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煤岩系中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与油气勘探——以玛湖斜坡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
1
作者 孟祥超 周伯玉 +5 位作者 陈扬 马海龙 李亮 王科朋 林道峰 赵文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2-1226,共15页
含煤岩系中不同类型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及对邻近砂砾岩成岩成储效应的影响目前研究比较薄弱。基于野外露头、孢粉组合、井—震剖面、岩心相序、测井响应、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等资料,对研究区稳定厚煤层、局限薄煤层进行了差异沉积... 含煤岩系中不同类型煤层的差异沉积响应,及对邻近砂砾岩成岩成储效应的影响目前研究比较薄弱。基于野外露头、孢粉组合、井—震剖面、岩心相序、测井响应、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等资料,对研究区稳定厚煤层、局限薄煤层进行了差异沉积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以逆冲断裂I、II为代表的盆缘边界断裂复活及盆地基底的振荡性沉降,为研究区提供了厚层泥炭聚积、宽缓古斜坡背景—广覆式湖侵、阻碍沼泽排水—防止有机质氧化、降低河流梯度—弱化陆源碎屑干扰等四方面有利条件,在近湖盆区首次湖泛面附近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稳定厚煤层,显微组分指示其成煤沼泽一直保持较佳的滞水还原条件。局限薄煤层分布较零散,具较明显的相控特征,多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扇间/河道间等低能相带,显微组分指示其成煤沼泽存在局部滞水还原条件稍差的半氧化阶段。准同生期—早成岩期,煤系腐殖酸形成早成岩期长石粒内溶孔,溶蚀颗粒成分以富钙斜长石为主。溶蚀产物高岭石胶结物产状以紧贴颗粒的最内部环边为主,纯度高。长石颗粒溶蚀—高岭石充填—压塌缩聚作用形成高岭石完全拟颗粒、高岭石部分拟颗粒,前者纯度高,后者纯度较低。中成岩期,烃源有机酸形成中成岩期长石粒内溶孔,溶蚀组分以钾长石为主,溶蚀残留组分以钠长石为主。溶蚀产物高岭石胶结物产状以颗粒的外层环边或充填粒间孔隙为主,纯度较低。煤系腐殖酸对邻近的砂砾岩储层质量影响以抑制性为主,限定沉积相带、粒度条件下,稳定厚煤层垂向辐射厚度10~30 m,辐射带砂砾岩孔隙度减少2.3%~5.2%,渗透率减小(1.3~2.1)×10^(-3)μm^(2);局限薄煤层垂向辐射厚度3~8 m,辐射带砂砾岩孔隙度减少1.2%~3.5%,渗透率减小(0.8~1.9)×10^(-3)μm^(2)。高刚性颗粒含量是煤系砂砾岩储层原生粒间孔,尤其是准同生期—早成岩期煤系腐殖酸溶孔有效保存的前提条件,高岭石、硅质等溶蚀产物的迁出程度进一步制约着孔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岩系 侏罗系(j1b) 稳定厚煤层 局限薄煤层 煤系腐殖酸
下载PDF
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_1b_(2+3)层细粒储层沉积相研究
2
作者 瞿利明 《内江科技》 2016年第8期61-62,共2页
针对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 1 b2+3层储层沉积类型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储层沉积标志和砂体特征等手段确定了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为细粒辫状河沉积。研究发现: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储层顶部普遍发育煤层,... 针对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 1 b2+3层储层沉积类型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储层沉积标志和砂体特征等手段确定了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为细粒辫状河沉积。研究发现: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1 b 2+3层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储层顶部普遍发育煤层,煤的主要组分以高等植物为主,显示该层的形成环境为潮湿环境下的水上沉积;储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属近物源沉积;粒度分析资料显示该层形成环境以强水动力条件下的环境为主;取芯资料显示该层以块状层理和平行层理为主,小型层理较少,显示为高能的水动力条件。综合以上沉积特征发现,风城油田八道湾组J1b 2+3层储层沉积相为细粒辫状河相。针对储层岩性细的问题,详细对比了目的储层薄片特征,发现该层储层岩屑为变沉积岩岩屑为主,石英颗粒表面普遍存在粗糙和微裂隙发育的现象,说明储层母岩为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_1b 储层沉积 平行层理 辫状河 储层岩性 风城油田 成分成熟度 结构成熟度 近物源
下载PDF
煤层成因类型及对煤系砂砾岩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祥超 窦洋 +5 位作者 宋兵 陈扬 陈希光 李亚哲 彭博 易俊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8-1784,共17页
为探讨煤系砂砾岩中不同类型煤层的差异地质响应,及对邻近砂砾岩孔隙演化的影响,以野外露头、孢粉组合、井—震剖面、岩心相序、测井响应、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及三史(埋藏史—有机酸演化史—孔隙演化史)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基础,对... 为探讨煤系砂砾岩中不同类型煤层的差异地质响应,及对邻近砂砾岩孔隙演化的影响,以野外露头、孢粉组合、井—震剖面、岩心相序、测井响应、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及三史(埋藏史—有机酸演化史—孔隙演化史)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基础,对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砂砾岩中发育的早湖侵期广覆式煤层、高(低)位期局限式煤层进行了综合比对,认为在压实减孔最强烈的准同生—早成岩期,早湖侵期广覆式煤层正值煤系腐殖酸排酸高峰,对邻近砂砾岩储层储集渗流性能的影响整体以抑制性为主,高刚性颗粒含量利于孔隙保存。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地区八道湾组发育早湖侵期广覆式煤层、高(低)位期局限式煤层2种成因类型。早湖侵期广覆式煤层发育于湖侵体系域TST早期,煤质均一,上覆砾质强陆源阻断沉积,与顶板层之间呈相序突变接触。其分布受控于以逆冲断裂Ⅰ型、Ⅱ型为代表的盆缘边界断裂复活及盆地基底的振荡性沉降,主要分布于近湖盆区首次湖泛面附近,测井响应为极高RT、低DEN、低GR;高(低)位期局限式煤层发育于低位体系域LST、高位体系域HST中期,煤质不纯多夹于静水细粒沉积中,与顶板层、底板层之间多呈现为相序渐变接触。其分布具较明显的相控特征,多分布于水动力较弱的扇间/河道间等低能相带,测井响应为较低RT、较高DEN、较高GR。煤系腐殖酸、烃源有机酸形成的长石粒内溶孔、高岭石胶结物、高岭石完全拟颗粒、高岭石部分拟颗粒等成岩产物在赋存产状、元素组分等方面差异明显。高刚性颗粒含量是煤系砂砾岩储层孔隙有效保存的前提条件,高岭石、硅质等溶蚀产物的迁出程度进一步制约着孔隙的有效性。优质储层区带优选应重点关注高刚性颗粒含量区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高水动力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砂砾岩 侏罗系(j_(1)b) 早湖侵期广覆式煤层 高(低)位期局限式煤层 煤系腐殖酸 高岭石拟颗粒
原文传递
直脉蝎蛉科(昆虫纲长翅目)3个异物同名和1个种的修正(英文)
4
作者 洪友崇 郭新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4,共7页
1996年,张海春发表《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直脉科(昆虫纲)昆虫化石》一文[古生物学报,35(4):442-494],共有5个新种和5个老种,其中1个老种定为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7),包含3个标本:①NIGP126378(92-T-22/K1),②NIGP126377(58... 1996年,张海春发表《新疆准噶尔盆地中生代直脉科(昆虫纲)昆虫化石》一文[古生物学报,35(4):442-494],共有5个新种和5个老种,其中1个老种定为Mesopanorpa obscura(Martynov,1927),包含3个标本:①NIGP126378(92-T-22/K1),②NIGP126377(58SK15/K3),③NIGP126376(92-T-22/K3)。另1个标本NIGP126379(93-HE-2K1,2)定为Protorthophlebia latipennis Tillyard,1933。笔者在研究长翅目化石的过程中,发现张的4个标本系异物同名,前3个标本即:①NIGP126378号标本勉强修订为1个近似种P.(Protorthophlebia)aff.obscura(Martynov,1925)Martynov,1927;②NIGP126377号标本修订为新名种Protorthophlebia(Protorthophlebia)badouwanica nom.nov.;③NIGP126376号标本,由于这个标本脉序结构与副蝎蛉科Para-choristidae Tillyard,1937的脉序特征相同,已被修订为另一个属、种Junggarochorista tuzigouensis Hong,2009[13],已转移归入该科。④另1个标本NIGP126379号标本被修订为新名种P.(Protorthophlebia)karamayiensis nom.nov.。上述被修订后的新名属、种在本文中作了必要的重新描述。修订的标本,都根据张海春论文中原标本照片显示的脉纹特征和文字描述。所修订学名的原标本均按原文的记录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脉蝎蛉科 原直脉蝎蛉属 异物同名 副蝎蛉科 (j1b)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