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视角与“60后”作家创作——以余华、苏童、毕飞宇为例
1
作者 赵涵 《百家评论》 2024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儿童视角是60年代出生作家进行历史书写时采用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这一创作群体以儿童视角的不同叙事形态和固有特征为基点,展开了对多维历史图景的童化观察与再现。在纯真童眸的烛照下,儿童开启了个体成长之困的真切自我言说,特殊历... 儿童视角是60年代出生作家进行历史书写时采用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这一创作群体以儿童视角的不同叙事形态和固有特征为基点,展开了对多维历史图景的童化观察与再现。在纯真童眸的烛照下,儿童开启了个体成长之困的真切自我言说,特殊历史时期的复杂创痛也得以客观呈示和深入剖析。60年代出生作家以儿童视角对历史的多重透视,既表现出对儿童本体情感世界的深切关怀,也指向对特定历史与驳杂人性的别样审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叙事开拓出一个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年代出生作家 儿童视角 创伤书写
下载PDF
理想生命的执着寻求——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之一 被引量:2
2
作者 洪治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2-88,共7页
就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对苦难历史中个人困境的表达,对现实表层中幽暗人性的探索,一直占有核心的地位。但是,他们对生存困境或幽暗人性的执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书写生存的荒谬或无奈,更多地还是在体恤的同时,为超越这些... 就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对苦难历史中个人困境的表达,对现实表层中幽暗人性的探索,一直占有核心的地位。但是,他们对生存困境或幽暗人性的执着表达,不仅仅是为了书写生存的荒谬或无奈,更多地还是在体恤的同时,为超越这些局限寻找某种拯救之途——尽管在很多时候,拯救并不那么乐观。与此同时,作为对这种存在困境的一种反拨,他们同样也没有忘记一份诗意的憧憬,一份对理想生命形态的渴慕与寻求,并在具体创作中(如苏红柯、潘向黎、陈昌平、叶弥等人的很多作品,甚至包括北村后期的一些小说)对这些理想给予了高度自觉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十年代作家 理想生命 乌托邦
下载PDF
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可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洪军 《天府新论》 CSSCI 2018年第4期151-158,共8页
作家回忆录的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很多老作家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文学回忆录。但是,无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现场还是从30年来的文学史研究来看,作家回忆录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推进"当代文学历史化... 作家回忆录的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很多老作家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文学回忆录。但是,无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现场还是从30年来的文学史研究来看,作家回忆录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在推进"当代文学历史化"、"重返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潮中,这一现象实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界定与范围;"进步"作家人生经历、创作生涯的回顾与总结;"问题"作家人生清白的证明与文学地位的回归;缺失的回忆录与八十年代的文学场;文学史料的保存与文学史实的辨证;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的生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作家回忆录 意义 现状 可能
下载PDF
叶文玲创作中的审美现代性张力——兼及“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小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5,共6页
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 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讨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的群体性文化心理人格特征、精神样态、代际制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文玲 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 文化透视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136,共6页
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常常以自己童年接触过的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他们也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童年时期建构起来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投射到小说人物的身上... 童年经验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常常以自己童年接触过的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他们也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童年时期建构起来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念投射到小说人物的身上。由于他们成长于"文革"时期,他们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被打上了"文革"的烙印。他们小说中的少儿形象多是孤独、空虚和迷茫的,且大都拥有浓厚的暴力情结;他们笔下的"右派"及"知青"则都拥有很多的缺点,平庸且世俗;他们小说中的很多"父亲"形象,也不再高大神圣,要么懦弱猥琐、要么残暴变态,和子女的关系都很紧张。不过由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人数众多,其童年经验世界也存在着种种差异,若想更加全面地把握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我们还应分析和考察"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经验世界中的地域、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小说创作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90年代的作家文化心态
6
作者 陈一军 高莹莹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4-48,共5页
90年代的作家文化心态,是对8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继承、调整和变异。精英意识收敛、认同趋向民间、个人意识凸显、内心冲突加剧等成为9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持续影响与中国文化形式自... 90年代的作家文化心态,是对8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继承、调整和变异。精英意识收敛、认同趋向民间、个人意识凸显、内心冲突加剧等成为9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持续影响与中国文化形式自身的变异共同导致了90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变化。这使得90年代文学创作的审美取向呈现出系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作家 90年代作家 文化心态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中的“暴力”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雯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期175-183,共9页
纵观"60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暴力"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主题。"暴力"在他们的笔下更加的血腥、残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表现对象和审美对象。为什么很多"60年代出生作家"会... 纵观"60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暴力"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主题。"暴力"在他们的笔下更加的血腥、残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表现对象和审美对象。为什么很多"60年代出生作家"会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暴力"的偏好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童年经验中有关"暴力"的记忆以及童年时期形成的暴力崇拜和"英雄主义情结"。但由于每个作家除了这些共时性的童年经验之外,还有各自独特的童年经验,这就使得"暴力"在"60年代出生作家"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出生作家 童年经验 暴力
下载PDF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柯贵文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4-37,93,共4页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分实象、比象、兴象三类,又以兴象为主,其中季节、水及花草树木等物象所占比重较大。实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比象在小说中的各类功能虽得到初步把握,但有待进一步拓展。物象的运用,明显地影响到女作家群小说的...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分实象、比象、兴象三类,又以兴象为主,其中季节、水及花草树木等物象所占比重较大。实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比象在小说中的各类功能虽得到初步把握,但有待进一步拓展。物象的运用,明显地影响到女作家群小说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作家 兴象 比象 现代小说 凌叔华
下载PDF
论苏雪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的批评体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卓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雪林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批评体例 作家 文体批评
下载PDF
童年家庭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8-104,共7页
在儿童的生活里,家庭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因为这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联系"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家庭经验中的"母亲意象""父亲意... 在儿童的生活里,家庭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因为这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联系"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童年家庭经验中的"母亲意象""父亲意象""家庭氛围""家庭出身"等因素都深刻影响了他们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及先在意向结构的形成。他们的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人物形象塑造、风格基调等因素也因此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家庭经验 “母亲意象冶 “父亲意象冶 家庭出身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下载PDF
一部声称“写来真切平实”的回忆录——孙陵著《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实考
11
作者 廖久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77-85,共9页
《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是郭沫若三厅初期机要秘书、1948年11月去台的"东北作家群"重要作家孙陵晚年写作的回忆录,他在题记中声称"写来真切平实",并且得到了大陆学者的高度重视。根据考证可以知道,在《郭沫若》... 《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是郭沫若三厅初期机要秘书、1948年11月去台的"东北作家群"重要作家孙陵晚年写作的回忆录,他在题记中声称"写来真切平实",并且得到了大陆学者的高度重视。根据考证可以知道,在《郭沫若》一章中,在回忆到《我的丈夫郭沫若》(署名佐藤富子)、郭沫若前往长沙的原因、郭沫若赴苏游历时的三千美金等问题时存在明显错误。由此可知,"写来真切平实"的说法与事实不符。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在引用《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中的相关文字时应该多加小心,否则可能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陵 郭沫若 《我熟识的三十年代作家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家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2
作者 田金长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二十世纪“60年代人”完全指向自身的精神索求无法使他们建立一种对世界的新的观念,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他们的兴趣在于抓住当代生活的外部形体,在同一个层面上与当代生活同流合污,真正以随波逐流的方式,逃脱文学由来已久的启蒙主义梦魇。
关键词 个人主义 六十年代作家 表象化
下载PDF
从“七十年代生作家”看当下审美文化取向
13
作者 巫晓燕 俞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侧重于从“七十年代生”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予以分析和研究 ,并进一步讨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下社会的审美取向 ,由此观照“七十年代生”作家的创作得失。文章从城市文化、消费文化和审美距离等几个方... 本文侧重于从“七十年代生”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予以分析和研究 ,并进一步讨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下社会的审美取向 ,由此观照“七十年代生”作家的创作得失。文章从城市文化、消费文化和审美距离等几个方面切入 ,论述当下审美文化同“七十年代生”作家群的交互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代作家 审美文化 城市消费文化 审美距离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八十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14
作者 贺仲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4,共2页
本论文旨在从创作主体文化心态角度对八十年代文学进行系统的考察 ,展示出对“文学史 ,即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的当代理解。论文试图通过对八十年代作家创作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对作家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把握 ,剖析出隐藏... 本论文旨在从创作主体文化心态角度对八十年代文学进行系统的考察 ,展示出对“文学史 ,即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的当代理解。论文试图通过对八十年代作家创作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对作家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进行把握 ,剖析出隐藏在作品和作家创作历史背后的深在作家文化心态。通过对作家们这些文化心态的优长与缺失予以甄别与梳理 ,对作家们在八九十年代文坛上的心态变化轨迹进行捕捉与钩沉 ,探寻出八十年代作家的内在文化精神面貌 ,洞悉他们创作成败背后的主体内因 ,明确其文化资源上和自我精神上所存在的不足 ,从而促使作家们走出自己的精神误区 ,进入更好的文化和创作心态。本论文的上编为理论与群体作家论编。通过对八十年代作家的历史、现实文化来源进行考察 ,对他们在整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道路进行剖析 ,笔者认为 ,对“自由心灵”的“追求与缺失”是八十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的总体特征。本论文下编为作家论 ,对上编所论群体不能囊括而在文化心态上又确有个性的部分作家如杨绛、汪曾祺、王朔、路遥等进行具体的论述 ,以作为对上编内容的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作家文化心态研究》 中国 创作主体 文化心态 思想文化 精神误区
下载PDF
1950年代生女性小说作家:时代·机遇·局限
15
作者 沈红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3,共4页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是经验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生女作家 时代 机遇
下载PDF
80年代作家的世界文学观念——以莫言、北岛、王安忆等作家为例
16
作者 曹帅 《职大学报》 2015年第2期42-45,73,共5页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趁着国门大开的契机,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蜂拥而至,给长期处于沉重桎梏的中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学理论赋予80年代的中国作家创作的自由和丰富的灵感,他们本能地延续了五四新文学时期的惯性...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趁着国门大开的契机,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蜂拥而至,给长期处于沉重桎梏的中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学理论赋予80年代的中国作家创作的自由和丰富的灵感,他们本能地延续了五四新文学时期的惯性,产生了朦胧的世界文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80年代作家 民族性 世界性
下载PDF
忧患、写实:怀想中国的一种方式——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散论
17
作者 解孝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 50、60年代旅外作家与80、90年代"新移民作家"是20世纪继"五四"时期大规模的留学浪潮之后两个大的移民作家群体,移民后的"离散"状态使得他们的小说呈现出对故国的共同怀想,凝重的写实是他们怀想中国的共同方式之一,在此共同方式之下,他们的小说文本又显现了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多样性。以华文文学史为背景,对这两个移民作家群体的小说进行比较,能彰显他们的群体差异、个体的独特以及"离散"状态下小说创作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60年代旅外作家 “新移民作家 小说 写实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18
作者 宋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为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我们应对他们的童年经验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创作风格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的创作风格
19
作者 宋雯 《关东学刊》 2016年第5期78-85,共8页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为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我们应对他们的童年经验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创作风格
下载PDF
童年经验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0
作者 宋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4-20,共7页
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刻画得最多、塑造得最成功的,都是他们童年时接触的或熟悉的人。由于他们的童年处于"文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因此他们塑造的很多人物如"儿童"、"父亲&qu... 在"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创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刻画得最多、塑造得最成功的,都是他们童年时接触的或熟悉的人。由于他们的童年处于"文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因此他们塑造的很多人物如"儿童"、"父亲"、"右派"、"知青"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具有和其他年代出生的作家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