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新指标——v指数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海英 许强 李恩科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3,共6页
基于文献计量新指数x指数,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研究人员学术水平改进指标——v指数,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将作者的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纳入讨论范围。为检验v指数的效果,从CNKI网络出版总库中挑选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内发... 基于文献计量新指数x指数,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研究人员学术水平改进指标——v指数,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将作者的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纳入讨论范围。为检验v指数的效果,从CNKI网络出版总库中挑选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内发文数量排名前36位作者的文献记录,统计每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单篇被引次数、总被引次数、作者署名位次以及作者数量等数据,并以此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评价指数相比,v指数对作者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敏感,评价结果更加精细,可以为评估领域内作者影响力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H指数 x指数 v指数 作者影响力
下载PDF
我国开放存取研究主题和作者影响力分析——战略坐标与社会网络分析相融合视角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蓉英 吴胜男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7-62,共6页
以CNKI收录的与开放存取高度相关的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为数据源,采用战略坐标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状况、高产作者的研究影响力以及各个主题的核心作者进行了揭示。研究表明:①我国开放存取研究主题可... 以CNKI收录的与开放存取高度相关的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为数据源,采用战略坐标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状况、高产作者的研究影响力以及各个主题的核心作者进行了揭示。研究表明:①我国开放存取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类,开放存取本身研究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②战略坐标显示,成熟研究少,边缘研究多,中心主题的出现具有时代性。③开放存取本身研究的核心作者数量多,交叉研究的核心作者数量少,两大研究群体之间存在着桥梁作用的作者,对研究具有促进作用。④高产作者的研究影响力有很大的不同,多数作者属于多主题研究,其研究模式属于多主题跟进,单主题深入。⑤我国开放存取的研究人员均来自于研究机构与大学,从侧面反映出对于我国开放存取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存取 研究主题 作者影响力 战略坐标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作者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雨 郭进利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90,184,共7页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对作者影响力的因素考虑不全面,以及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考虑论文的时间因子、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因素,设计了反映作者研究成果价值的...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评价方法对作者影响力的因素考虑不全面,以及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考虑论文的时间因子、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因素,设计了反映作者研究成果价值的总复合被引频次指标;然后,考虑到论文中的作者数量、署名位次以及通信作者因素,利用了改进后的调和计量式来分配作者的贡献权重,进而提出了作者活跃度指标;最后,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并结合4个不同层面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作者影响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关联度。[结果/结论]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81位待评估作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指标相比其他传统指标,能更客观地区分作者的影响力;其中的总复合被引频次,相比总被引频次,能更真实地反映作者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灰色关联分析 总复合被引频次 作者活跃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因子算法改进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瑞敏 韩小林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特征因子算法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在特征因子算法基础上通过改进构造出一种作者影响力评价的新算法。首先对特征因子算法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分析作者引用相较期刊引用的特殊性,对特征因子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其... 特征因子算法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在特征因子算法基础上通过改进构造出一种作者影响力评价的新算法。首先对特征因子算法原理进行简单介绍。然后通过分析作者引用相较期刊引用的特殊性,对特征因子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其实现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选择国内图情学作者引用网络进行应用研究,得到了这些作者的影响力排名,并与传统的被引次数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特征因子算法 改进
下载PDF
基于主题分类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STII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雷东升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154,共5页
[目的/意义]为实现在主题分类基础上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给出一种基于研究主题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中国引文数据库2010-2014年图书情报学16种核心期刊中的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对样本文献进行主题建模,将主题对文献... [目的/意义]为实现在主题分类基础上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给出一种基于研究主题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中国引文数据库2010-2014年图书情报学16种核心期刊中的文献为样本,利用LDA模型对样本文献进行主题建模,将主题对文献的支持度与文献被引频次做乘法运算,计算特定主题文献的被引频次(Specific topic cited frequency,简称STCF);然后统计在特定主题下同一作者发表文献的STCF值之和,进而计算作者的特定主题影响力指数(Specific topic influence index,简称STII);根据每位作者在相应主题内的STII值对作者进行影响力排名。[结果/结论]基于主题分类的作者影响力分析,更好反映了作者发表文献的主题特征,体现出作者研究主题的多元性,研究视角更加全面合理,有效弥补了利用被引频次和h指数评价作者影响力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LDA模型 研究主题 STII 三维视角
下载PDF
内容信息与引文信息融合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秀霞 邵作运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意义]为弥补现有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发现不同研究主题下高影响力的作者,文章给出一种基于主题内容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领域近5年核心期刊的文献为样本,首先利用CTM模型提取样本文献的主... [目的/意义]为弥补现有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发现不同研究主题下高影响力的作者,文章给出一种基于主题内容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领域近5年核心期刊的文献为样本,首先利用CTM模型提取样本文献的主题,获得文献作者对不同主题的贡献值;再利用K-means算法对样本文献分类,由此将文献对应的作者划分到特定主题类别下;然后,将作者在某特定主题类别的贡献值与作者发表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相结合,设计特定主题类别下作者影响力指标(Author Influence Index in Specific Topic,AII-ST);最后,根据AII-ST值对作者进行影响力排序。[结果/结论]本研究在方法上,通过CTM模型与K-means算法的结合实现了K-mean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与聚类数目的双重优化;在应用中,作者评价指标AII-ST值能有效限定作者的比较范围,较好地反映作者的研究方向;新指标评价视角新颖、评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内容信息 引文信息 信息融合 AII-ST值
下载PDF
YC-EM'_C指数:时间与合作视角下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家昌 傅雷鸣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0-207,共8页
[目的/意义]从H指数的提出开始,对科研人员的评估指标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介绍由Bihari学者基于EM指数、YC-H指数提出的YC-EM'指数。[方法/过程]从合作维度改进YC-EM'指数并命名为YC-EM'_C指数。以国外计量学领域54位科学... [目的/意义]从H指数的提出开始,对科研人员的评估指标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介绍由Bihari学者基于EM指数、YC-H指数提出的YC-EM'指数。[方法/过程]从合作维度改进YC-EM'指数并命名为YC-EM'_C指数。以国外计量学领域54位科学家10年文献数据为实验对象,从作者区分度、作者排名情况,以及与各参数的相关性角度验证YC-EM'_C指数有效性。[结果/结论]YC-EM'_C指数区分性高;作者名次变化明显;与论文数量、署名顺序等具有不同相关性,YC-EM'_C指数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指数 评价指标 YC-EM' C 指数 作者合作 作者影响力
下载PDF
基于改进PageRank算法的作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臧思思 李秀霞 孔月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目的/意义]针对已有PageRank算法在作者评价中忽略时间因素的不足,提出一种评价作者学术影响力的新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应用PageRank算法的思想,计算学术社交网络中作者的PR值以区分作者贡献;其次,将作者论文被引时间的异质性融入Pa... [目的/意义]针对已有PageRank算法在作者评价中忽略时间因素的不足,提出一种评价作者学术影响力的新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应用PageRank算法的思想,计算学术社交网络中作者的PR值以区分作者贡献;其次,将作者论文被引时间的异质性融入PageRank算法,给出Time-PageRank(T-PR)算法;最后,以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作者文献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与PageRank算法对比发现,T-PR算法不仅能够识别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而且对作者影响力排名的区分效果更好,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RANK算法 T-PR算法 异质性 作者影响力 影响力评价
下载PDF
基于合著网络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 被引量:7
9
作者 谢瑞霞 李秀霞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意义]作者合著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识别合著中高影响力作者可以为人才引进、资源分配等提供决策参考。为丰富已有的合著作者影响力指标体系,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相对接近度Rc (Relative closeness)指数。[方... [目的/意义]作者合著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识别合著中高影响力作者可以为人才引进、资源分配等提供决策参考。为丰富已有的合著作者影响力指标体系,文章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指标——相对接近度Rc (Relative closeness)指数。[方法 /过程]用作者"论文影响力"反映自身影响力,用"介数中心度"反映网络影响力;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两种影响力的客观权重,通过TOPSIS模型定义指数,以综合量化合著作者的影响力。并以《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017年的论文作者为例,计算作者的Rc指数,与其h指数、破坏力指数进行对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Rc指数综合考虑了合著作者的自身影响力和网络影响力,评价效果更全面,区分合著作者影响力排名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著网络 作者影响力 熵权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一种基于PageRank和时间衰退因子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景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11,共5页
为便于找到某个领域的优秀作者,将PageRank算法应用于学术网络之中,通过加权的方式将与作者有关的属性进行整合,提出一个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与之前的评价方法相比,不仅考虑了作者文章、工作机构等对于作者影响力的影响,还考虑了时间... 为便于找到某个领域的优秀作者,将PageRank算法应用于学术网络之中,通过加权的方式将与作者有关的属性进行整合,提出一个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与之前的评价方法相比,不仅考虑了作者文章、工作机构等对于作者影响力的影响,还考虑了时间因素在计算过程中的衰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RANK 引用半衰期 作者影响力评价
下载PDF
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作者影响力评价新指标 被引量:1
11
作者 臧思思 李秀霞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19年第4期24-30,共7页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作者影响力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研究方向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选取图书情报领域中的20位作者作为评估对象,先根据作者共被引网络划分作者的研究方向;再以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并通过S... 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作者影响力进行评价,提出一种基于研究方向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方法。选取图书情报领域中的20位作者作为评估对象,先根据作者共被引网络划分作者的研究方向;再以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作为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并通过SPSS统计工具对共被引网络中作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与T指数进行回归拟合,以获取作者论文的期望被引频次;最后将同一研究方向内作者的条件被引频次除以期望被引频次,计算特定研究方向的个人相对引文率(ARCR)。与CPP、h、g、P、hg指数相比,ARCR能更好地反映作者发表论文的内容特征,缩小作者的比较范围,评价角度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相对引文率 作者共被引 作者影响力 学术评价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基于熵值修正PLS权重的图书情报领域作者影响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家昌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第2期10-16,共7页
评价指标单一性和指标权重不确定性是精确量化领域作者影响力的难点所在。文章提出一种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多属性复合方法。在识别作者影响力14个指标基础上,构建PLS模型,并确定其外部权重。利用熵值法计算差异系数对外部权重进行修正... 评价指标单一性和指标权重不确定性是精确量化领域作者影响力的难点所在。文章提出一种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多属性复合方法。在识别作者影响力14个指标基础上,构建PLS模型,并确定其外部权重。利用熵值法计算差异系数对外部权重进行修正,确定评估指标的最终权重。以图书情报领域作者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从作者名次变化稳定性和区分性两个角度详细比较其与h指数和g指数的差异。研究发现,熵值修正PLS权重评估效果较好,是量化评估领域内作者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PLS 熵值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结构权力及其在作者影响力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逄顺欣 李秀霞 《情报探索》 2021年第2期26-32,共7页
[目的/意义]旨在给出一种基于结构权力(简称SP)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方法/过程]以情报学领域的作者评价为例,根据作者发文量选定样本作者,以文献耦合为基础构建作者关系网络,计算作者的SP指数获得其排名,并与作者在耦合网络中的... [目的/意义]旨在给出一种基于结构权力(简称SP)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方法/过程]以情报学领域的作者评价为例,根据作者发文量选定样本作者,以文献耦合为基础构建作者关系网络,计算作者的SP指数获得其排名,并与作者在耦合网络中的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进行对比。[结果/结论]SP指数综合了SNA方法中度中心性等指标的评价原理,且考虑作者间的联系强度、共同联系强度,评价效果更全面,并且SP指数对作者影响力排名的区分效果更明显,可为评估学科领域内的作者影响力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评价指标 结构权力 社会网络
下载PDF
发文与引文融合视角下的科学计量学领域核心作者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菲菲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5-55,共11页
综合发文与引文这两个相互对应的角度,融合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作者互引网络分析等方法,形成了一种综合视角下的学术共同体与主题结构发现以及作者学术交流与贡献影响力的比较分... 综合发文与引文这两个相互对应的角度,融合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作者互引网络分析等方法,形成了一种综合视角下的学术共同体与主题结构发现以及作者学术交流与贡献影响力的比较分析框架,然后利用该思路对科学计量学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研究;实现了科学计量学领域内核心作者所构成的不同层面的研究群体划分以及主题结构发现,并利用社会网络的中心性测度对他们在不同维度的影响力情况和综合影响力进行了规范处理与测度分析,进而得出了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作者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量学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关键词耦合分析 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文献耦合分析 作者互引网络分析 作者影响力
原文传递
加权引用视角下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瑞敏 张慧 杨雨华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0-797,共8页
在阐释作者加权引用内涵与类型基础上,从非迭代加权引用和迭代加权引用两个视角构建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模型。以国际信息计量学领域学者为评价对象,比较和检验了这两种模型之间以及与其他普遍流行的指标模型——被引次数、h指数、传统加... 在阐释作者加权引用内涵与类型基础上,从非迭代加权引用和迭代加权引用两个视角构建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模型。以国际信息计量学领域学者为评价对象,比较和检验了这两种模型之间以及与其他普遍流行的指标模型——被引次数、h指数、传统加权PageRank、加权PageRank_D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表明非迭代加权引用模型与迭代加权引用模型之间有很显著的较强相关性,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的检验效果最好,非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的检验效果居中,但AUC检验值也达到了0.9以上,检验效果亦优良。非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能够较好地甄别出"领域活跃者";而迭代加权引用模型算法精准,能够较好地甄别出"领域先行者"。在实际中,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学术影响力 加权引用 加权PageRank 评价
下载PDF
发文量和h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8
16
作者 邱均平 周春雷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9,共6页
高影响力作者是学科创新和发展的骨干力量,其评选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和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实证研究提出"核心期刊高发文量和h指数相结合"是一种具有优势的评选高影响力作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H指数 图书情报学领域 高产作者 影响力作者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加权被引频次与署名顺序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构建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瑞霞 李秀霞 +1 位作者 韩霞 史盛楠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93,111,共5页
【目的/意义】作者影响力是学术资源分配、学术人才引进、学术奖励分发的重要指标。为丰富作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本文提出评价作者影响力的新指标——Iw(Weighted Influence)指数。【方法/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正加权被引频次,... 【目的/意义】作者影响力是学术资源分配、学术人才引进、学术奖励分发的重要指标。为丰富作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本文提出评价作者影响力的新指标——Iw(Weighted Influence)指数。【方法/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正加权被引频次,综合论文数量、署名顺序、发文时间等参数构建Iw指数。为检验Iw指数的评估效果,选取CNKI数据库"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下发文量排名前40位的作者,计算其Iw指数,并与h指数、hc指数进行对比。【结果/结论】相比h指数、hc指数,Iw指数对论文数量、署名顺序、加权最高被引频次等敏感度更高,对作者影响力排名的区分效果更显著,评价结果更全面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被引频次 署名顺序 Iw指数 作者影响力
原文传递
基于引证关系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研究活力与影响力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邱均平 王菲菲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1,共11页
综合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8567篇发文和70947篇引文进行作者共被引关系和作者文献耦合关系的深入发掘,对引证关系视角下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研究活力与影... 综合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8567篇发文和70947篇引文进行作者共被引关系和作者文献耦合关系的深入发掘,对引证关系视角下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研究活力与影响力进行尝试性探索,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模式与主题演化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以期对国内情报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文献耦合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作者研究活力与影响力
下载PDF
略论科技期刊的高影响力作者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大明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共3页
科技期刊高影响力作者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在某期刊累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较高的作者。简述遴选高影响力作者的方法,强调科技期刊重视高影响力作者的意义。
关键词 科技期刊 核心作者 影响力作者 个人影响因子
下载PDF
Altmetrics视角下机构知识库学者影响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柳 丁楠 田稷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目的/意义]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数字化的出版方式要求革新学者评价方法。以机构知识库为数据源,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的学者影响力评价,可以为评价遴选指标、优化模型提供借鉴,也有助于促进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法/过程]编程获取样本机构... [目的/意义]网络化的科学交流、数字化的出版方式要求革新学者评价方法。以机构知识库为数据源,探讨Altmetrics视角下的学者影响力评价,可以为评价遴选指标、优化模型提供借鉴,也有助于促进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法/过程]编程获取样本机构141位学者的Altmetrics数据和被引数据,分别凭借因子分析、Altmetric.com已有指标、加权赋值法进行基于标准化Altmetrics得分、基于Altmetric Score、基于标准化被引得分的学者排序,并开展学者影响力二维评价,将学者划分为4种类型。[结果/结论]机构知识库可以作为学者评价的数据获取平台;学者的Altmetrics分值对被引分值高低有一定预见性等。[局限]基于定量数据开展评价,未能对结果进行定性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影响力 定量评价 补充计量学 机构知识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