路,以求教于方家。一、一般规律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规律研究,其研究重心大致...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批评方法日趋多样化,批评方法自身的利弊,批评方法运用的得失,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考察其理论偏失,理清研究思路,以求教于方家。一、一般规律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的一般规律研究,其研究重心大致有三点,一是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以及作者、读者等,这些因素与文学文本的关系,其中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包括社会物质、精神条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教育、思想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 文本批评 文化批评 文学环境 叙事艺术 小说史 士人心态 文学作品 文学社会学
原文传递
《撒娇女人最好命》——流行文化变迁语境中的欲望游戏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霄飞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38,204,共2页
有趣的文学或影像作品往往不只一层内涵。从电影文本的装饰外壳——海报和预告片——来考察一下驱动观众进入影院的力量。中文片名《撒娇女人最好命》像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当代都市女性的命运真的是这样吗?性社会学系的学者和情感专栏... 有趣的文学或影像作品往往不只一层内涵。从电影文本的装饰外壳——海报和预告片——来考察一下驱动观众进入影院的力量。中文片名《撒娇女人最好命》像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当代都市女性的命运真的是这样吗?性社会学系的学者和情感专栏的作家都没有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或可靠数据,公众所见都是个案。彭浩翔创作本片的灵感来自某次航班经历,在飞机上看到女乘客几乎人手一册在读一本水瓶座男人写的畅销书《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浩 电影文本 都市女性 水瓶 预告片 社会学 影像作品 爱情片 电影语言 主体建构
原文传递
不谢幕的思考和颤抖的答案——蒋志《表态》个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庆春 《当代艺术与投资》 2010年第11期62-67,共6页
作品对于一个艺术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被命名为"表态"展览中展出,这次展出的副标题是"蒋志的一个展览"。也就是"表态"只是这个人的一个展览,他还有其它的展览。这个展览被命名为&qu... 作品对于一个艺术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被命名为"表态"展览中展出,这次展出的副标题是"蒋志的一个展览"。也就是"表态"只是这个人的一个展览,他还有其它的展览。这个展览被命名为"表态",是不是意味着"表态"是蒋志的作品和作者关联的一个维度、选择或者意涵?蒋志曾经做个这样的表述,"其实我也是套用了一下布罗茨基的说法,他说:‘在写作这门职业中,你积累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疑问,这便是技巧的别称。’"那么,在"表态"展中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社会学 思考 颤抖 表态 社会文本 艺术修辞 艺术家 意涵 社会
原文传递
绘画的故事
19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1期16-16,共1页
过度的文本解读和社会学阐述几乎伴随中国当代绘画近40年的发展。艺术在对应特殊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产生的“某种”聚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绘画这一古老艺术话题再度审视时,不得不重新思考关... 过度的文本解读和社会学阐述几乎伴随中国当代绘画近40年的发展。艺术在对应特殊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产生的“某种”聚焦,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在今天,当我们面对绘画这一古老艺术话题再度审视时,不得不重新思考关于艺术和社会、艺术与艺术家、艺术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边界和维度。本次展览将呈现八位艺术家(蔡磊、陈可、贾蔼力、李昌龙、罗荃木、马轲、马灵丽、欧阳春)近期创作的20余件绘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故事 艺术家 社会学 中国当代 文本解读 政治环境 重新思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