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侠”释义及与“侠儒”之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蕾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儒侠”最初被用来指代儒士、侠士两类人。在宋代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及至明清,这一指代新意和人格气质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关注且被官方青睐,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理想化的人格、行为范式之一,之后又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成为民... “儒侠”最初被用来指代儒士、侠士两类人。在宋代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及至明清,这一指代新意和人格气质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关注且被官方青睐,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理想化的人格、行为范式之一,之后又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成为民族自强的理想化人格憧憬。与此同时,“儒侠”这种人格风尚也反映在叙事文学中,在小说中涌现出了一批儒侠形象,尤其在新派武侠文学的影响下,其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演变,最终汇聚成广义、狭义两种概念。“侠儒”虽然最初被用来区别于“儒侠”,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儒侠”的变体使用,两者都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 侠儒 流变
下载PDF
侠儒论:党锢名士的渊源与流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牟发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85,共22页
两汉士风及其主体历经数变。尚武、犯禁的战国卿相之侠,以聚养私剑、藏匿亡命为特征,见养、见匿者渐亦被称为侠,非徒因见养、见匿者亦有所养、所匿,主要还是因为养者、匿者与见养、见匿者已结合成一个利益相关的社会群体。秦汉之际及西... 两汉士风及其主体历经数变。尚武、犯禁的战国卿相之侠,以聚养私剑、藏匿亡命为特征,见养、见匿者渐亦被称为侠,非徒因见养、见匿者亦有所养、所匿,主要还是因为养者、匿者与见养、见匿者已结合成一个利益相关的社会群体。秦汉之际及西汉前期,闾里布衣之侠成批出现,根源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剧烈变化。当时的职业游侠以外于体制或反体制为其基本特征,体现为一种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人格和行为方式。西汉中后期,游侠群体出现由侠而儒的"变节",过程曲折往复,变节者往往未脱侠质,实为"儒侠"。两汉之际游侠儒教化大体完成,但侠风犹存。肇因于与宦官的权力斗争,深层次根源则是察举制度,致使士林由名节而苦节,形成侠气张扬的婞直士风及其主体——本文号为"侠儒"的党锢名士群体?婞直而权谋,从苦节到诞节,则是魏晋名士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剑 变节 侠儒
下载PDF
唐代侠义小说的侠儒结合
3
作者 徐超 马夫轲 《科教文汇》 2007年第14期181-182,共2页
唐代的侠义小说是唐代文人的侠客梦,是唐代小说中的奇葩,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唐代的风气和文化的发达使得唐代文人在创作小说时,将侠义小说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构筑了一个文人的侠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侠客被深深的打上了文人... 唐代的侠义小说是唐代文人的侠客梦,是唐代小说中的奇葩,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唐代的风气和文化的发达使得唐代文人在创作小说时,将侠义小说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构筑了一个文人的侠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侠客被深深的打上了文人的烙印,从而使侠客文人化,这些主要表现在:知遇之感、重视谋略、功成身退、怀抱经世之志、浓厚的浪漫色彩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小说 侠儒结合
下载PDF
以理节侠:《软羊脂》的儒侠风范论
4
作者 王淑君 杨宝春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康熙年间,孔府圣裔孔传鋕创作《软羊脂》,借儿女风情关联“贪官夺宝”和“忠奸斗争”故事,张扬市井平民的力量,传达出以义为重的伦理规范。在李兆骞、董叔明等人的侠义行为中,绿林豪侠常有的浓厚匪气、功利性和奴性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 康熙年间,孔府圣裔孔传鋕创作《软羊脂》,借儿女风情关联“贪官夺宝”和“忠奸斗争”故事,张扬市井平民的力量,传达出以义为重的伦理规范。在李兆骞、董叔明等人的侠义行为中,绿林豪侠常有的浓厚匪气、功利性和奴性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正义、秩序和独立人格的儒侠风范。其中宣扬的侠义精神包含着深刻的“以理节侠”思想和自觉的反“诲盗”意识,不仅是孔传鋕真性情的流露,也是他自觉的使命承担,体现出他关怀现实的一腔热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羊脂》 尊情重义 以理节 风范 风化意识
下载PDF
以儒兼侠:章太炎的侠客观
5
作者 王磊 《华夏文化》 2023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于侠的起源,中国近代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大概有墨家起源说、武士起源说、商贾起源说和儒侠相通说等,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崇儒侠相通之说的代表性学者。章太炎不仅在学理上对侠客、侠客精神和侠客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而且他... 关于侠的起源,中国近代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大概有墨家起源说、武士起源说、商贾起源说和儒侠相通说等,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推崇儒侠相通之说的代表性学者。章太炎不仅在学理上对侠客、侠客精神和侠客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而且他自身还是侠客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可以称之为以儒兼侠、知行合一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中国近代历史 客精神 知行合一 近代学者 践行者 客文化
下载PDF
从侠与儒的视角解读武德之“信”、“义”、“勇”及现代反思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献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40,共4页
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判断标准的确立。... 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判断标准的确立。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性格和心理特征。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将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儒 武德
下载PDF
明代知识人群体与侠盗关系考论——兼论儒、侠、盗之辨及其互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宝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8,191,共11页
从社会史或法律史的角度来说,儒、侠、盗在性质和意义上均有所区别。时至明代,侠客史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转向:一是"儒侠"与"儒盗"的出现,知识人日趋侠盗化;二是侠、盗之儒者化,其具体的表现则是"侠盗"的出... 从社会史或法律史的角度来说,儒、侠、盗在性质和意义上均有所区别。时至明代,侠客史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转向:一是"儒侠"与"儒盗"的出现,知识人日趋侠盗化;二是侠、盗之儒者化,其具体的表现则是"侠盗"的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侠、盗大唱赞歌,以及盗贼投身到儒家学者的讲学运动之中;三是侠客与盗贼出现一种互动的症候,即在侠客与盗贼之间,仅仅只有一线之隔。无论是儒者之侠客化乃至盗贼化,抑或盗贼之儒者化,无不都是明代"社会流动"加剧的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知识人 盗贼
下载PDF
《叶问》的儒侠形象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胡冬汶 马海燕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4期31-33,共3页
《叶问》重塑了传统武侠电影中"侠"者的形象,并通过还原真实生活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儒侠"形象,以神武不杀的仁者思想突显了中国儒家文化中"仁者"精神对叶问形象的影响与构建,使得影片不仅赢得了观... 《叶问》重塑了传统武侠电影中"侠"者的形象,并通过还原真实生活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儒侠"形象,以神武不杀的仁者思想突显了中国儒家文化中"仁者"精神对叶问形象的影响与构建,使得影片不仅赢得了观众对中国武术的尊重,也成就了叶问侠之大者的人格及身份理想。《叶问》最终实现了香港武侠电影新的突破,从多为关注动作设计转向对侠者人格和生命哲学的关注,这为我们理解中华武术中的"儒侠"提供了新的得以借鉴的影视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者 神武不杀 之大者
下载PDF
论唐代文人的儒侠互补意识 被引量:3
9
作者 严正道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31-134,共4页
在唐代,儒侠互补是文人普遍的意识。但它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初盛唐时期侠的意识占据上风,以侠对儒的主动补益为主,文人积极地、有意识地延侠入儒、以侠补儒。这种内儒外侠的形式,确保了文人在处理... 在唐代,儒侠互补是文人普遍的意识。但它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初盛唐时期侠的意识占据上风,以侠对儒的主动补益为主,文人积极地、有意识地延侠入儒、以侠补儒。这种内儒外侠的形式,确保了文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的平衡;中晚唐时期,侠风变质,儒家意识得到加强,以儒对侠的改造为主,文人不断引儒改侠、以儒并侠,李德裕义化侠的出现是唐人改造的最终结果,从此侠文化也走向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人
下载PDF
儒侠与都市: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流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5,共7页
20世纪初,儒侠精神的复兴与都市革命运动史无前例地相互交集,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儒学、墨学、西学交汇形成的现代儒侠文化,隐含着对道德理想主义和知行合一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儒学"宗派化"与无政府主义文化、民粹... 20世纪初,儒侠精神的复兴与都市革命运动史无前例地相互交集,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儒学、墨学、西学交汇形成的现代儒侠文化,隐含着对道德理想主义和知行合一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儒学"宗派化"与无政府主义文化、民粹思潮的交集塑造了现代"新人"。儒与侠的相互转化及其深刻的内在矛盾,折射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人格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都市化 知识分子 学宗派化
下载PDF
从“先甲集”看查继佐儒侠互补的人格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3-130,145,共9页
查继佐是海宁查氏家族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思想亦儒亦庄亦侠,纵横谈辩、文学艺事,亦无所不擅。但他最显著的人格精神体现为儒侠互补,这是由他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受的家族薰染和文化教育决定的。查继佐儒侠互补的人格结构非常明显地... 查继佐是海宁查氏家族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思想亦儒亦庄亦侠,纵横谈辩、文学艺事,亦无所不擅。但他最显著的人格精神体现为儒侠互补,这是由他在特定时空背景下所受的家族薰染和文化教育决定的。查继佐儒侠互补的人格结构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他前半生所作的"先甲集"诗歌中,他博大的政治胸襟、别样的悲悯情怀、犀利的批判精神、张扬的担当意识、侠义的务实之举,结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侠客的行为方式。查继佐后期人生也是其前期儒侠人格的合乎情理和逻辑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继佐 诗歌 《先甲集》 互补 人格结构
下载PDF
论鲁迅思想中的儒侠色彩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振文 韩燕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鲁迅先生思想是多元而又辩证统一的,在这多元的思想因素中就包含着儒侠思想。对于传统的儒学,鲁迅有着不自觉的承袭,而侠则是其儒学思想的行为外化。
关键词 鲁迅 传统文化 文化 思想 鲁迅小说
下载PDF
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三五义》 与法
下载PDF
儒家观念人物与儒家个性人物——金庸小说儒侠人物个性美的演进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雍生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71-174,共4页
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
关键词 金庸小说 萧峰 郭靖 家文化 古代文明 袁承志 杨过 家道德 义英雄传
下载PDF
清代侠义小说中的“儒”侠及其形象构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丽敏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清代的侠义小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于大量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书中的侠的形象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烙印。侠出身清白,内敛谦和,文采过人,追求一种道德的完美。他们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但遵循的是儒家发乎情止乎礼... 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清代的侠义小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于大量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书中的侠的形象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烙印。侠出身清白,内敛谦和,文采过人,追求一种道德的完美。他们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但遵循的是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婚恋观。他们回归于正常社会秩序,并承担了剿匪平叛、御辱保国的重任,表现出儒家知识分子的用世思想。这些影响了其后武侠小说的创作。侠对于自身道德、情感与责任的认识,对于民族、国家生存的关注,使武侠小说类型的品位得到提升,内涵更为丰厚,成为一种具备雅俗共赏的可能性的文学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义小说 家思想
下载PDF
儒侠文化视角审视下《老残游记》中老残形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创立了一个侠客义士的神话,塑造了具有儒家理想的隐侠老残,老残在行侠仗义时澄清了吏治。小说的写景叙事富有张力,情节设置衍生了角色张力,文学张力加深了老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化 视角 《老残游记》 老残 张力
下载PDF
章太炎《訄书·儒侠》思想评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兰慧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7-70,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訄书· 躬行 力为
下载PDF
儒侠互济的徽人精神——浅论汪道昆《太函集》中的士商形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瑾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明人汪道昆出身于徽州商人世家,又出入官场与文坛,其独特的经历和敏锐的眼光,使他在《太函集》中为徽人作传时特别突出了"儒侠"精神。"儒侠"这种受传统影响又能够勇于突破、求新求变的特质成为明代中晚期处于上升... 明人汪道昆出身于徽州商人世家,又出入官场与文坛,其独特的经历和敏锐的眼光,使他在《太函集》中为徽人作传时特别突出了"儒侠"精神。"儒侠"这种受传统影响又能够勇于突破、求新求变的特质成为明代中晚期处于上升时期徽人的重要品质,也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函集》 徽人精神
下载PDF
徐克新武侠电影之儒侠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守波 《云南电大学报》 2010年第4期42-44,共3页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克 新武电影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徐克新武侠电影之儒侠关系探究
20
作者 金守波 《东南传播》 2010年第7期114-116,共3页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克 新武电影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