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狀的性質及其演變 被引量:2
1
作者 包曉悦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3年第4期239-286,411,共49页
唐代官府内部使用的狀是一種與牒格式相似,但又有所區别的官文書。在唐前期,大量未設四等官的低級政治軍事機構没有資格使用解,即以狀作爲主要上行文書。唐代後期,隨着官僚系統使職化的加深,使職僚屬采用狀作爲上行文書,推動了狀在唐後... 唐代官府内部使用的狀是一種與牒格式相似,但又有所區别的官文書。在唐前期,大量未設四等官的低級政治軍事機構没有資格使用解,即以狀作爲主要上行文書。唐代後期,隨着官僚系統使職化的加深,使職僚屬采用狀作爲上行文書,推動了狀在唐後期使用範圍的急劇擴大,其在政務運作中的地位和影響也日漸加深,爲入宋以後替代解成爲主要上行文書奠定了基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官文書 使職僚屬
下载PDF
领导层设置制度史探:制衡、效率与协同
2
作者 李宜春 张静冉 《中国人事科学》 2023年第12期84-92,共9页
权力制衡、提高效率与合力协同,是领导层设置时重点遵循的三个原则,对三个原则的不同侧重,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领导层。独任制和包含正副职、强调正职权威的领导层设置,主要侧重效率的原则;不包含正副职和委员会色彩较重的领导层设置,主要... 权力制衡、提高效率与合力协同,是领导层设置时重点遵循的三个原则,对三个原则的不同侧重,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领导层。独任制和包含正副职、强调正职权威的领导层设置,主要侧重效率的原则;不包含正副职和委员会色彩较重的领导层设置,主要侧重合力协同或互相制衡的原则。许多差遣色彩浓重的地方机构,通常没有正副职之设。在历代正式机构中和差遣形成的宰相机构中,常有正副职之设。对于副职与其他非主要领导的权力,可以从知情权、议事权、联署权、分工权与相对独立决策权、上述权等方面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官制 领导层 正副职 独任制 委员会制 使职差遣
下载PDF
复旧与延新:唐德宗年间的两次罢免财政使职探析
3
作者 秦菲 肖地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唐代前期的财政系统是尚书省领导下的部寺体制,玄宗之后由于统治形势的变化等问题,财政系统逐渐使职化.德宗年间发生过两次罢使和还职尚书的财政改革,两次罢使都是出于收纳使职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和回归旧制的政治考虑,但在复旧心态和政... 唐代前期的财政系统是尚书省领导下的部寺体制,玄宗之后由于统治形势的变化等问题,财政系统逐渐使职化.德宗年间发生过两次罢使和还职尚书的财政改革,两次罢使都是出于收纳使职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和回归旧制的政治考虑,但在复旧心态和政治保守主义等因素影响下改革止步于回归旧制.两次罢使在旧制已废、使职新制优势明显的因素下都以复使告终,此后唐代财政系统继续发展成了三司理财格局.制度变迁是势之必然,制度改革要有高远的政治眼光和敏锐的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德宗年间 财政使职 罢使 回归旧制 非制度化
下载PDF
唐代史籍中所见“使职”考
4
作者 王博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3期32-34,共3页
常用于唐代职官制度研究中的“使职”一词在唐代史料中偶有记载,且含义与当代唐史研究成果中“使职”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经过辨析后可以发现,唐代史料中记载的“使职”的含义共有三种:专指作为长官的某一种使、使府僚佐与使者僚佐;其... 常用于唐代职官制度研究中的“使职”一词在唐代史料中偶有记载,且含义与当代唐史研究成果中“使职”概念的含义不尽相同。经过辨析后可以发现,唐代史料中记载的“使职”的含义共有三种:专指作为长官的某一种使、使府僚佐与使者僚佐;其中用例最多的含义为使府僚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使职 词汇含义 历史语境
下载PDF
隋朝使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宁志新 张留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83-88,共6页
隋朝的使职计有十一种,设置次数频繁,充使的官员很多。与前朝相比,出现了使职久设不废、相互兼充等新的特点,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执掌地方诸州(郡)军政大权的使职,一改过去那种使职只是临时差遣、了解民情的格局。究其原因,是与隋... 隋朝的使职计有十一种,设置次数频繁,充使的官员很多。与前朝相比,出现了使职久设不废、相互兼充等新的特点,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执掌地方诸州(郡)军政大权的使职,一改过去那种使职只是临时差遣、了解民情的格局。究其原因,是与隋朝罢郡为州,在地方实行州(郡)、县两级制密不可分。隋朝使职的设置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 使职 设置特点
下载PDF
学术职业的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丽君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6期148-154,共7页
19世纪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使职业学者阶层得以形成。他们不仅在大学的学科制度中获得支撑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 ,而且形成了学者阶层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而随着人类从“小科学”时代进入“大科学”时代 ,大学职能的进一步分化使学术职... 19世纪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使职业学者阶层得以形成。他们不仅在大学的学科制度中获得支撑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 ,而且形成了学者阶层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而随着人类从“小科学”时代进入“大科学”时代 ,大学职能的进一步分化使学术职业发生转型。学术职业的传统和特有的价值理念与无情的现实使学术职业充满矛盾。在当代 ,大学教师任命的方式、职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职业 现代大学制度 “大科学” 教师管理制度 大学教师 学科研究 学科制度 阶层 使职 职务
下载PDF
辽代理农使职考略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国庆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6,共7页
辽制仿唐,设有各类使职官,其中管理农耕事务的使职,既有专业理农的"劝农使"、"屯田使"和"营田使"等,也有兼理农事的"节度使"、"安抚使"、"统军使"、"观察使"等... 辽制仿唐,设有各类使职官,其中管理农耕事务的使职,既有专业理农的"劝农使"、"屯田使"和"营田使"等,也有兼理农事的"节度使"、"安抚使"、"统军使"、"观察使"等。专业的理农使职均非单独授之于人,而是由他职如"节度使"、"知某州军州事"等兼任之,且于《辽史·百官志》等正史文献中不载,仅见于辽代石刻资料中。有辽一代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原因之一,即与辽代各类理农使职官们在劝农课桑、组织屯田及营田活动方面的精心和敬业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理农使职 农业经济 石刻资料
下载PDF
试论唐中后期法制的废弛——以“宫市”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民 姚上怡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9,共4页
唐中后期,法制逐渐废弛,"宫市"的产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其表现有三:首先,大量使职(包括宫市使)的设立使相关国家机构虚置,使职又难于监督,因此,破坏了原有官制。其次,宦官在宫市活动中,假借君主制敕、违反市... 唐中后期,法制逐渐废弛,"宫市"的产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其表现有三:首先,大量使职(包括宫市使)的设立使相关国家机构虚置,使职又难于监督,因此,破坏了原有官制。其次,宦官在宫市活动中,假借君主制敕、违反市场管理制度及交易规范、挟势乞索,公然违反法律,却没有受到应有制裁,使相关法律成为空文。最后,君主制敕地位不断提高,干扰了法律的施行;且常常代替律文,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中后期 宫市 使职 君主制敕
下载PDF
汉唐财政职官体制的三次变革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汝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汉唐间中央财政职官体制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东汉,由少府和司农分别理财演变为司农统一理财,可看作是财政领域一次迟到的封建主义变革。第二次变革,曹魏开始,隋唐之际完成,司农理财演变为户部理财,是皇帝以近弥侍臣取代三公职权... 汉唐间中央财政职官体制的第一次变革,发生在东汉,由少府和司农分别理财演变为司农统一理财,可看作是财政领域一次迟到的封建主义变革。第二次变革,曹魏开始,隋唐之际完成,司农理财演变为户部理财,是皇帝以近弥侍臣取代三公职权在财政领域的表现。第三次变革,是唐中期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户部理财演变为使职理财。使职理财持续三百多年,起过积极作用,具有历史的正当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室财政 国家财政 司农理财 户部理财 使职理财
下载PDF
唐后期财经官僚选拔标准的变化与社会贤能观念之变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唐后期 ,随着使职理财制度的确立 ,财经官僚的选任标准发生了由首重德行到首重才能的变化 。
关键词 财经官僚 选拔标准 社会贤能观念 唐唐后期 使职理财制度 德行 才能
下载PDF
两宋招讨使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欢欢 左海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1-68,共8页
招讨使为军事使职,主要掌招抚、征讨寇盗贼盗事,历经唐、五代、两宋及辽金时期。在唐、五代时期,一般为朝廷高级军政大员充任。北宋为防范武将,招讨使多由文臣充任。"将从中御"之策在南宋发生变化,招讨使也大多以武臣充任,并... 招讨使为军事使职,主要掌招抚、征讨寇盗贼盗事,历经唐、五代、两宋及辽金时期。在唐、五代时期,一般为朝廷高级军政大员充任。北宋为防范武将,招讨使多由文臣充任。"将从中御"之策在南宋发生变化,招讨使也大多以武臣充任,并有"便宜行事"之权。南宋确立了招讨使位宣抚使之下、制置使之上的位序,且大多为宣抚使与制置使的兼领,仅为冠以"招讨"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招讨使 军事 使职
下载PDF
使职设置与唐代地方行政级制的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景遐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0,共5页
唐地方行政级制伴随着一系列使职的设置与发挥作用而发展演变。初唐在正常官制之外临时差遣巡察、安抚等特使 ,对两级行政制带来的问题进行补救 ;玄宗时按道广置采访等使 ,使职已具有较广泛具体的行政实权 ;中晚唐节度、观察等使常设化... 唐地方行政级制伴随着一系列使职的设置与发挥作用而发展演变。初唐在正常官制之外临时差遣巡察、安抚等特使 ,对两级行政制带来的问题进行补救 ;玄宗时按道广置采访等使 ,使职已具有较广泛具体的行政实权 ;中晚唐节度、观察等使常设化、固定化 ,道 (方镇 )成为实际一级行政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使职 行政 级制 演变
下载PDF
略论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6,共7页
唐代前期的外交管理体系已趋完善成熟,三省六部九寺制度下的外交管理机构分工细致,配合严密。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使职差遣制度盛行,原有的外交管理机构尚书主客司和鸿胪寺变为闭简部门,由宦官把持的鸿胪礼宾使,控制了鸿胪寺和... 唐代前期的外交管理体系已趋完善成熟,三省六部九寺制度下的外交管理机构分工细致,配合严密。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使职差遣制度盛行,原有的外交管理机构尚书主客司和鸿胪寺变为闭简部门,由宦官把持的鸿胪礼宾使,控制了鸿胪寺和礼宾院的实权,客省使把持了客省,从而控制了外交管理之实权。虽然唐前期奠基于三省六部九寺职官体制之上的外交主管机构与关涉机构并未废止,但其职权已被各种使职差遣所取代,形成了一种皇帝和中书门下直接指挥之下的由各种使职差遣具体贯彻执行外交政令与外交事务的新的外交管理体制。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对五代和北宋前期的外交管理体制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外交管理体制 宦官专权 使职差遣制度
下载PDF
护法运动后北洋政府南方使职职能政治化探析——以四省经略使和援粤副司令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迪香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护法运动期间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为了配合对南军事行动,前后设置了几批使职。其中,南方前线"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曹锟与"援粤副司令"吴佩孚反"使"为主,先是公开通电反战主和,继而擅自秘密与南方湘粤... 护法运动期间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为了配合对南军事行动,前后设置了几批使职。其中,南方前线"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曹锟与"援粤副司令"吴佩孚反"使"为主,先是公开通电反战主和,继而擅自秘密与南方湘粤桂护法军签订《救国军同盟草约》,干预政治。五四时期,吴佩孚公开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运动。次年,发展到擅自撤兵北归,以武力干预军国大政,从而走向军阀派系内争:直皖战争。其加速了民初军阀政治"督军团干政"模式转向经略使、巡阅使等军事寡头干政模式的进程,对民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四省经略使 援粤副司令 军人干政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幕府制度在宋代的转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秋根 周国平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119-150,共32页
一、幕府的职权及宋以前幕府发展概况幕府制度在中国源远流长,"幕府之幕"就是帐幕,将军出征时,以随地驻屯的营幕为办公之所,这个军事指挥部就叫幕府。有关"幕府"及其职权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并与李牧幕府紧密... 一、幕府的职权及宋以前幕府发展概况幕府制度在中国源远流长,"幕府之幕"就是帐幕,将军出征时,以随地驻屯的营幕为办公之所,这个军事指挥部就叫幕府。有关"幕府"及其职权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并与李牧幕府紧密联系在一起。《史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又云:"臣(指冯唐)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除《史记》外,有关李牧幕府的情况,宋人多有言及,如: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陕西转运使的范仲淹奏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制度 幕职 方镇 唐末五代 观察使 随军转运使 奏辟 知枢密院事 使职差遣 赵宋
下载PDF
民国前期使职的渊源、特点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迪香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 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大量设置使职,这些使职名称远法隋唐,近效宋明;其职能接近于晚唐与五代。使职职能的行使对民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巡阅使制度对民国前期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军阀政治得以运行的核心制度之一。它对民国前期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制度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逆向的反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巡阅使 渊源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7
作者 陈自强 龙立军 王燕飞 《广西社会科学》 200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的产生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因素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力的需要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职官制度的自身因素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使职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产生的关键原因... 唐代职官制度之使职的产生是唐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因素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权力的需要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职官制度的自身因素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使职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产生的关键原因。唐代使职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固定性与系统性、主导性与重要性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职官制度 使职 原因 特点
下载PDF
实证研究的典型力作——《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读后
18
作者 陈双燕 黄纯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宁志新教授的新著《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是迄今为止关于隋唐使职制度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爬梳史料,对隋唐,特别是唐代的使职数量进行了新的统计,补充了... 宁志新教授的新著《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是迄今为止关于隋唐使职制度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爬梳史料,对隋唐,特别是唐代的使职数量进行了新的统计,补充了175个前人未统计出的唐代使职;二是考察了汉唐时期使职制度的沿革演变,将隋唐使职制度置于使职制度的演进历程中加以探讨。《隋唐使职制度研究》还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一是该书所体现的近年来日显珍贵的扎实朴素的实证研究风格;二是重视对各种使职的发展所寓含和反映的变化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篇)》 学术价值 学术特点
下载PDF
唐代宦官使职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忠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唐代出现大量的使职差遣,是使职制度的发生期,其中有以朝官担任的使职,也有由宦官担任的使职,后者又可以分为内诸司使和其他由宦官使职。对于唐代宦官使职制度与内侍省的形成及运作,这篇论文提供了相关问题系统的相关研究及评论。
关键词 唐代宦官 使职 内诸司使 内侍省
下载PDF
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现状及法律保障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颖 《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实行股份合作制,一定程度上使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得到了较切实的保障,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探索和研究。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践中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企业 职工民主管理 利得 权利 实行 问题 法律保障 民主管理权 立法建议 使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