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依赖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瑛 李亮 +2 位作者 吉文岳 吴纯启 董延生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前景,近年来针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三重靶点再摄取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可能伴随的副作用─滥用与成瘾,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 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前景,近年来针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三重靶点再摄取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可能伴随的副作用─滥用与成瘾,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药物依赖性评价指导原则均要求对此类药物进行非临床依赖性评价,旨在对药物的依赖性潜力进行有效评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讨论了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及其依赖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建议借鉴FDA及EMA经验,加强我国对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非临床依赖性评价平台的投入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抗抑郁药物 依赖性评价
下载PDF
药物非临床依赖性评价相关法规及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6
2
作者 江维宁 董延生 +2 位作者 江涛 王晓菲 王全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831-1837,共7页
药物滥用与成瘾是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药物依赖性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对药物的依赖性潜力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具滥用和依赖潜力的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药物滥用与成瘾是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药物依赖性评价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对药物的依赖性潜力进行有效评估,并对具滥用和依赖潜力的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以保障安全用药。本文对美国和中国的药物依赖性评价的法规要求以及不同依赖性评价方法作简要概述,为指导相关创新药物研发和评价策略,制定合理评价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性评价 药物滥用 药物评价
原文传递
合成卡西酮类物质滥用及依赖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鹏 刘沫玄 +6 位作者 王优美 苏梦凡 马俊 王汝佳 刘志民 时杰 鲍彦平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9-93,98,共6页
1概述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7年度世界毒品报告,自2009年至今,世界范围内已报告的739种新精神活性物质(NPS)中有19%属于合成卡西酮类,多达140种。
关键词 合成卡西酮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 药物滥用 依赖性评价
原文传递
固定比率为10的大鼠吗啡静脉注射自身给药模型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贝贝 张欢 +1 位作者 谢行舟 邱云良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建立固定比率为10(FR10)的大鼠吗啡静脉注射(iv)自身给药模型。方法:先对20只雄性SD大鼠进行2种条件刺激程序下的食物训练,比较2种程序下训练效果差异,大鼠学会踏板后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手术恢复期过后以吗啡训练剂量(0.5 mg·... 目的:建立固定比率为10(FR10)的大鼠吗啡静脉注射(iv)自身给药模型。方法:先对20只雄性SD大鼠进行2种条件刺激程序下的食物训练,比较2种程序下训练效果差异,大鼠学会踏板后进行颈静脉插管手术,手术恢复期过后以吗啡训练剂量(0.5 mg·kg^-1·injection^-1)进行FR1模式下静脉注射自身给药的建立,2 h·d^-1,随后进行消退测试证明动物已经吗啡成瘾,接着恢复FR1自身给药行为后提升难度至FR10,FR10自身给药稳定后依次替换吗啡剂量为0.125,0.25,0.5和1.0 mg·kg^-1·injection^-1,每个剂量连续替换3 d,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测试。结果:20只雄性大鼠,在食物训练阶段的2种条件刺激程序下均有8只动物食物训练成功,但2种程序训练效果无明显差别;FR1自身给药阶段有13只动物成功建立FR1静脉注射自身给药行为和消退测试,并呈现出了明显的消退特点;FR10自身给药阶段有5只动物成功建立FR10静脉注射自身给药稳定行为并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剂量反应曲线。结论:通过FR1静脉注射自身给药行为的建立和消退,以及FR10静脉注射自身给药行为建立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分析,本实验初步建立了FR10模式下的静脉注射自身给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给药 吗啡 FR10 依赖性评价 食物训练
原文传递
固定比率食物强化法建立大鼠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
5
作者 张欢 李贝贝 +3 位作者 王舒哲 刘小珍 邱云良 陈华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建立固定比率为10(FR10)的大鼠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进行可卡因辨别效应和剂量关系的测试及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方法采用FR值逐渐递增1和每获得5次奖励FR值自动增加1的两种实验程序对32只SD大鼠进行食物训练,食物训练成功的大鼠... 目的建立固定比率为10(FR10)的大鼠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进行可卡因辨别效应和剂量关系的测试及半数有效量(ED50)测定。方法采用FR值逐渐递增1和每获得5次奖励FR值自动增加1的两种实验程序对32只SD大鼠进行食物训练,食物训练成功的大鼠给予可卡因10 mg·kg^(-1)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辨别训练;将辨别训练成功的大鼠依次给予可卡因0、0.1、0.5、1.25、2.5、5、10 mg·kg^(-1)进行替代测试,并计算ED50值。结果有27只大鼠食物训练成功进入到辨别训练阶段。采用FR值1、2、4、6、10渐进递增的程序,用时(27.2±2.9) d共19只大鼠辨别训练成功。用可卡因0、0.1、0.5、1.25、2.5、5、10 mg·kg^(-1)进行14只大鼠的替代测试,可卡因踏板反应百分数分别为(18.7±25.1)%、(2.1±4.0)%、(16.1±37.3)%、(36.4±45.9)%、(57.1±48.8)%、(74.3±41.0)%和(91.6±25.0)%,通过线性拟合求得可卡因ED50值为3.67 mg·kg^(-1)。结论成功建立FR 10可卡因药物辨别模型,可卡因0~10 mg·kg^(-1)诱导的辨别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ED50值为3.67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辨别学习 模型 动物 依赖性评价
原文传递
Safety evaluation of Dagangshan arch dam resisting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a rate-dependency anisotropic damage model 被引量:6
6
作者 DU RongQiang ZHANG Qing +1 位作者 CHEN ShiHai LIN G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to simulate the safe behavior of Dagangshan arch dam with a rate-dependency anisotropic damage model. This model considers the damage of asymmetry and anisotropy under cyclic loading of te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 to simulate the safe behavior of Dagangshan arch dam with a rate-dependency anisotropic damage model. This model considers the damage of asymmetry and anisotropy under cyclic loading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and it is used in the compiled finite element code.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used in the model can be identified from uniaxial static and dynamic experiments. Thereafter, it is used for analyzing damage and failure patterns of the dam subjected to water pressur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both asymmetry betwee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and anisotropy of damage. Severe damage regions of the dam reveal brittle and risky positions clearly. Meanwhile damage patterns show the failure trend and safety behaviors of the dam. These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that of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in DUT. The proposed model ma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amage patterns and potential failure mode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like the dam. And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dam can be figur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Dagangshan arch dam anisotropic damage failure criteria strain rate-dependency EARTHQUAKE unilateral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