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的供血类型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宗恩 张承勋 +1 位作者 庞闽厦 孙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供血类型 介入治疗 临床意义 综述
下载PDF
国人冠状动脉供血类型及其各支发病情况
2
作者 王久成 刘亚莉 +1 位作者 李旭 李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心肌各部位的供血来源与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密切相关,所以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冠状动脉分布有三、四、六型等多种分类法,所采用的手段如解剖法、连续切片法、透明法、X照射法等各有不同,所以结论也不一致〔1... 心肌各部位的供血来源与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密切相关,所以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冠状动脉分布有三、四、六型等多种分类法,所采用的手段如解剖法、连续切片法、透明法、X照射法等各有不同,所以结论也不一致〔1、2〕。目前多采用右冠状动脉优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病理 预后 供血类型
下载PDF
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婴幼儿肝血管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国勋 孙静涛 +1 位作者 杨琦 李光民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婴幼儿肝血管瘤(IHH)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8例IHH患儿资料,其中肿瘤直径<5 cm且无明显不良症状的患儿14例行保守治疗,肿瘤直径≥5 cm的... 目的 探讨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婴幼儿肝血管瘤(IHH)效果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8例IHH患儿资料,其中肿瘤直径<5 cm且无明显不良症状的患儿14例行保守治疗,肿瘤直径≥5 cm的患儿94例拟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根据肿瘤供血类型不同将行介入治疗的患儿分为富血供型(n=34)、中等血供型(n=40)和乏血供型(n=20)。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不同供血类型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n=63)和无效组(n=3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IHH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血供组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等血供组、富血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乏血供组缓解率显著小于其他两组(P<0.05);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的瘤体缩小率和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依次减少(P<0.05)。无效组的肿瘤数目≥2个、肿瘤供血动脉多支、乏血供型、多次介入、无超选插管患儿占比大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数目≥2个、肿瘤供血动脉多支及乏血供型是导致肝血管瘤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乏血供型相比,富血供型和中等血供型IHH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疗效更佳;肿瘤数目≥2个、肿瘤供血动脉多支及乏血供型是导致IHH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瘤 婴幼儿 动脉介入栓塞术 类型 疗效
下载PDF
血供类型对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3年疗效的影响
4
作者 韩廷超 王忠 +2 位作者 申梦圆 唐梦歌 余进松 《肝脏》 2023年第7期833-836,共4页
目的研究血供类型对肝血管瘤(HL)患者介入栓塞后3年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供类型分为A组(富血供,n=25)、B组(中等血供,n=28)与C组(乏血供,n=22)... 目的研究血供类型对肝血管瘤(HL)患者介入栓塞后3年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H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供类型分为A组(富血供,n=25)、B组(中等血供,n=28)与C组(乏血供,n=22),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治疗,随访3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的临床疗效、病灶最大直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各时点病灶直径均显著缩小,其中A组[(9.41±1.81)、(5.71±0.94)、(2.91±0.26)、(2.74±0.21)cm]、B组[(9.52±1.87)、(5.87±1.03)、(3.29±0.38)、(2.89±0.27)cm]、C组[(9.39±1.87)、(7.17±1.55)、(6.53±0.78)、(6.15±0.63)cm(P<0.05)];术后不同时点疗效比较,A组(64.00%、80.00%、88.00%)、B组(64.29%、67.86%、78.57%)均高于C组(22.73%、31.82%、31.82%),术后病灶直径A组、B组均小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均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疼痛等一般并发症,富血供组出现肝损伤2例,肝脓肿1例;中等血供组出现肝损伤2例,胆道损伤1例;乏血供组出现肝损伤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不同血供类型HL患者疗效不同,用于富血供型或中等血供型治疗时效果较好,但用于乏血供型时患者无明显变化,但血供类型未对HL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并发症及肝功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管瘤 介入栓塞术 肝功能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贝贝 任芳芳 郑莹莹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2期2050-2053,共4页
目的分析富血供型、中等血供型、乏血供型对肝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介入术后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血供类型HHC患者,富血供型30例、中等血供型30例、乏血供型30例,分别纳入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 目的分析富血供型、中等血供型、乏血供型对肝血管瘤经肝动脉栓塞介入术后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血供类型HHC患者,富血供型30例、中等血供型30例、乏血供型30例,分别纳入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3组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术后统计3组患者术后瘤体缩小、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及博来霉素碘化油用量。评定临床疗效、肝功能和微循环及并发症。结果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术后瘤体缩小、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供组患者博来霉素碘化油用量均高于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P<0.05)。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28/30、25/30、26/30)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富血供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低于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P<0.05)。术前3组患者D-D和PT水平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富血供组患者D-二聚体(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低于中等血供组、乏血供组(P<0.05)。3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4/30、6/30、5/3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能在保证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基础上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状态,并对富血供型患者肝功能改善最明显,建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管瘤 肝动脉栓塞介入术 瘤体缩小 动脉期强化 肝功能
下载PDF
肺癌血供类型与疗效的关系
6
作者 朴戈 吴长旭 +1 位作者 陈小林 凌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类型 支气管幼脉内灌流 药物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3 位作者 史晓林 李晓兵 郑晓玲 王悦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肿瘤新生血管形态特征与其DSA血供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198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间 ,我们两所医院手术切除前曾行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标本 32例。血管造影至手术切除时间为 13~ 70d ,平均 (31.9± 19.1)d。肿瘤直径为 2~ 2 3cm ,平均 (8.0 5± 6 .17)cm。对其DSA血供分型、肿瘤新生血管密度 (MVD)计数、肿瘤新生血管分型、肿瘤新生血管直径测量、梁索直径测量 ,并对观察指标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肝癌DSA血供与肿瘤新生血管分型呈正相关趋势 ;②MVD在乏血供组低于中等血供、富血供组 ;③新生血管直径、新生血管梁索直径比呈随HCC造影血供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结论 ①肝癌肿瘤MVD、形态及分布不均匀 ;②肝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其肿瘤新生血管特征是不同的 ,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分型 形态特征 DSA 肿瘤新生管密度 管造影 手术切除 管分型 直径测量 管特征 1988年 2002年 统计学分析 栓塞治疗 肿瘤直径 观察指标 管直径 肝癌肿瘤 发展规律 类型 MVD 正相关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功杰 杨立 +2 位作者 史晓林 盛复庚 乔鹏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HCC肿瘤微血管特征与其大小、细胞分化程度、DSA血供分型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对不同分化程度、大小、DSA血供分型肝癌的MVD、肿瘤微血管直径、肿瘤梁索直径、肿... 目的:探讨HCC肿瘤微血管特征与其大小、细胞分化程度、DSA血供分型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前做过血管造影且未做栓塞治疗的HCC标本32例.对不同分化程度、大小、DSA血供分型肝癌的MVD、肿瘤微血管直径、肿瘤梁索直径、肿瘤微血管梁索直径比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HCC生长,肿瘤微血管分型有增高的趋势(rs=0.55,P=0.001):肝癌DSA血供分型随肿瘤微血管分型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s=0.56,P=0.001);不同大小肝癌MVD不同,3-5 cm组肝癌的MVD最大,与≤3 cm及>5 cm组比P=0.005及P:0.016:随HCC 生长,微血管直径有增高的趋势;肿瘤MVD在乏血供、中等血供、富血供HCC中分别为45.34±21.18、69.50±54.18和61.56±38.94,乏血供组MVD明显小于中等血供和富血供组(P=0.014,P=0.031).肿瘤微血管直径、微血管梁索直径比有随HCC血供分级由乏血供至富血供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乏血供HCC肿瘤微血管直径明显低于富血供HCC(P=0.044),其血管梁索直径比明显低于中等血供和富血供组(P=0.017, P=0.008);富血供HCC与中等血供相比,MVD基本相似,而富血供HCC的微血管直径有大于中等血供HCC的趋势;MVD与肝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HCC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肿瘤微血管特征是不同的,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HCC的DSA不同血供类型之间有明显的肿瘤微血管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肿瘤微 原发性肝癌 形态特征 管直径 管特征 细胞分化程度 分型 HCC 管分型 MVD 统计学分析 DSA 栓塞治疗 管造影 手术切除 发展规律 类型 中等 生长 小肝癌 HCC 增高
下载PDF
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被引量:9
9
作者 柳志锦 巨积辉 +2 位作者 刘胜哲 唐林峰 金光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修复8例外伤后肢体存留创面患者。术前常规采用高频彩超行大腿外侧区穿支... 目的探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我们采用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修复8例外伤后肢体存留创面患者。术前常规采用高频彩超行大腿外侧区穿支定位。术中因双叶皮瓣穿支分布不均衡,采用三种类型供血方式切取、组合双叶皮瓣,其中5例为穿支共干+内增压型、2例为穿支共干+内增压+筋膜型、1例为穿支共干+筋膜型。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顺利存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顺利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弹性可、颜色与受区相近,边无明显瘢痕挛缩,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随访期内未出现破溃或溃疡。1例患者为瘢痕体质,虎口瘢痕轻度增生,虎口略小。结论采用多种类型混合型供血的双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可以根据术中的穿支分布情况做不同类型的供血组合,是双叶皮瓣穿支不均衡或变异时的必要补充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供血类型
原文传递
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长期随访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科峰 于长路 +3 位作者 孙诚 高忠嵩 宋德钊 王森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对比经肝动脉或门静脉介入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32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按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型(128例)、中等血供型(104例)、乏血供型(90例)及门静脉血供型(2... 目的:对比经肝动脉或门静脉介入治疗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324例肝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按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型(128例)、中等血供型(104例)、乏血供型(90例)及门静脉血供型(2例)4组,前3组采用经肝动脉栓塞,门静脉血供型采用经门静脉置管栓塞。对比分析各型血管瘤术中用药剂量、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段瘤体直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门静脉血供型仅有2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富血供型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剂量最多(11.2±2.7)ml,中等血供型其次(9.8±3.4)ml,乏血供型最少(4.7±2.4)ml。术后随访在3个月~3年,术后瘤体直径有差异,均是富血供型直径最小,中等血供型其次,乏血供型直径最大;乏血供型在各随访时间段肿瘤缩小程度都小于前2组。术后2~3年的治疗效果评价,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的显效+有效率几乎都达到100%,明显高于乏血供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瘤体缩小程度及疗效与肝血管瘤的血供类型都有明显的关系,富血供型瘤体缩小所需时间最短,富血供型及中等血供型长期随访疗效确切,优于乏血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瘤 介入治疗 栓塞 类型
原文传递
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树圭 邓军 武兴杰 《新医学》 2016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早期死亡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5年早中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例,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2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术后30 d内存活病例(50... 目的通过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早期死亡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近5年早中期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例,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2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术后30 d内存活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TACE次数、术前肿瘤有无假包膜、肝硬化CT分级、术中碘油用量、是否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肝癌动脉供血类型等8项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包将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TACE次数、术中碘油用量、是否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肝癌动脉供血类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癌动脉供血类型、既往TACE次数与早中期肝癌TACE术后早期死亡相关性较大(P<0.05)。结论肝癌动脉供血类型、既往TACE次数对早中期肝癌TACE术后短期死亡风险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早期死亡 肝癌供血类型
下载PDF
肝血管瘤血供类型对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尚天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40-40,共1页
探究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受到肝血管瘤血供类型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A组(6例,富血供)、B组(6例,中等血供)和C组(8例,乏血供)。比较三组术... 探究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受到肝血管瘤血供类型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A组(6例,富血供)、B组(6例,中等血供)和C组(8例,乏血供)。比较三组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瘤体缩小率。结果:术后三组TBiL、DBiL和ALT水平对比,有可比性(p>0.05);术后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瘤体缩小率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和富血供患者通过实施肝动脉介入治疗后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瘤体缩小率与乏血供患者相比显著偏高,但各项肝功能指标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介入术 管瘤 类型 影响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DS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旭东 陈方满 +2 位作者 汪国祥 汪和平 黄新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DSA表现,明确肿瘤血供情况,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分析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前的DSA图像,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同时收集原发性肝癌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肝转移瘤中,血供...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DSA表现,明确肿瘤血供情况,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分析6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前的DSA图像,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同时收集原发性肝癌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69例肝转移瘤中,血供丰富15例(21.7%),血供中等22例(31.9%),血供稀少32例(46.4%),部分病例呈混杂型血供;团块状染色13例(18%),蜂窝状32例(46%),结节状18例(25%),环状43例(61%),部分病例呈两种或以上染色方式;少数病例于动脉期无异常改变,仅在门静脉期显影染色;上、下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灶在血供类型、染色方式无差异;单、少结节组与多结节组在血供类型、染色方式上有差异。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常为多发病灶,以环形染色为主,右叶分布占优势;其DSA表现不一,诊断必须综合考虑;对于由门静脉供血的瘤体应通过间接门静脉灌注方式给药,对于血供稀少的瘤体应结合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消化道 DSA征象 类型 染色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