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剖面构型对土壤肥力性质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李刚 《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523-530,共8页
为了提高秦岭山区荒石山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壤质量,解决土地工程中土壤贫瘠、砾石裸露和水土流失的问题,通过土体有机重构构造不同土壤剖面构型,通过建立模型,构建了不同材料和土层厚度的剖面构型,研究不同构型对土壤肥力性质和作物... 为了提高秦岭山区荒石山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壤质量,解决土地工程中土壤贫瘠、砾石裸露和水土流失的问题,通过土体有机重构构造不同土壤剖面构型,通过建立模型,构建了不同材料和土层厚度的剖面构型,研究不同构型对土壤肥力性质和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细沙作为过渡层对土壤养分提高具有较显著的效果(p < 0.05),尽管利用粘土作为过渡层对土壤漏水漏肥效果较好,但是玉米生长状况较差。土层厚度对于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状况影响不显著。因此在土地有机重构中,可以选用细沙作为过渡层,过渡层厚度40 cm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石山地 土体有机重构 土壤养分 作物生长状况
下载PDF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季近地层干湿状况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玉璧 李耀辉 +1 位作者 杨金虎 肖国举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187-194,共8页
深入分析黄土高原近地层作物生长季干湿变化及其分布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提供依据。基于黄土高原气候要素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研究近地层干湿特征。研究区域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从... 深入分析黄土高原近地层作物生长季干湿变化及其分布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与自然环境提供依据。基于黄土高原气候要素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研究近地层干湿特征。研究区域作物生长季湿润指数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减小。作物生长季近地层干湿状况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3个关键区:高原东北部区、高原南部区、高原西部区,除高原东北部区外,近地层年平均湿润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在1978年和1979年发生了由湿变干的显著突变。作物生长季近地层干湿状况的3个空间分区中,近地层年湿润指数存在显著的3~4年的周期振荡;高原南部和西部区域还存在显著的5~6年和7~8年的周期振荡。黄土高原干旱化趋势腹地最大,边缘次之。干旱化呈现出明显从腹地向四周扩散状态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干湿状况 空间分布 时间演变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勇美 张金池 +3 位作者 郭小平 刘鑫 储冬生 陈义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8,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树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当地选取合理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北沿海平原杨树-农、水杉-农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和株行距的不同,选择8种复合模式,分析不同林农复... 【目的】分析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树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当地选取合理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北沿海平原杨树-农、水杉-农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和株行距的不同,选择8种复合模式,分析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中,随季节变化林分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的变化规律,以及林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光截获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2011-04-11,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变化先升高后下降,透光率变化趋势与LAI恰好相反。在小麦开花期,对照田小麦LAI达到最大值,为5.72,光截获量在开花灌浆期达最大,与对照比值最大达0.808;在大豆结荚期LAI达到最大值,为1.37,在结荚期,大豆光截获量达到最大值,其中对照为1 472.550mol/m2。在小麦孕穗期,不同样地小麦生物量为1.066~2.458kg/m2,差异不明显,随着小麦灌浆、成熟,各样地小麦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明显,其中成熟期在2.265~5.305kg/m2;大豆成熟期,各样地大豆生物量差异比结荚期显著,不同模式生物量在229.705~419.085g/m2。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都达到极显著相关,C(15a,3m×12m,杨-麦复合)、D(15a,3m×16m,杨-麦复合)模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较低,B(5a,3m×16m,杨-麦复合),G(5a,3m×16m,水杉-麦)产量分别为2 864.30,2 937.67kg/hm2,高于对照(2 813.95kg/hm2)。不同模式大豆产量差异显著,G(5a,3 m×16 m,水杉-大豆)的产量为1 664.73kg/hm2,与对照最接近,在各个构成因子中,有效粒数与产量的相关关系最大,为0.994。【结论】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下,树冠遮阴会对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小麦减产较少,大豆影响较大,且较大林龄、较小株行距的林分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复合 叶面积指数 作物生长状况
下载PDF
打穴方式对辣椒苗缓苗期生长状况影响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夏广宝 郭辉 +2 位作者 葛鹏 徐阳 韩长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育苗移栽作业过程中,打穴机构作业好坏直接影响种苗栽植合格率,打穴机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栽植要求,还要保证所栽植的秧苗满足作物生长习性。为此,针对不同打穴方式对作物缓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选取RS018大果尖椒苗的缓苗期生长状况作为... 育苗移栽作业过程中,打穴机构作业好坏直接影响种苗栽植合格率,打穴机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栽植要求,还要保证所栽植的秧苗满足作物生长习性。为此,针对不同打穴方式对作物缓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选取RS018大果尖椒苗的缓苗期生长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套筒方式打穴后,秧苗在缓苗期内的生长状况良好,真叶平均达标时间为6. 75天,时间最短,且在组内方差值较小,方差=0. 5;利用EXCEL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当显著水平α=0. 05和0. 01、自由度为2和21时,F0. 05(2,21)=3. 466 800 112,F0. 01(2,23)=5. 780 416,Ft=4. 9> 3. 466 800 112,说明零假设不成立,即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打穴方式对作物缓苗期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栽植装置 打穴方式 缓苗期 作物生长状况
下载PDF
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对日光温室热环境及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韩云全 陈超 +2 位作者 管勇 李琢 凌浩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9X期99-105,共7页
为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相变畜热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应用于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温室内的番... 为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相变畜热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应用于种植番茄的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温室内的番茄,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形态指标始终好于未采用复合相变蓄热墙体材料的温室,而且前者的果实大,产量大幅提升。从温室北墙内表面温度、耕作层土壤温度、有效积温以及复合相变墙体蓄放热能力等方面,定量地评价了复合相变蓄热墙体对改善日光温室作物生长热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复合相变蓄热墙体 作物生长状况 对比试验 评价
下载PDF
不同处理菌糠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然 程红艳 +2 位作者 吴梦欣 田野 董卿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第2期76-79,共4页
通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灵芝、猴头菇、平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裂解为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油菜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菌糠都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生物炭的促进作用大于经过晾晒和腐熟的菌糠,各个处理... 通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灵芝、猴头菇、平菇菌糠经过晾晒、腐熟和裂解为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对油菜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菌糠都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且生物炭的促进作用大于经过晾晒和腐熟的菌糠,各个处理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空白处理,且菌糠处理的酶活性均高于生物炭处理的酶活性。不同处理菌糠对叶绿素的提高不明显。(2)施入菌糠的处理会降低土壤的p H,而施入生物炭的处理则会使p H升高。施入灵芝菌糠生物炭后的p H最大,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59%,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后的p H最小,比空白处理减小了5.05%。不同处理菌糠均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直接的灵芝菌糠比空白处理增加了12.90%。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3)不同处理菌糠均促进了土壤速效氮含量的提高,其中直接的灵芝菌糠处理对速N的增加作用最高,增加了62.8毫克/公斤。速效磷都比空白处理增加,除腐熟的平菇菌糠处理外,其余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菌糠对土壤速效K的含量相对CK来说,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灵芝菌糠,其次是猴头菇菌糠,促进作用较小的是平菇菌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生物炭 作物生长状况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