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物配置新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新平 庄恒扬 +1 位作者 陆建飞 陈后庆 《生态经济》 1997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针对现行作物分类法的局限性,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性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作物分类法,以作物生产过程所表现的主体功能为依据将作物分成三大类型即社会型、经济型和生态型,并对每一类型作物的基本特性和增产增效对策进行了... 本文针对现行作物分类法的局限性,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性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作物分类法,以作物生产过程所表现的主体功能为依据将作物分成三大类型即社会型、经济型和生态型,并对每一类型作物的基本特性和增产增效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中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分类 作物配置 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发展
下载PDF
休闲农场创意田园四季作物配置研究——以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孔源村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邱生荣 范水生 蔡来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12,共5页
创意田园是农田功能深度开发、提升农田附加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创意价值的体现需要通过农田四季作物品种的选择和生产茬口的安排来实现。以白沙镇孔源村4hm2成片的农田为研究对象,以春华园、夏盛苑、秋实庄、冬青园(四季田园),立春绣... 创意田园是农田功能深度开发、提升农田附加值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创意价值的体现需要通过农田四季作物品种的选择和生产茬口的安排来实现。以白沙镇孔源村4hm2成片的农田为研究对象,以春华园、夏盛苑、秋实庄、冬青园(四季田园),立春绣、立夏绣、立秋绣、立冬绣(四季景观绣道)为创意,通过选择高优品种和不同时间生产茬口的安排,打造创意田园的景观效果并提升农田的种植效益。该案例的研究对于解决创意田园作物配置的作物种植观念的矛盾、作物配置时间分布的矛盾、作物配置空间布局的矛盾以及现代技术与农民操作的矛盾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田园 四季 作物配置 孔源村
下载PDF
花椒林下间作物组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昌晓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61-964,共4页
运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对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林下间作物的合理配置进行探讨.并对评价作物组合的指标权重加以调整,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将间作物配置局势优化排序,选出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花椒林下间作作物组合,为生产运用提供... 运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对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林下间作物的合理配置进行探讨.并对评价作物组合的指标权重加以调整,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将间作物配置局势优化排序,选出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花椒林下间作作物组合,为生产运用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林下间作物 组合优化 作物组合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法 作物配置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网─梨农间作模式中间作作物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均营 吴炳奇 刘亚民 《河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1,共3页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一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模式之一,林网一梨(幼树)农间作的农作物配置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较优的作物搭配形式,其间作作物搭配的优劣顺序为:西红柿—白菜>小麦—红薯>大蒜—大葱>小麦—白菜>大蒜—白菜>小麦—花生>大蒜—花生>小麦—黄豆>小麦—谷子>大蒜—黄豆>油菜—花生>油菜—黄豆>油菜—谷子。具体将其分为三类以大蒜一白菜配置以上为最适宜的一类,大蒜—黄豆配置以上为适宜的一类,油菜一花生配置以下为较差的一类,实践证明,该评判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 复合生态系统 间作 作物配置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苏南丘陵旱地麦/玉米/秋作复合群体时空结构配置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卞新民 冯金侠 +1 位作者 刘景春 何有龙 《耕作与栽培》 1999年第5期14-15,29,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以春玉米为主干作物的套作复合群体内作物时空配置问题。发现套作春玉米对播期、共生期和预留行宽度反应十分敏感,当春玉米与麦共生短于30 d 时,共生期对产量影响明显。秋季玉米和甘薯产量对与春玉米共... 通过试验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以春玉米为主干作物的套作复合群体内作物时空配置问题。发现套作春玉米对播期、共生期和预留行宽度反应十分敏感,当春玉米与麦共生短于30 d 时,共生期对产量影响明显。秋季玉米和甘薯产量对与春玉米共生期的长短反应不明显,但套种于春玉米的大豆对播期反应较为强烈。扩大秋玉米行距对其间间作的甘薯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套作 小麦 玉米 作物时空配置 套作
下载PDF
辽宁省主要作物最佳结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永岐 那守谦 +1 位作者 班显秀 孟挺 《资源科学》 1986年第4期68-77,共10页
农作物的配置受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政策及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可见,作物配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有意识地为绿色植物创造... 农作物的配置受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政策及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可见,作物配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有意识地为绿色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们能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稳产、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同时,良好的作物配置又能改善坏境条件,使地力得到恢复,使人类的农业活动日臻完善。显而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配置 主要作物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特征 谷子 辽宁省 最佳结构 大豆 农业气候区划 作物种植
下载PDF
北方旱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其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探讨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特征、模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决策分析模型,并据此测算。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决策模型 作物配置优势序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模式设定——以榆林市为例
8
作者 刘啸 甘枝茂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为了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国家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政策,退耕后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养活该区的农民,从客观上提出了必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分析了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潜在优势,并通过对部分县、部分乡镇的农业生... 为了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国家实行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政策,退耕后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养活该区的农民,从客观上提出了必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分析了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潜在优势,并通过对部分县、部分乡镇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的农作物产量、产值进行了比较,选择出了黄土丘陵区种植作物的较好配置,并针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提出一种思路,以便人们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模式 榆林市 作物配置 水土保持 作物产量 作物产值 土地政策 技术推广 农产品加工链
下载PDF
棉田套栽早熟番茄的高产技术(上)
9
作者 杨建设 《陕西农业》 1996年第2期6-6,共1页
关键词 番茄 棉花 套种 高产栽培 作物配置 品种选择 栽培措施
全文增补中
种地较劲,用肥挑剔,松原花生种植户种出了特色
10
作者 陈元邦 《中国农资》 2017年第41期19-19,共1页
近年来,作为国内肥料领军企业,金正大将目标对准终端用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作物配置营养解决方案,致力于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践行减肥增效的国家战略,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在各地建立了试验示范观摩田,让农户能够更加直观... 近年来,作为国内肥料领军企业,金正大将目标对准终端用户,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作物配置营养解决方案,致力于改善当地土壤环境,践行减肥增效的国家战略,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在各地建立了试验示范观摩田,让农户能够更加直观深入了解营养解决方案带来的切实效果。近日,记者跟随金正大的专家团队一同走进吉林松原,在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户 花生 终端用户 作物配置 气候条件 土壤环境 国家战略
下载PDF
怎样使大棚蔬菜多采光
11
作者 王玉堂 《农友致富月刊》 2003年第1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蔬菜 大棚栽培 采光方法 作物配置 人工补光 镀铝膜反光幕
下载PDF
烟叶立体套种模式
12
作者 鸿哲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8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立体套种 烟叶 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 油菜 作物配置 整地施肥 营养钵育苗 需肥特点 蚕豆
下载PDF
西北现代绿洲农作制现状与问题及其关键建设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西北绿洲灌区,农作制已表现出农作系统结构与资源的吻合度较高、亚系统产业链基本形成、关键技术局部突破,成效显著等主要特点,但仍面临功能不稳、亚系统间耦合度不足、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较差、保障制度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建设生态、... 在西北绿洲灌区,农作制已表现出农作系统结构与资源的吻合度较高、亚系统产业链基本形成、关键技术局部突破,成效显著等主要特点,但仍面临功能不稳、亚系统间耦合度不足、关键技术的系统性较差、保障制度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作制是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绿洲现代农作制建设重点应放在加环增效、农产品深加工、农田自然资源持续高效安全利用和农田有害物质阻控的系统接口技术,集成由不同单项技术组装而成的产业链高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地区 农作制 加环技术 作物配置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