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为“画不出”,又是“活画出”:中国古代小说“拟画”评语之理论旨向探索
1
作者 侯小丽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李贽、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批评者常以拟于绘画的评语,赞美小说通过“明象”和“造境”所创造的“画感”特效。在这些小说批评者们看来,高明的小说家总是善于采取“以画明象”的策略,托出偏于尚实的人物“形...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李贽、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批评者常以拟于绘画的评语,赞美小说通过“明象”和“造境”所创造的“画感”特效。在这些小说批评者们看来,高明的小说家总是善于采取“以画明象”的策略,托出偏于尚实的人物“形”“貌”“态”与偏于虚拟的人物“声”“影”“情”。这些评语,大致包括“画出”“画也画不出”“画出无限不可画处”“活画出”等系列,大意指向发自作者的“写来如画”和发自读者的“写得如画”两个层面。一方面,小说批评者们惯用“画出”“活画出”等术语,强调小说实象描摹如诗似画、具体可感;另一方面,他们又惯于以“画也画不出”“画出无限不可画处”等评语,强调小说“虚象构拟”、难能可贵,连绘画艺术也难以企及。另外,“画不出”“活画出”系列评语还赞美了各种化虚为实、以实为虚等笔法,以及由各种意象叠加、组合而成的小说文本“画境”。尽管这些评语看似大同小异,甚至具有套话性,但其文论蕴涵却相当丰富。这些评语既关乎文本创构的“难易”传达之辩、“幻象”审美之理,又具有“言以明象”“明象尽意”“传象造境”“以画境为美”等理论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画论稗 比象批评 如画非画 画境 幻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