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小麦籽粒砷、镉、铅富集系数分布特征及规律 被引量:71
1
作者 张红振 骆永明 +4 位作者 章海波 宋静 陈永山 夏家淇 赵其国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8-495,共8页
收集现有文献资料,统计土壤、稻米/小麦籽粒As、Cd、Pb含量的污染数据,将数据分为污染调查数据和添加盐作物栽培试验两类,分别计算其作物富集系数(PUF),并对PUF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污染调查数据计算稻米... 收集现有文献资料,统计土壤、稻米/小麦籽粒As、Cd、Pb含量的污染数据,将数据分为污染调查数据和添加盐作物栽培试验两类,分别计算其作物富集系数(PUF),并对PUF的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污染调查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26(0.004—0.090)、0.150(0.014—1.470)、0.005(0.001—0.031);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稻米对As、cd、Ph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33)、0.360(0.056—1.700)、0.002(0.001—0.019).污染调查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1—0.110)、0.190(0.030—2.110)、0.017(0.001~0.075);添加盐试验数据计算小麦籽粒对As、cd、Pb的PUF中值和全距分别为:0.010(0.003~0.028)、0.150(0.055~0.730)、0.001(0.001—0.014).添加盐试验数据与污染调查数据得出的PUF跨幅有明显差异.PUF数值受土壤污染程度、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多重影响而不易精准预测,但ln(PUF)符合Gaussian概率分布(R^2在0.38~0.94之间).PUF概率模型用于一般风险评估及土壤环境基准制定的保守风险概率计算的条件是,目标污染场地污染程度等参数取值必须在PUF概率模型推导时对应参数取值范围以内,且土壤基本性质及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PB CD 作物富集系数 水稻 小麦
原文传递
福建龙海市土壤与稻米铅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方金梅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7-335,共9页
中国南方红壤区铅的分布特征、运移规律及生物效应尚不明确。本文以福建龙海市土壤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铅的分布特征、形态组成、生物富集能力及影响机理,总结了铅在母岩-土壤-稻米迁移过程的富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龙海... 中国南方红壤区铅的分布特征、运移规律及生物效应尚不明确。本文以福建龙海市土壤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铅的分布特征、形态组成、生物富集能力及影响机理,总结了铅在母岩-土壤-稻米迁移过程的富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龙海市中部区域表层土壤的铅含量高,其余区域较低,92.5%样点值在10~90 mg/kg,对应p H为4.0~7.5,强酸性和碱性土壤铅含量略低;稻米铅(0.018~0.398 mg/kg)超标率仅4.1%,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较弱(富集系数0.23%±0.16%),所以研究区土壤铅超标时稻米不一定超标。影响土壤铅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岩和土壤类型,不同成土母岩区的土壤铅含量规律为:第四纪海积物>第四纪残坡积物>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佛昙组基性玄武岩,不同土壤类型的铅含量规律为: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红壤>赤红壤>滨海风沙土。土壤铅有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仅占铅全量的4.95%,强有机态和残渣态等其余形态合计占94.99%,说明土壤铅主要以稳定态存在,难于被植物吸收,进一步为合理解释"土壤铅超标而稻米不超标"这一现象提供了调查依据。研究还表明,稻米铅与表层土壤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保持土壤p 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可降低土壤铅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稻米 铅形态 作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