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共通性
1
作者 张迎 李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在思想内核上存在共通性:巴赫金复调理论崇尚作品多重声音的对话性,叶芝所提出的“作者面具”对其多重声音的出现成因存在启发意义。通过具体文本比较叶芝诗作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来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在思想内核上存在共通性:巴赫金复调理论崇尚作品多重声音的对话性,叶芝所提出的“作者面具”对其多重声音的出现成因存在启发意义。通过具体文本比较叶芝诗作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来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可得出二者共有的思想价值:戴着不同面具的作者在作品中衍生出不同的人格,不同人格间的对话最终形成复调关系,作者主体性下降,不同声音的争辩延伸了作品的张力,更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为后世更多形式文学作品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巴赫金 面具理论 复调理论 作者面具 共通性
下载PDF
西方文学中面具理论的产生及发展管窥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晓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5,共13页
"面具"源自古代希腊神话及中世纪狂欢文化。古代和中世纪的表演仪式实际上就是"面具"的派生物。而文学中的"面具",形成于16世纪的假面喜剧和假面舞会,在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怪诞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面具"源自古代希腊神话及中世纪狂欢文化。古代和中世纪的表演仪式实际上就是"面具"的派生物。而文学中的"面具",形成于16世纪的假面喜剧和假面舞会,在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怪诞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中发生了"人格面具化"与"面具去人格化"的裂变,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被极大地繁化了起来;而由此生发的"作者面具"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合法而不可或缺的叙事策略之一。伴随着面具在功能上从道具到社会角色的不断演变,文学面具经历了人类从"原型"到"变形"、从"面目缺失"到回归"真我"或"本我"等意义上的认知历程,从怪诞、讽刺、暗示、隐喻到叙事策略等艺术上的审美进化,至今已然成为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都极为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 狂欢文化 假面喜剧 人格面具 作者面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