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明代青花瓷香炉综述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明璟
-
出处
《南方文物》
1993年第4期81-85,共5页
-
文摘
香炉,为烧香之器具,其用途最初可能是焚香熏衣、辟邪去味。《汉官典职仪式选用》载:“尚书郎、女侍史二人洁衣服,执香炉烧熏。”谢惠连《雪赋》云:“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杨清曲”。汉太子宫所用的博山炉或许是香炉之制的初创。据考古材料,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形制繁多,精致细巧;六朝时期的青瓷熏炉雕镂奇特;唐代越窑已有彩绘精细的瓷香炉。江西各地也出土有各式各样的瓷香炉,如都昌县宋嘉佑七年墓出土的菊花纹镂空熏盒。
-
关键词
博山炉
三足炉
越窑
女侍史
熏炉
弦纹
底径
菊花纹
白釉
折枝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闻者,史之流裔耳——浅说古代史著与古代新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孔祥科
-
出处
《新闻知识》
1986年第8期38-38,共1页
-
文摘
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蔡元培先生论新闻与历史的关系说:“余惟新闻者,史之流裔耳。古之人君,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非犹社会之新闻记某某谈话行动乎。”说明后人所谓史者,原本是古人记录下来的当时的新闻。唐朝的史学家刘知己说:“史者,当时之文也”;“史书者……皆记即日当时之事。”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每次接待宾客,酣饮高谈,屏风后面常有侍史专门记录他们的谈笑。后来专为皇帝写“起居注”的史官们也是“人主有命。
-
关键词
史记事
史记言
闻者
屏风后
刘知己
史著
侍史
蔡元培先生
生动感人
人物通讯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举高第”小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晨亮
-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5-75,共11页
-
基金
2021年度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东汉三公制研究”(Yxm2021066)。
-
文摘
“举高第”为东汉公府的察举科目之一。其应选者亦基本为公府自辟召之掾史,其标准因试守之制渐坏,出现了从“能”向“德”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公府掾史以“举高第”等察举科目补侍御史的制度,是因为御史台缺少“四百石”“三百石”两秩,三台的整体设计使御史台秩级缺陷产生巨大“作用力”,故不得不以公府掾史补充御史台之秩级“缺陷”,以达到三台官资相同之目的;察举制形成了较由辟召制形成的“府主——故吏”关系变为更高级的“举主——被举者”关系;东汉末年,“清流”三公举“清流”士人,“浊流”三公举“浊流”士人,三公拥有的察举之权沦为各政治集团扩大、巩固自身势力的重要工具。
-
关键词
东汉
辟召
察举
举高第
侍御史
-
Keywords
Eastern Han Dynasty
Bizhao(辟召)
Recommendatory systme
Jugaodi(举高第)
Shiyushi(侍御史)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烟霭馥馥 魏晋南北朝随葬陶瓷薰炉意趣
- 4
-
-
作者
武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国拍卖》
2022年第12期56-59,共4页
-
文摘
一、中国古代薰炉之流变薰炉解为燃香之器[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急就篇》颜注“薰者,烧取其烟以为香也”,孙机先生认为薰炉即香炉,文献中首见于《汉官仪》“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燻”。唐宋以后,行香之事渐繁,香具门类更增,薰炉和香炉始有分别。薰炉制器精巧,炉身封闭,有薰孔以出烟,多用为居室添香。香炉厚重无盖,常用之祭拜行礼。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见少量与后代香炉近似之物,然用途不确,故本文所述仅为体量小巧,以薰孔出烟的薰炉。
-
关键词
薰炉
魏晋南北朝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官仪
香具
《急就篇》
女侍史
香炉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