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号学视域下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策略——以宣传片《杀不死的石家庄》为例
1
作者 马伊宁 《视听》 2024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致力于打造“中国摇滚之城”的河北省石家庄市以视频《杀不死的石家庄》破圈,通过共情传播打造城市名片,开辟出城市文化形象的差异化竞争之路,也为城市文化形象创新传播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政府利用文化符号的意义塑造城市品牌和IP产业... 致力于打造“中国摇滚之城”的河北省石家庄市以视频《杀不死的石家庄》破圈,通过共情传播打造城市名片,开辟出城市文化形象的差异化竞争之路,也为城市文化形象创新传播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政府利用文化符号的意义塑造城市品牌和IP产业链,提升城市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软实力;平台利用文化符号的内容传播力提升城市的独特内涵;媒介融合赋能文化符号,媒介技术促进符号消费;城市利用文化符号实现分众传播,避免囿于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城市文化形象 建构策略 共情传播
下载PDF
试论侗族文化符号的建构与传播
2
作者 赵蓉 《视界观》 2018年第06X期87-88,共2页
侗族文化符号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质,是体现侗族特质和精神的特殊涵义的标志.侗族文化符号的构建探索对于侗族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其构建方式包含传统性侗族文化符号的传承、提炼以及与异质性文化符号的冲突、整合、侗族文化符号的... 侗族文化符号具有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质,是体现侗族特质和精神的特殊涵义的标志.侗族文化符号的构建探索对于侗族地区的发展尤为重要,其构建方式包含传统性侗族文化符号的传承、提炼以及与异质性文化符号的冲突、整合、侗族文化符号的现代化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侗族文化符号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侗族的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推动侗族地区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文化符号建构传播
下载PDF
智媒时代文化传播中的特质挖掘与符号建构--一个方法论的描述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圣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3,共8页
智媒时代文化传播的发生逻辑不同于整体宣传模式和网络传播模式,它以社会成员普遍的文化参与为基础,通过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公共价值,避免外部主体和组织对传播过程的控制和塑造。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播公共性的实现... 智媒时代文化传播的发生逻辑不同于整体宣传模式和网络传播模式,它以社会成员普遍的文化参与为基础,通过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的公共价值,避免外部主体和组织对传播过程的控制和塑造。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播公共性的实现,需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文化传播的要素建设,尤其是其核心要素构成--文化特质与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特质的发掘而言,计算方法在议题设置、内容生产、智慧交互等方面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特质的发掘;对于文化符号的描绘而言,它与文化特质的发掘处于同一基础之上,计算方法有助于文化符号设计、传播轨迹描述和符号体系建设。建立在计算逻辑基础上的智媒时代的文化传播,融合了主体文化行为和文化传播的整体图景,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实现对内整合与对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文化传播 特质挖掘 符号建构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体育文化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鑫 郭迎清 《山东体育科技》 2020年第2期8-13,共6页
符号学是对文化现象意义解构与建构、传播与释义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使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愈加科学化。本文主要以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基础,对体育文化特点、形态分层以及系统性构建进行整体考量与符号学分析,并将... 符号学是对文化现象意义解构与建构、传播与释义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它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使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愈加科学化。本文主要以符号学三分法为理论基础,对体育文化特点、形态分层以及系统性构建进行整体考量与符号学分析,并将体育文化建构与文化符号设计相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系统性构建的准确与流畅性。依据体育文化系统性建构的发展定位与原则,规范体育文化建构策略与体育文化符号系统性设计过程,以促进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体育文化 建构 传播
下载PDF
安徽区域文化传播中的符号表征与意义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梦婷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17期15-15,共1页
符号的表征体系和意义建构在文化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区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竞争更应当注重符号的作用。安徽作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优势的地区,在区域文化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区域文化发展的内核动力,构建区域文化... 符号的表征体系和意义建构在文化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区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竞争更应当注重符号的作用。安徽作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优势的地区,在区域文化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区域文化发展的内核动力,构建区域文化品牌形象,是延伸区域发展的必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符号 意义建构 区域文化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传播语境中蒙古族文化符号建构研究
6
作者 海立艳 《新闻传播》 2021年第2期80-81,共2页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蒙古族文化符号作为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文化形式,对蒙古族文化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综合探究在新媒体语境下建构蒙古族文化符号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 蒙古族文化 文化符号建构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文化符号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9
7
作者 孔梓 宁继鸣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具体语境。罗兰·巴特的文化意指分析基本模式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剖析了文化符号与语境在横组合和纵聚合两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在这两个向度上,符号会按照具体语境的叙事结构和象征结构产生出特定的逻辑意义和象征意... 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具体语境。罗兰·巴特的文化意指分析基本模式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剖析了文化符号与语境在横组合和纵聚合两个向度上的互动关系。在这两个向度上,符号会按照具体语境的叙事结构和象征结构产生出特定的逻辑意义和象征意义,呈现多样化的意义。在跨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文化符号处于和不同文化语境的对话过程中,在不同语境中会存在不同的意义呈现,很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折射"现象,此时应遵照目标语境的横组合和纵聚合规则序化叙事结构和类比化象征结构,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文化符号与语境的有效互动,保证受众对文化符号意义的预期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文化传播 意义建构 文化意指分析
下载PDF
以食为媒:饮食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楠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4,共4页
在符号溢满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博弈实则是符号博弈。作为有着独特意义且优势明显的符号,饮食文化的普世性、地域性使之与国家形象有着天然的紧密连接,具有增进情感认同、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功能,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最佳突破点... 在符号溢满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博弈实则是符号博弈。作为有着独特意义且优势明显的符号,饮食文化的普世性、地域性使之与国家形象有着天然的紧密连接,具有增进情感认同、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功能,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最佳突破点。以食为媒,挖掘特色文化符号,整合多种渠道,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打破壁垒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为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国家形象 建构 传播 符号
下载PDF
融媒环境下红色文化的品牌建构与价值传播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婧 贾婧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45,共2页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 在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品牌的建构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已成为推动文化价值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传统红色文化形象,是具有深厚内蕴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的品牌塑造可以传播文化内涵,也是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和资源产业链完善的文化名片。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内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经历与历史实践中沉淀与积聚,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建构 人民革命战争 红色文化遗产 文化名片 价值传播 融媒体环境 品牌塑造 文化符号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的视觉文化符号创新——以北京冬奥会为例
10
作者 臧宁 马惠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1-64,共4页
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中国亮相世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再次给予世界惊喜,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冬奥会的会徽、奖牌、吉祥物、赛场建筑、服装设计等视觉文化符号在坚守中实现创新,在充分运用本土视觉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突破了本土地... 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中国亮相世界,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再次给予世界惊喜,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冬奥会的会徽、奖牌、吉祥物、赛场建筑、服装设计等视觉文化符号在坚守中实现创新,在充分运用本土视觉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突破了本土地域的局限,采用面向世界的、共通性的设计形象。其呈现的是本土视觉文化象征语义的时代演进,向世界传递着民族文化与审美价值的进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野来看,冬奥会的视觉文化符号通过倡导人的健康体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等精神建构起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中国理念、中国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充分的理解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夏季奥运会 冬奥会 健康体魄 视觉文化符号 精神建构 吉祥物 倡导人
下载PDF
叙事与符号表征:中央级主流媒体微视频对红色文化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佳丽 《东南传播》 2022年第1期26-29,共4页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近年来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多个国家重大纪念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生产、传播融媒体微视频,构建了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宏大景观。本文结合文化研究中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理论,通过对2016-2021年国家重大纪念日...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近年来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多个国家重大纪念日借助红色文化资源生产、传播融媒体微视频,构建了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的宏大景观。本文结合文化研究中斯图亚特·霍尔的表征理论,通过对2016-2021年国家重大纪念日节点上推出的中央级主流媒体的红色文化微视频进行抽样,解析中央级主流媒体对红色文化时代意义的叙事及符号建构过程。在叙事层面,中央级主流媒体通过微视频塑造了广义上人民共享的具有红色文化价值意义的时代英雄群像。在符号建构中,借助主导编码和自制解码的相互协调,构建了“自然化”“经典视听符号组合与联想”的符号表征实践。一系列传播图景使得红色文化传播实现政治信号的投射,镶嵌在红色文化符号上的社会秩序和理想信仰对社会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指引和规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文化表征 符号建构 融媒体传播
下载PDF
从人格化传播看“杨超越锦鲤形象”的符号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婉萩 《声屏世界》 2021年第5期109-110,共2页
人格化传播与流量明星的符号建构相辅相成,偶像形象符号建构是人格化传播的典型代表。文章从人格化传播角度,探析"杨超越锦鲤形象"的符号建构。从素人到明星,从明星到"锦鲤",再到"后期现代"的时代精神符... 人格化传播与流量明星的符号建构相辅相成,偶像形象符号建构是人格化传播的典型代表。文章从人格化传播角度,探析"杨超越锦鲤形象"的符号建构。从素人到明星,从明星到"锦鲤",再到"后期现代"的时代精神符号,三次飞跃完成了杨超越在大众心中的人格化形象符号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化传播 偶像符号建构 锦鲤文化 精神符号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侗族服饰文化传播研究
13
作者 卯会 马相龙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4期22-23,共2页
侗族是一个有着很悠久历史的民族,侗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侗族的服饰文化在符号意义下的作用不断地凸显出来,在大数据、互联网+和大旅游等文化传承背景下的侗族服饰文化的传播价值表现得更加明显,符号意义下的侗族服饰艺术作为国家级... 侗族是一个有着很悠久历史的民族,侗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侗族的服饰文化在符号意义下的作用不断地凸显出来,在大数据、互联网+和大旅游等文化传承背景下的侗族服饰文化的传播价值表现得更加明显,符号意义下的侗族服饰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各学界和业界学者的重视,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服饰 文化传播 新媒体 符号
下载PDF
基于文化符号对我国中小城市形象建构的解读——以日照市太阳文化为例
14
作者 孙浩 郑雅文 《东南传播》 2021年第5期87-90,共4页
每一座城因其自身社会实践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独特历史文化。城市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化、差异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凸显了城市的特色内涵。其在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 每一座城因其自身社会实践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独特历史文化。城市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化、差异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凸显了城市的特色内涵。其在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日照市太阳文化为典型的文化符号案例,解读太阳文化符号对日照城市形象整体建构的重要性,进一步探寻全媒体背景下我国中小城市形象建构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城市形象建构 太阳文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网络人设的符号化建构、表演及反思 被引量:17
15
作者 苏宏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1,共4页
网络人设因其具备符号价值成为当下一种流行广泛的网络文化消费现象,其符号化建构并非只是简单的网络娱乐,更是一种吸引消费者和粉丝的营销手段,具有操控性、“表演”等特征。网络人设来源于现实身份,但又区别于现实身份,其在网络空间... 网络人设因其具备符号价值成为当下一种流行广泛的网络文化消费现象,其符号化建构并非只是简单的网络娱乐,更是一种吸引消费者和粉丝的营销手段,具有操控性、“表演”等特征。网络人设来源于现实身份,但又区别于现实身份,其在网络空间中的符号表演带有很大的伪饰性与逐利性。在当代日益发达的消费社会中,网络人设是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现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不应忽略其逐利性弊端,而应加强监管和治理,倡导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设 符号建构 网络传播 文化消费 网络文化
下载PDF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对视觉文化传播的误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长虹 《传媒》 2007年第7期62-63,共2页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能指系统,视觉图像的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文字符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文化建构中的地位,视觉符号的存在与大行其道也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但视觉语言并不排斥文字思维,视觉文化也并非要与自然语言决裂,那些认为视...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能指系统,视觉图像的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文字符号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文化建构中的地位,视觉符号的存在与大行其道也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但视觉语言并不排斥文字思维,视觉文化也并非要与自然语言决裂,那些认为视觉传播将要和势必取代语言信息的视觉中心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传播 语言文字 误读 信息传播 文字符号 视觉图像 文化建构 视觉符号
下载PDF
李子柒短视频跨文化传播路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林浩 李菡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3期233-234,共2页
李子柒短视频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尝试,她用中国美食与世界"对话",以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真正触达海外受众。本文以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独特的内容生产... 李子柒短视频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创新尝试,她用中国美食与世界"对话",以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真正触达海外受众。本文以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独特的内容生产策略完成符号意义建构,成功对外输出的跨文化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TUBE 符号建构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从动能转化到势能提升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越明 《对外传播》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如何将文化“走出去”行为转化为文化“走进去”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借用物理学上的动能与势能理论,只有通过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关系建设,以及基于国内外受众文化接受心理的关系建构,“走出去”的动能... 如何将文化“走出去”行为转化为文化“走进去”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借用物理学上的动能与势能理论,只有通过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关系建设,以及基于国内外受众文化接受心理的关系建构,“走出去”的动能才能逐渐转化为“走进去”的整体势能。针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需求侧的三大难点,即“符号传播与价值观传播”、“创意传播与深度传播”、“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应运用比较思维、创意思维、长尾思维来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磁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动势能转换力,从而突破长期外宣工作的思维定势,以柔性力量促进文化交流、价值认同、理解互通,推动中国智慧在国际平台上实现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维 行为转化 外宣工作 文化交流 弹性势能 关系建构 符号传播 共同难题
下载PDF
“北京八分钟”表演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19
作者 彭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13期42-44,共3页
奥运会八分钟表演作为一个国家的“微缩景观”,是提供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一个提前亮相的国际舞台,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行为。文章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对奥运会“北京八分钟”表演进行内容分析。在文化符号选取上,“北京八分钟”... 奥运会八分钟表演作为一个国家的“微缩景观”,是提供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一个提前亮相的国际舞台,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行为。文章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对奥运会“北京八分钟”表演进行内容分析。在文化符号选取上,“北京八分钟”表演为避免“文化折扣”,倾向于选择世界认同的中国符号;在传播动机上,将先进科技和传统表演相结合,塑造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在对外传播效果上,“北京八分钟”这样一场视觉奇观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真实与想象、日常生活和繁荣经济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重塑了“他者”对“我者”的认知,使中国的形象认同建构在仪式表演过程中不断得到认识上的涵化,取得了很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符号 文化传播 奥运会 “北京八分钟” 形象建构
下载PDF
论《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符号建构与身份认同的失衡与反思
20
作者 苏陶然 《东南传播》 2018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变迁的缩影。饮食文化的传播,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必须保持饮食符号选择建构与身份认同的一致与平衡。作为美食类纪录片经典的《舌尖上的... 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变迁的缩影。饮食文化的传播,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必须保持饮食符号选择建构与身份认同的一致与平衡。作为美食类纪录片经典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却在文本符号建构与身份认同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具体表现为文本符号建构与文化规约的严重错位、文本符号选择与"他者"化身份对立过于凸显等。最后本文对这一失衡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在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中,我们不仅要遵守日常文化规约,同时应平等客观看待中西、城乡多元文化的共存与融合,避免"他者"化的二元对立与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文化认同 符号建构 失衡 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