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令”由使派义到致使义转化的语义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永 赵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使”“令”致使义的用法,是由使派义经使役义发展而来的,其语法化受同一句子结构中另一个谓词和句首名词的影响。共现谓词的弱动作性、状态性、非主动性及非自主性是其重要的促变因素,句首成分施事性的弱化和话题化的增强也促成了这... “使”“令”致使义的用法,是由使派义经使役义发展而来的,其语法化受同一句子结构中另一个谓词和句首名词的影响。共现谓词的弱动作性、状态性、非主动性及非自主性是其重要的促变因素,句首成分施事性的弱化和话题化的增强也促成了这种变化。同时,“使”“令”的语法化还受到自身微观语义的影响。由于句内成分语义条件的变化,“使/令”字句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具有使派义和使役义,成为了表致使范畴的典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令” 使 使 使
下载PDF
《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生平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希国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 关于龚用卿的生平事迹,诸家学人的论述主要是基于《明史》《明世宗实录》的片段记载以及《国朝献征录》中的龚氏墓志。以《福州通贤龚氏支谱》《云冈选稿》等几部龚氏家传文献为新材料,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龚用卿的生平事迹,也可以确定《使朝鲜录》作者龚用卿“字鸣治,号云冈”或“别号云冈”,其生于弘治十四年辛酉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六月十七日,即生于公元1501年、卒于公元1564年,龚用卿的生卒年应该标为“龚用卿(1501-1564)”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朝鲜录》 《福州通贤龚氏支谱》 龚用卿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诏事、诏使与诏吏辨析
3
作者 谢绍鹢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4-18,共5页
出土秦器物铭文和封泥中有“诏事”或“诏使”“诏吏”二字,辨析众多隶释意见,实指同一职官。一般认为诏事是负责管理制造器物的职官,与属邦有关。但从职官命名原由来看,诏事本职实非负责管理制造器物,而是负责接待来朝聘的诸侯、友邦使... 出土秦器物铭文和封泥中有“诏事”或“诏使”“诏吏”二字,辨析众多隶释意见,实指同一职官。一般认为诏事是负责管理制造器物的职官,与属邦有关。但从职官命名原由来看,诏事本职实非负责管理制造器物,而是负责接待来朝聘的诸侯、友邦使者,是典客的属官。秦汉易代,文献和出土材料未见再设诏事之职。由于“诏”字作为皇帝专用的禁忌,“诏事”作为职名并未见有原来意义的设立,而汉代诏使与秦诏事名同实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事 使 诏吏
下载PDF
试论唐五代内职诸使的等级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柳浚炯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内职诸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内职诸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内职诸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内职诸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内职诸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内职诸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内职诸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内职诸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加严密化、系统化。在整个五代的变化过程中,以后晋为界限,前后王朝内职诸使的等级化现象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后晋之前主要以职务为主,后晋之后则主要以职阶为主。这种变化与整体内职诸使制度的外官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因而体现于内职诸使的外官化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诸司使 使 内职诸使 等级化 外官化
下载PDF
“使令句”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2-617,共16页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 "使令句"是上古汉语分析型致使的表现形式,"使"、"令"从使役性动词发展为致使标记是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变化。文章运用了NP1[±目的性],VP[±自主],NP2[±有生]、[±定指],NP1-NP2[±尊卑关系]以及整个构式表达[±未然]这六个语义特征分析了这一变化过程,以及"使令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语义特征分析可以展现词汇特征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历时层面,则体现为特征变化与相应的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令句 使 语义特征 语法化
下载PDF
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池昌海 凌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96,共6页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qu...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即使"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结构、语义的变化及语用表达的影响。"即使"的语法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语法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让步 连词 假设 语法化
下载PDF
“一介之使”再辨——兼谈量词“介”的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介之使 名词 量词
下载PDF
从朝集使到进奏院 被引量:17
8
作者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舍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集使 进奏院 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 政治制度 古代
下载PDF
连词“正使”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冀骋 徐朝红 《汉语学报》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中古汉语时期的连词"正使"不仅能够作让步连词,而且也能作假设连词和条件连词,其中假设连词和条件连词属于汉译佛经里特有的用法,让步连词的用法产生于东汉并在南北朝发展,一直沿用到明代,至清几近消亡。
关键词 汉译佛经 连词 “正使 发展
下载PDF
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志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8,共8页
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 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改革,庆历时期,宋仁宗继太祖之后第二次实行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二府军事决策机制调整的背后凸显出宋朝皇帝军事指挥能力下降的同时其治国的基本方略却得以巩固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宰相 枢密使 决策机制
下载PDF
假设连词“使”的语法化动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 马贝加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设连词 使 泛义动词 语法化
下载PDF
论金代宣徽使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卿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7,共13页
金代宣徽使的官名出现于太宗时期,宣徽院设立于熙宗天眷元年。宣徽使作为宣徽院最高长官,职权在不同时期逐渐扩展,相继辖属26个司局,职掌国家诸礼仪,总领内廷诸事务,并具有参议朝政,出使邻国等职能。已搜检出的41位金代宣徽使中,汉人、... 金代宣徽使的官名出现于太宗时期,宣徽院设立于熙宗天眷元年。宣徽使作为宣徽院最高长官,职权在不同时期逐渐扩展,相继辖属26个司局,职掌国家诸礼仪,总领内廷诸事务,并具有参议朝政,出使邻国等职能。已搜检出的41位金代宣徽使中,汉人、契丹、渤海外族人达22位,占居多数;宣徽使以荫补入仕为主,其次为归降与出职,亦有以科举或世袭入仕者;宣徽使出任前多曾在宣徽院或宣徽院辖属机构任职,离职后大多继续留任中央,有的甚至升任执政官,少数则转任地方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宣徽使 职掌 民族身份 入仕途径 职官迁转
下载PDF
论宋代公使库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70,共8页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在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角力中,公使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实际成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使 王安石变法
下载PDF
让步标记“虽使”的形成过程及其消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鑫 刘清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0年第5期22-27,共6页
让步复句是一类语义关系较为复杂的复句,本文主要以让步标记“虽使”的历时演变情况为切入点,分析让步复句关联标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消亡,认为语言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虽使”这一类词语得以成为让步标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讨论和分析... 让步复句是一类语义关系较为复杂的复句,本文主要以让步标记“虽使”的历时演变情况为切入点,分析让步复句关联标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消亡,认为语言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虽使”这一类词语得以成为让步标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讨论和分析了让步复句分句间的语义关系、让步标记搭配模式以及现代汉语中“虽使”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步复句 关联标记 “虽使 重新分析
下载PDF
论古代汉语名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忠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0-54,共5页
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 ,主语决定了动宾关系的建立、主语的约束力决定了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动宾关系含有动态变化意义的句子是... 名词活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各有不同的特点。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句子里 ,主语决定了动宾关系的建立、主语的约束力决定了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是否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动宾关系含有动态变化意义的句子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宾关系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而且只是一种主观类属关系的句子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动宾关系
下载PDF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妈祖信仰的流传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希国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之封,是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学界也基本认定妈祖显圣救助赴高丽使团路允迪一行这一事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第一手资料,证明《圣墩祖庙重...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之封,是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学界也基本认定妈祖显圣救助赴高丽使团路允迪一行这一事件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以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为第一手资料,证明《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记的妈祖在海上显圣护佑北宋使团这件事是不可信的,这应该是妈祖信仰者的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妈祖信仰
下载PDF
也说“即使”
17
作者 杨德峰 范麾京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第3期81-89,共9页
通过语料统计,文章发现与"即使"搭配的副词、连词以及"即使"的位置、引导的分句的位置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即使"引导的分句可表假言虚让,也可表实言虚让,但以假言虚让为最多;假言虚让中,又以理性假言虚... 通过语料统计,文章发现与"即使"搭配的副词、连词以及"即使"的位置、引导的分句的位置都存在着范畴化现象;"即使"引导的分句可表假言虚让,也可表实言虚让,但以假言虚让为最多;假言虚让中,又以理性假言虚让为主;"即使"以连接中性意义的分句最常见,积极和消极意义的也不少;"即使"构成的复句,两个分句逆向制约关系的最多,其次是非制约关系的,顺向制约关系的非常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使 连词 复句 范畴化
下载PDF
徭使与秦帝国统治:以简牍资料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3,共9页
秦代公务差旅称为徭使,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徭使的走行时间、住宿地点、口粮标准等。秦代质日类简牍显示徭使是地方吏员日常工作之一,他们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徭使在外,里耶秦简显示县署中有近一半的官员处于徭使状态。徭使的目的地多... 秦代公务差旅称为徭使,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徭使的走行时间、住宿地点、口粮标准等。秦代质日类简牍显示徭使是地方吏员日常工作之一,他们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徭使在外,里耶秦简显示县署中有近一半的官员处于徭使状态。徭使的目的地多在本郡范围或都城咸阳。徭使是秦代国家行政的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处理文书行政无法解决的具体政务,如校勘律令、地图,处理刑狱等。同时也是了解地方情况,加强社会控制的手段。徭使不仅是日常行政运转的需要,也显示了集权体制的权威。郡县制度为徭使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简 使 统治
下载PDF
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与制度渊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大坤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 辽朝共有北南二枢密院,但每一枢密院可以由两名或以上枢密使共同执掌。辽朝的知枢密院事实乃未经正授的枢密使,因此当辽朝同一枢密院内有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并立,实际上也相当于该枢密院同时受两位同级别长官管辖。辽朝枢密院一院多使现象的制度渊源来自于五代,一方面因袭了晚唐五代两名枢密使共同执掌枢密院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并推动了枢密院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密院 枢密使 辽朝 五代
下载PDF
“使”字句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文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4-66,共3页
现代汉语的教材往往把“使”字句当作典型的兼语句.但是,因为不同的“使”字句中“使”的含义并不相同,所以句子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本文把“使”字句分为A和B两类,其中A类“使”字句是兼语句,B类“使”字句不是兼语句.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法 兼语句 句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