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观念探微
1
作者 张旭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
后结构主义在反常规的解读策略中对传统理性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文学批评理论观念进行了重新检视。传统批评赋予作者的意义之源和仲裁者的地位,作品具有自我封闭的终极意义世界,读者惟有被动地接受、解释作品意义,这些观念都受到了严厉的... 后结构主义在反常规的解读策略中对传统理性中心主义立场下的文学批评理论观念进行了重新检视。传统批评赋予作者的意义之源和仲裁者的地位,作品具有自我封闭的终极意义世界,读者惟有被动地接受、解释作品意义,这些观念都受到了严厉的质疑、否定。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将意义理解为文本内语言各项差异及其相互指涉的无限延宕的自由游戏,文本被看成生成不已、替换交织的关系网络,作者和读者一道构成了话语实践、意指符号间相互作用、置换重写的功能性通道。他们对先锋文学的解读及其自身写作方式的强烈先锋性表现了反抗理性权威和主体霸权的普遍思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 作者的死亡 互文性 阅读即写作先锋文学
下载PDF
意义之源:从作家到批评家
2
作者 赵志军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7-41,共5页
“作者的死亡”、“批评家的诞生”是21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重大事件。20世纪的西方批评家们通过证明作者不再是作品意义的唯一源泉,摧毁了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垄断地位;又通过论证读者、批评家是文学作品及其意义的建构者,为批评家争取... “作者的死亡”、“批评家的诞生”是21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重大事件。20世纪的西方批评家们通过证明作者不再是作品意义的唯一源泉,摧毁了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垄断地位;又通过论证读者、批评家是文学作品及其意义的建构者,为批评家争取到了独立的地位,结果出现了一大批不再依附于作家的大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的死亡 批评家的诞生 意义源泉
下载PDF
作者之死与文本欢欣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岳川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8年第4期74-79,共6页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批评家们开口闭口离不开德里达、罗兰·巴特、福柯的时髦话语。然而,这些后结构主义大师的理论究竟对现代或后现代文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其理论构架究竟有何新的维度,倒成为了不被人关心的问题。因此,似乎... 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批评家们开口闭口离不开德里达、罗兰·巴特、福柯的时髦话语。然而,这些后结构主义大师的理论究竟对现代或后现代文学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其理论构架究竟有何新的维度,倒成为了不被人关心的问题。因此,似乎有必要回头听听他们的真实声音,弄清楚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之死 文本的意义 罗兰·巴特 作者的死亡 权力话语 西方马克思主义 白色写作 后现代 中国文学界 中国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