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佞人”解
1
作者 姚小鸥 李川豫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1,共4页
《庄子》中的"佞人"一语,自成玄英《疏》后,学者多释为谄佞之人。这种解释,与《庄子》相关文意不合,影响了《庄子》文本的正确理解。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对"佞"字进行考证,可知《庄子》中"佞人"... 《庄子》中的"佞人"一语,自成玄英《疏》后,学者多释为谄佞之人。这种解释,与《庄子》相关文意不合,影响了《庄子》文本的正确理解。以文本分析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对"佞"字进行考证,可知《庄子》中"佞人"当解为巧辩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佞人 谗佞 口才 巧辩
原文传递
王充的识佞观与现代领导中的知人之道
2
作者 宋春蕾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3-64,共2页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了汉代神学和谶纬迷信,对推动中国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王充有关识佞的思想揭示了当时选拔和任用官吏中虚妄浮夸的作风,倡导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有力地抨击了汉代神学和谶纬迷信,对推动中国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王充有关识佞的思想揭示了当时选拔和任用官吏中虚妄浮夸的作风,倡导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些思想对我们在现代领导中准确地知人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贤人 佞人
下载PDF
魏征进谏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振卿 《河北学刊》 1982年第4期133-138,共6页
我国古代的谏臣,就其作用、成就与影响,首推初唐的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馆陶人(一说河北曲城,今大名县东)。少时出家为道士,隋末投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洗马。唐太... 我国古代的谏臣,就其作用、成就与影响,首推初唐的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馆陶人(一说河北曲城,今大名县东)。少时出家为道士,隋末投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洗马。唐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后又任侍中等职。他前后进谏二百余事,多被唐太宗采纳。唐王朝统治地位的巩固,唐代初期社会的发展,以至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魏征的谏议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在史学界似无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征 唐太宗 谏议 主要特点 直谏 佞人 言谏 唐王朝 千里马 窦建德
下载PDF
《论语》“乐则韶舞”古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骆瑞鹤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55,共2页
《论语·卫灵公》第十章: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其中,“乐则韶舞”四字不甚好解。何晏集解云:“韶,舜乐也。尽善尽美,故取之。”俞樾于其《平议》中另出新解云:
关键词 《韶》乐 《武》 古义 《论语》 “乐” 佞人 乐论 《大夏》 声乐 俞樾
下载PDF
“孔子放郑声”注疏考
5
作者 希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7-50,共4页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一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孔子之所以“恶郑声”,原因盖出于“郑声”乱了“雅乐”,所以孔子对其弟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篇》)。孔子这段话原本说得十分清楚...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一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孔子之所以“恶郑声”,原因盖出于“郑声”乱了“雅乐”,所以孔子对其弟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篇》)。孔子这段话原本说得十分清楚,然而,自汉唐而宋,围绕“郑声”与“郑声淫”一直争讼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声 孔子删诗 注疏 郑风 “乐” 郑诗 “郑声淫” 乐记 乐曲 佞人
下载PDF
孔子删《诗》管见
6
作者 岳修业 《中州学刊》 198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孔子删《诗》之说,起源于司马子长。《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 对于孔子删《诗》之说,唐以前历代儒生都没有提出过... 孔子删《诗》之说,起源于司马子长。《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 对于孔子删《诗》之说,唐以前历代儒生都没有提出过相反的意见。唐人孔颖达在对“书传所引之诗”进行反复考证后,首先对“古者,【诗】三千余篇”提出了异议,实际上是对孔子删《诗》之说持否定态度。宋以后,对孔子删《诗》之说进行考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朱熹认为,孔子只对《诗》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刊定,而不曾删《诗》。叶水心非常同意这个意见,他说:“【诗】不因孔子而删,诚千古卓见也。”但当时持相反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不同意孔颖达的意见。他说:“以【诗谱】推之,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有二十余君而取一篇者。由是言之,何啻三千?”邵雍也说:“诸侯千有余国,【风】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雅】取其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删《诗》 孔子删诗 佞人 郑声淫 《论语》 孔颖达 司马迁 记录孔 世家 书传
下载PDF
“做与说”小议
7
作者 九思 《中国纪检监察》 2018年第18期62-62,共1页
近人郑逸梅《幽梦新影》云:“目中有,心中无,是大智慧;口中是,心中非,是真佞人。”
关键词 近人 佞人
原文传递
礼贤远佞
8
作者 景元祥 《山西老年》 2002年第7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屠岸贾 东周列国志 赵盾 记在心里 亲民 拒谏 弑君 佞人 点动 弹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