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侠与侠文学的豪雄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二 被引量:2
1
作者 韩云波 《天府新论》 1993年第1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侠文学 豪雄特征 中国 文化 小说
下载PDF
论华夏传统“侠文学”的文化情韵
2
作者 张鹏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6-38,64,共4页
华夏传统"侠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拓展、阐释、升华而使"侠"这一颇具中国文化思辨痕迹的生命范式成为历史演进的审美标识并张扬于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故而"侠"这一独特的历史群体就为"温柔敦厚、淡... 华夏传统"侠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拓展、阐释、升华而使"侠"这一颇具中国文化思辨痕迹的生命范式成为历史演进的审美标识并张扬于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故而"侠"这一独特的历史群体就为"温柔敦厚、淡泊温馨、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儒、道、释主流文化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元素和性灵品行。即凭借行侠仗义、放纵不羁、浪迹江湖的现实途径追寻本真、体验自由、获得情趣,从而使华夏国人始终洋溢着自由、温馨、恬适的生命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传统文化 侠文学 文化情愫 生命韵味
下载PDF
中国武侠电影和侠文学的关系研究综述
3
作者 许兴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31-34,共4页
当前学界对武侠电影的研究相对透彻,对侠客、武侠小说、武侠文化等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按照散文、小说、诗歌、戏曲的分类标准对武侠文本加以梳理并研究的则非常之少,中国武侠电影对侠文学的改编、借鉴、促进和武侠文学对武侠电影的影响... 当前学界对武侠电影的研究相对透彻,对侠客、武侠小说、武侠文化等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按照散文、小说、诗歌、戏曲的分类标准对武侠文本加以梳理并研究的则非常之少,中国武侠电影对侠文学的改编、借鉴、促进和武侠文学对武侠电影的影响研究也不很多。目前对中国武侠电影和侠文学关系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电影 侠文学 互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人才价值观与古代侠文学主题
4
作者 王立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3-6,共4页
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人才价值观与古代侠文学主题王立风靡海外的武侠文学热波及大陆后,学界探讨侠文化起源多偏重秦汉游侠,笔者认为,古代侠文化体系建构很大程度上当归功于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尤其是侠的表... 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人才价值观与古代侠文学主题王立风靡海外的武侠文学热波及大陆后,学界探讨侠文化起源多偏重秦汉游侠,笔者认为,古代侠文化体系建构很大程度上当归功于魏晋六朝侠的功业意识,尤其是侠的表现欲以及人才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价值观 功业意识 侠文学 魏晋六朝 对后世的影响 三国志 魏晋南北朝 文化 建功立业 《水浒传》
下载PDF
江湖文化研究的新创获——评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江湖侠踪与侠文学》
5
作者 鲁子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8-28,共1页
海外大儒钱穆先生《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将中国社会分为四部分;城市、乡镇、山林、江湖.其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江湖文化交叉渗透在前三者之中,还以其对应着正统雅文化的特质,制约着通俗文学和平民心理.近年来,伴随着通俗文化热的兴盛... 海外大儒钱穆先生《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将中国社会分为四部分;城市、乡镇、山林、江湖.其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江湖文化交叉渗透在前三者之中,还以其对应着正统雅文化的特质,制约着通俗文学和平民心理.近年来,伴随着通俗文化热的兴盛,人们已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表层现象上,还在开始探究“通俗热”的深层心理动源.王立先生有关古代侠文学的这本新著,就追溯了武侠文学创作与欣赏的某些传统渊源,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文化心理的总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文化 侠文学 中国文学 主题学 雅文化 现代中国学术 通俗文学 侠文学 平民心理 江湖社会
下载PDF
侠文学中的自由性得失刍议
6
作者 马国星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侠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侠者本来天赋的自由性出现了"失"与"得"的相继性变化。对之加以探讨,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自由性在侠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侠文学 自由性 主题学 传奇 小说 政治环境
下载PDF
侠的负面与慕侠社会心理之失──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
7
作者 王立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5期4-12,共9页
侠的负面与慕侠社会心理之失──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侠,不仅是一类历史人物,也是个不断流动着的情感载体、文化意识,其意象凝聚着一个州深流长的侠文学主题。侠的反正统、倡个性、纵放不拘及民间性等等特质,使其固然有着人... 侠的负面与慕侠社会心理之失──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侠,不仅是一类历史人物,也是个不断流动着的情感载体、文化意识,其意象凝聚着一个州深流长的侠文学主题。侠的反正统、倡个性、纵放不拘及民间性等等特质,使其固然有着人们多所论及的不为邪恶折辱、以暴抗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侠文学 中国古代 《水浒传》 文化 民俗心理 角色期待 母题 平民意识 社会解组
下载PDF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
8
作者 王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93-96,共4页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王立侠,在中国古代是一类具有传奇性的特殊的历史与文学人物。他们那不凡身手、传奇想力、行为准则与人生信条,给复仇主题增加了不少正义之气和迷人风采。侠义与复仇两大主题有许多...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王立侠,在中国古代是一类具有传奇性的特殊的历史与文学人物。他们那不凡身手、传奇想力、行为准则与人生信条,给复仇主题增加了不少正义之气和迷人风采。侠义与复仇两大主题有许多相通互补处,以致于若没有复仇,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文学 中国古代 复仇主题 唐传奇 复仇手段 少年儿童 强中自有强中手 文学 复仇逻辑 相关母题
下载PDF
近代以来“侠文化”研究回顾
9
作者 胡海洋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6-94,111,112,共11页
“侠文化”是中国古代尚武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中国古代“侠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文学领域为主阵地,这是与该对象自身的特质,以及文学研究的习惯性言说理路相适应的。自近代“侠文化”受到学界关注伊始,形象分析就是核心切入点。在讨... “侠文化”是中国古代尚武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中国古代“侠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文学领域为主阵地,这是与该对象自身的特质,以及文学研究的习惯性言说理路相适应的。自近代“侠文化”受到学界关注伊始,形象分析就是核心切入点。在讨论“侠”形象之演变时,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侠”便自然而然成为用以提供论据的材料。尤其武侠小说研究,无论针对于某一作家(及其作品系列)的分析,还是对武侠小说源流嬗变情况的整体讨论,都不能脱离对于“侠文化”的历史描述。然而,目前仍缺乏系统的从“侠文化”本身出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综述 侠文学 小说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女复仇主题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6,共6页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历史与文学现象的背后,暗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生活与作品的联系实在还有着更悠远的心理线索。正是侠女复仇的文学主题原型,辐射着千百年来华夏之邦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将历史与文学、文本传播与接受效应融合一处,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与历时性脉络,吸引着人们为之发出不尽的赞叹与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赵娥亲 鬼魂 血亲复仇 侠文学 复仇者 刺客列传 历史与文学 复仇的文学
下载PDF
江湖文化与平民慕侠习俗——评《中国文学主题学——江湖侠踪与侠文学》
11
作者 贺立华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103-104,共2页
人类学家雷德斐(Robert Redfield)曾提出过“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e tradition)的区分,海外学者余英时也认为存在着两种中国文化,当相对于上层知识阶级的精英文化,则是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 人类学家雷德斐(Robert Redfield)曾提出过“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e tradition)的区分,海外学者余英时也认为存在着两种中国文化,当相对于上层知识阶级的精英文化,则是小传统或通俗文化,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一般人民。伴随着“武侠小说热”等逐渐繁盛起来的“通俗文学热”,人们开始进一步追索平民心理中一系列亚文化伦理的渊源,王立先生近百万字的宏著《中国文学主题学》就用了四分之一多的篇幅,对古代的江湖伦理、侠义崇拜,结合侠文学的一个个母题套路,进行了这方面的有益开掘。 一般认为,母题(motif)是叙事中最小的元件。主题学认为,若干惯常应用的母题构成了同类、相近题材的表现路,从而使文学所体现的文化传承性具体化、形象化。人们对温瑞安笔下的四大名捕无情、铁手、追命、冷血耳热能详,殊不知其来自清末小说《彭公案》第63回,所谓宋家堡招贤馆来了四位应招之人:“头名叫追魂,二宅叫取命,三名叫不怕,四名叫真狠。”然而这只是表层的借鉴袭用,更多的则是深层的观念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 中国文学 侠文学 江湖文化 通俗文学 小传统 文化伦理 文学作品 文化传承性 文学
原文传递
反思与践行:苏轼的侠义理念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立 黄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5,共6页
苏轼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大致表现有三:一是认为行侠仗义是人性的一种体现;二是游侠的出现是权力固化的社会现象,伦理规范已成为个体价值生发的禁锢;三是"文武并重"能够部分缓解个体生存的社会压力。宋朝的"重文轻武"... 苏轼对侠义精神的思考,大致表现有三:一是认为行侠仗义是人性的一种体现;二是游侠的出现是权力固化的社会现象,伦理规范已成为个体价值生发的禁锢;三是"文武并重"能够部分缓解个体生存的社会压力。宋朝的"重文轻武"策略,对列国纷争时期的侠客崇拜文化遗留有抑制作用,但无法改变社会颓势。"儒侠"是苏轼侠义观念的社会实践,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关,也与"因缘"佛法精神相联系。而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等构筑的正邪不两立、济善除恶模式及侠士男女的文人雅趣,还应上溯到苏轼的侠文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义精神 文化反思 还珠楼主 侠文学
下载PDF
男权视阈下的女侠传奇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芬霞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1,128,共4页
“侠”是一种具有崇高伦理价值的文化原型,女侠传奇出现在封建性男权中心社会与文化更趋巩固的唐朝,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女性意识,改写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卑弱的地位,然而,从女性主义维度审视和观照女侠文本,发现其实质仍是男性尚美遣... “侠”是一种具有崇高伦理价值的文化原型,女侠传奇出现在封建性男权中心社会与文化更趋巩固的唐朝,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女性意识,改写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卑弱的地位,然而,从女性主义维度审视和观照女侠文本,发现其实质仍是男性尚美遣兴、嗜奇猎艳的叙事文本。侠性遮蔽、剥夺了女性丰富多样的生命需求,使其成为满足男性心理需求、人格倾向、没有任何自我真实主体意识的“空洞能指”。在男权视阈下,女侠呈现出形象的概念化、命运的模式化和行为的陌生化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文学 节义 女性主义 男性意识
下载PDF
以性行侠,济困扶危——论《聊斋志异》中的女侠形象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茂福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侠乃侠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据有些学者研究,任侠思潮兴起于战国,渊源于墨侠。现存典籍中,“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从中虽不能断定他所指的侠究系何类人物,却可以知道侠具有的两个特征:即“... 侠乃侠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据有些学者研究,任侠思潮兴起于战国,渊源于墨侠。现存典籍中,“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从中虽不能断定他所指的侠究系何类人物,却可以知道侠具有的两个特征:即“习武”与“犯禁”。司马迁作《史记》,立《游侠列传》与《冲客列传》,开了侠文学的先河,此后便渐有描写侠客侠行的小说滋生出来。自唐传奇始,此类作品大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以性行 客形象 形象 侠文学 义小说 蒲松龄 霍女 社会暴力 作品
下载PDF
“中国侠文化属于平民文化”说质疑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立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0-163,共4页
中国古代侠文化并非仅仅局限于平民文化的范畴,其中既体现出平民意识,也包含有士大夫人格理想。最初的侠来自于贵族阶层的士,其后侠的身份才变得复杂起来。侠身份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侠的接受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促使古代侠文学在流传过... 中国古代侠文化并非仅仅局限于平民文化的范畴,其中既体现出平民意识,也包含有士大夫人格理想。最初的侠来自于贵族阶层的士,其后侠的身份才变得复杂起来。侠身份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侠的接受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促使古代侠文学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雅俗分化的现象,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模式。咏侠诗成为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传达心声的一种方式;侠义小说成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载体,二者共同负担起承传中国侠文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士大夫情怀 平民理想 侠文学 雅俗分化
下载PDF
武松的文化遭遇——兼谈“侠”的共轭现象与抛物线滑落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松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0-146,共7页
在中国古代,"侠"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抛物线状态,《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就武松本身而言,他又是一个英雄与反英雄"共轭"的艺术形象。因此,以"武松"的文化遭遇为例,进而研究中国... 在中国古代,"侠"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抛物线状态,《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就武松本身而言,他又是一个英雄与反英雄"共轭"的艺术形象。因此,以"武松"的文化遭遇为例,进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侠"文化现象,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松 文化遭遇 共轭 侠文学 抛物线
下载PDF
还珠楼主武侠小说灾害叙事的美学建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卫英 骆玉佩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灾害叙事是明清以来叙事文学一个非常活跃的主题,与鬼神等神秘崇拜关系密切[1]。民国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对灾害叙事有着特殊的偏爱,他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天才地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将灾害叙事与武侠题材相结合,扩展了武侠小说类型的... 灾害叙事是明清以来叙事文学一个非常活跃的主题,与鬼神等神秘崇拜关系密切[1]。民国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对灾害叙事有着特殊的偏爱,他在既有传统的基础上,天才地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将灾害叙事与武侠题材相结合,扩展了武侠小说类型的审美表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心理 形象 文化 侠文学 小说
下载PDF
论梁陈诗歌中游侠形象的绮丽化现象
18
作者 刘飞滨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99-102,共4页
梁陈时期,很多诗歌中的游侠形象失去了魏晋时期的雄强刚健风貌,普遍被披上了风流倜傥、悠游享乐、极尽人世风情的绮丽色彩,显得浮华萎弱。游侠形象的绮丽化使这些诗歌大大降低了其本应具有的阳刚之美,这也是长期以来游侠诗不被重视的原... 梁陈时期,很多诗歌中的游侠形象失去了魏晋时期的雄强刚健风貌,普遍被披上了风流倜傥、悠游享乐、极尽人世风情的绮丽色彩,显得浮华萎弱。游侠形象的绮丽化使这些诗歌大大降低了其本应具有的阳刚之美,这也是长期以来游侠诗不被重视的原因。梁陈诗歌游侠形象的绮丽化与梁陈之世浮华的世风、文风直接相关,因此,对它的重新审视对认识游侠诗和其他诗歌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士大夫精神风貌都提供重要参考。在梁陈诗歌中,游侠形象的绮丽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游侠进行绮丽化的描写,二是将贵族公子进行游侠化处理,本文分而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心理 形象 文化 侠文学 小说
下载PDF
先秦游侠歌谣述论
19
作者 贾立国 《黑龙江史志》 2010年第16期58-59,共2页
中国古代侠文学萌芽于早期游侠歌谣。先秦游侠歌谣大都是史家收录记载而流传下来的,其生存与传播状态是与史相依,关联着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而被收入史书或野史小说当中。先秦游侠歌谣启发了文人咏侠诗的创作。
关键词 先秦 侠文学 歌谣 萌芽
下载PDF
酒胆剑心报家国——论曹植诗中的侠士形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晓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5-57,共3页
本文分析了曹植诗中所塑造的侠客形象:他们"酒胆剑心",不仅有勇毅的壮气、高超的技艺和恩仇必报的决然,而且更是将侠客的豪迈气概、贵公子的奢华生活与儒生的忧民报国之心融于一身。通过与之前文学作品比较可以发现,这种崭新... 本文分析了曹植诗中所塑造的侠客形象:他们"酒胆剑心",不仅有勇毅的壮气、高超的技艺和恩仇必报的决然,而且更是将侠客的豪迈气概、贵公子的奢华生活与儒生的忧民报国之心融于一身。通过与之前文学作品比较可以发现,这种崭新的侠客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曹植本人的出身与思想构成等多方面的原因是分不开的。本文重新认定了曹植诗中的侠士形象在武侠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侠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