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想两性关系的文化想像——评张抗抗的《作女》 |
顾玮
|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
|
失衡与虚幻——《情爱画廊》与《作女》理想描绘的偏颇 |
童献纲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3
|
“她世纪”城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档案”——张抗抗《作女》解读 |
郭海鹰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作女》:都市女性的理想生存之态 |
马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5
|
现代女性精神的追求——略谈张抗抗的《作女》创作 |
代娜新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6
|
在迷失中行走——小说《作女》的一种解读 |
徐晓芳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7
|
《作女》的女性自省意识——从陶桃谈起 |
胡光璐
|
《职大学报》
|
2003 |
0 |
|
8
|
从《作女》看张抗抗女性意识的蜕变 |
郭海鹰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9
|
《作女》之于女性出路的启示和问题 |
王芳
|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0
|
多种审美旨趣的糅合——评张抗抗长篇小说《作女》 |
童献纲
|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
11
|
女性文学笔下的男女关系和男性形象——以《暗示》、《作女》为例 |
孙宝灵
|
《邢台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张抗抗作品《作女》中卓尔人物形象解析 |
刘晓竹
|
《科技视界》
|
2013 |
0 |
|
13
|
从《作女》看张抗抗的女性生存期待 |
张凤超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4
|
《作女》 |
孟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5
|
《作女》的价值和批评的陷阱 |
李贵仁
|
《文艺评论》
|
2003 |
2
|
|
16
|
苦闷与挣扎——解读张抗抗《作女》之女性形象 |
陈晓丹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5 |
0 |
|
17
|
浅析“作女”的文化困境及对抗策略 |
唐明丽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狂女再现——从茅盾的“新女性”到张抗抗的“作女” |
姬宏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04 |
0 |
|
19
|
《作女》中的男权批判意识 |
庄航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08 |
0 |
|
20
|
论张抗抗《作女》中的“作女”现象 |
王芳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