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官书三特征——不准公众传播、作者不署名、书无定本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光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1,91,共11页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所有书籍都是官府典籍,清以来学者称之为"官书"。在书籍史上,从原始书籍到汉代以前是漫长的官书时期。官书的重要特征有三:一、不准公众传播;二、作者不署名;三、书无定本。官书三特征决定官书...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所有书籍都是官府典籍,清以来学者称之为"官书"。在书籍史上,从原始书籍到汉代以前是漫长的官书时期。官书的重要特征有三:一、不准公众传播;二、作者不署名;三、书无定本。官书三特征决定官书具有与汉以后书籍迥然不同的存在形态与演变规律。官书不准公众传播,就是不准公诸于世,就是不准出版,这对官书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作者概不署名,说明官书中不存在著作权问题,说明官书无所谓真与伪,社会上不可能产生汉代以来才有的那种伪作观念。在不准公众传播与作者不署名的共同作用下,致使作品多是无名氏的集体著作,个人著作很难留存后世。无名氏集体著作经过历代修订与整合,到最后公诸于世时,必然成为文献学家所说的"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有官书三特征,必有"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汉代以前,经籍与子书无不深受官书三特征的影响。考察官书三特征,旨在按本来面目认识官书,认识先秦书籍,避免将它们与汉以后书籍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书 不准公众传播 作者不署名 书无定本
下载PDF
孔子与官书制度(上)——孔子对书籍传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光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12,91,共12页
孔子将六种官府典籍作为私学教材,结果演变为六种民间之书,这是古代对官书制度的首次重要叛离;他给弟子讲学又开民间著述之先河,从而为结束官书制度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官书制度下,源于孔子讲经而产生的各种经学传记,都不是也不可能... 孔子将六种官府典籍作为私学教材,结果演变为六种民间之书,这是古代对官书制度的首次重要叛离;他给弟子讲学又开民间著述之先河,从而为结束官书制度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官书制度下,源于孔子讲经而产生的各种经学传记,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包括孔子在内的任何个人的著作,只能是一家之学的集体著作。通过官书与汉以来书籍的比较,可以看出,孔子将经义"口授"弟子而不录为文字,以及经学传记经长期"师徒相传"后演变为一家之学集体著作的原因,都是受同一客观因素——官书三特征影响制约的必然产物。以官书制度为历史背景,考察孔子与官书制度之间存在的既接受又叛离、既继承又变革的复杂关系。以出版学观点诠释孔子所作所为,着重考察书籍尚未公众传播对文化活动的影响,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或可为重新认识诸子以至先秦学术提供一个新途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官书三特征 公众传播 作者不署名
下载PDF
孔子与官书制度(下)——孔子对书籍传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光裕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1,91,共11页
孔子将六种官府典籍作为私学教材,结果演变为六种民间之书,这是古代对官书制度的首次重要叛离;他给弟子讲学又开民间著述之先河,从而为结束官书制度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官书制度下,源于孔子讲经而产生的各种经学传记,都不是也不可能... 孔子将六种官府典籍作为私学教材,结果演变为六种民间之书,这是古代对官书制度的首次重要叛离;他给弟子讲学又开民间著述之先河,从而为结束官书制度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官书制度下,源于孔子讲经而产生的各种经学传记,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包括孔子在内的任何个人的著作,只能是一家之学的集体著作。通过官书与汉以来书籍的比较,可以看出,孔子将经义"口授"弟子而不录为文字,以及经学传记经长期"师徒相传"后演变为一家之学集体著作,究其原因,都是受同一客观因素——官书三特征影响制约的必然产物。以官书制度为历史背景,考察孔子与官书制度之间存在的既接受又叛离、既继承又变革的复杂关系。以出版学观点诠释孔子所作所为,着重考察书籍尚未公众传播对文化活动的影响,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或可为重新认识诸子以至先秦学术提供一个新途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官书三特征 公众传播 作者不署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