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者的意图与译者的阐释——兼评《诗经》英译
1
作者
李砚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2-84,共3页
对同一部作品,千人千译,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品,原作者的意图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依据译者的意志得到不同的阐释,然而译者的意志须受到"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作者的意图
译者的意志
翻译生态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译重组法的功能和用法
2
作者
何坤
《海外英语》
2018年第9期97-98,共2页
翻译重组法是一种综合的翻译方法。它集拆分,翻译,重组,修饰为一身。同时,运用这一方法对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不仅要很好地把握翻译的准确性,还要对原文的语境,情感基调,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接受习惯有很好的了解。该文着重介绍了...
翻译重组法是一种综合的翻译方法。它集拆分,翻译,重组,修饰为一身。同时,运用这一方法对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不仅要很好地把握翻译的准确性,还要对原文的语境,情感基调,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接受习惯有很好的了解。该文着重介绍了翻译重组法的运用步骤,以及具体分析了在考虑语境和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情况下翻译重组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重组法
语境
作者的意图
读者的接受习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曼蒂克的“国贼”曹操的权力追求与意向——《三国演义》小说的意图与情节的自主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保中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27,共12页
近代以来为曹操翻案的著作多数是以历史的曹操来反驳《三国演义》文学的曹操,很少以该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情节、资料来分析、解释其中所塑造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小说作者企图塑造一个反面角色曹操,但其有意识的观念、立场与目的往往...
近代以来为曹操翻案的著作多数是以历史的曹操来反驳《三国演义》文学的曹操,很少以该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情节、资料来分析、解释其中所塑造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小说作者企图塑造一个反面角色曹操,但其有意识的观念、立场与目的往往无法控制情节所产生的多层次意义解释的可能。细读小说的情节资料来分析曹操的心态、行动与意向,分析曹操与权力的关系、曹操的政治抱负,可以证明曹操不是"国贼"。曹操有篡汉的实力,却没有篡汉的意图。曹操不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三国演义》里一个最为成功、有深度、性格心态复杂的人物。在小说里,曹操与权力关系的演变自然影响曹操性格、野心、抱负的变化,但是曹操的罗曼蒂克诗人(艺术家)的个性始终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三国演义》
权力
天意
罗曼蒂克
作者的意图
与情节的自主
原文传递
“史料教学”三题--再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提几点建议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耕华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52,共7页
史料是历史认识的桥梁,但不能机械地解读为但凡史料都是桥梁,有时所谓史料其实就是历史本身。同样,史料是历史认识的依据,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史料依据,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有证据者,未必尽是;无证据者,未必尽非&q...
史料是历史认识的桥梁,但不能机械地解读为但凡史料都是桥梁,有时所谓史料其实就是历史本身。同样,史料是历史认识的依据,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史料依据,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有证据者,未必尽是;无证据者,未必尽非"。至于史料的分类,本无严谨一以贯之的分类原则,讲解时必须注意分类的相对性而切忌绝对化。大部分史料在留存时都会掺入作者的意图,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了解史料作者的意图较难,了解史料使用者的意图较易,后者可以通过史源的比对来辨析、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的作用。史料的分类
史料
作者的意图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的意图与译者的阐释——兼评《诗经》英译
1
作者
李砚霞
机构
长治学院外语系
出处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2-84,共3页
文摘
对同一部作品,千人千译,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品,原作者的意图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依据译者的意志得到不同的阐释,然而译者的意志须受到"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作者的意图
译者的意志
翻译生态环境
Keywords
writer's intention
translator's interpretation
translation eco-environment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译重组法的功能和用法
2
作者
何坤
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
出处
《海外英语》
2018年第9期97-98,共2页
文摘
翻译重组法是一种综合的翻译方法。它集拆分,翻译,重组,修饰为一身。同时,运用这一方法对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不仅要很好地把握翻译的准确性,还要对原文的语境,情感基调,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接受习惯有很好的了解。该文着重介绍了翻译重组法的运用步骤,以及具体分析了在考虑语境和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情况下翻译重组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翻译重组法
语境
作者的意图
读者的接受习惯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曼蒂克的“国贼”曹操的权力追求与意向——《三国演义》小说的意图与情节的自主
被引量:
1
3
作者
董保中
机构
美国加州柯莱蒙研究大学
出处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27,共12页
文摘
近代以来为曹操翻案的著作多数是以历史的曹操来反驳《三国演义》文学的曹操,很少以该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情节、资料来分析、解释其中所塑造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小说作者企图塑造一个反面角色曹操,但其有意识的观念、立场与目的往往无法控制情节所产生的多层次意义解释的可能。细读小说的情节资料来分析曹操的心态、行动与意向,分析曹操与权力的关系、曹操的政治抱负,可以证明曹操不是"国贼"。曹操有篡汉的实力,却没有篡汉的意图。曹操不是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三国演义》里一个最为成功、有深度、性格心态复杂的人物。在小说里,曹操与权力关系的演变自然影响曹操性格、野心、抱负的变化,但是曹操的罗曼蒂克诗人(艺术家)的个性始终未变。
关键词
曹操
《三国演义》
权力
天意
罗曼蒂克
作者的意图
与情节的自主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史料教学”三题--再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提几点建议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耕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52,共7页
文摘
史料是历史认识的桥梁,但不能机械地解读为但凡史料都是桥梁,有时所谓史料其实就是历史本身。同样,史料是历史认识的依据,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史料依据,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有证据者,未必尽是;无证据者,未必尽非"。至于史料的分类,本无严谨一以贯之的分类原则,讲解时必须注意分类的相对性而切忌绝对化。大部分史料在留存时都会掺入作者的意图,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了解史料作者的意图较难,了解史料使用者的意图较易,后者可以通过史源的比对来辨析、讲解。
关键词
史料的作用。史料的分类
史料
作者的意图
分类号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者的意图与译者的阐释——兼评《诗经》英译
李砚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翻译重组法的功能和用法
何坤
《海外英语》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罗曼蒂克的“国贼”曹操的权力追求与意向——《三国演义》小说的意图与情节的自主
董保中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8
1
原文传递
4
“史料教学”三题--再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提几点建议
张耕华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