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英语科技语篇中作者的“隐身”与“可见”
- 1
-
-
作者
石戴镕
-
机构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4年第2期41-44,共4页
-
文摘
英语科技语篇强调信息传递的客观性和交际性,语篇中作者有意识的“隐身”与“可见”是其一个重要体现方面。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是实现作者“隐身”的两种主要方法,而为了“可见”,作者往往通过在语篇中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来自我呈现。作者“隐身”,既可加强客观性,又可减少主观色彩,从而缓和语气,保护作者自身的面子。而作者在文中的“可见”,则是作者既想融入读者又想保持其一定的专业权威性而获得读者信赖的矛盾愿望的平衡与体现。科学写作中,作者的“隐身”与“可见”应是特定科技语境和交际目的下信息、修辞、社会文化以及个人选择的产物。
-
关键词
英语科技语篇
作者“隐身”
作者“可见”
-
分类号
H314.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文学之真与非虚构作者的角色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刁克利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4,共7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
文摘
文学之真的命题由来已久,文学观念的区别在于对文学之真的阐发有异,文学体裁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变化。传统虚构文学重在外部真实的描写,作者现身作品,难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现代主义作品追求内在的真实,作者在文本中隐身,动摇了虚构之真的根基。非虚构写作既有时代的要求,也是文体自身演变的规律使然,更是作者自觉求变的结果。在非虚构写作中,作者以文本外的积极在场和文本中的策略性隐身的双重角色,尽最大努力忠实呈现亲历者的所见与所述事件的本来面目,恢复了文学的行动力,重拾文学描写事件的本质特征,重建了文学之真的信任。
-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文学之真
作者角色
作者在场
作者隐身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