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胸段棘突旁侧入法与棘突间隙旁侧入法硬膜外穿刺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群杰
陆立仁
+1 位作者
陆有明
洪军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比较中胸段硬膜外穿刺两种侧入法的进针方向、深度、成功率、及穿刺对脊柱的损伤情况。方法对8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对...
目的比较中胸段硬膜外穿刺两种侧入法的进针方向、深度、成功率、及穿刺对脊柱的损伤情况。方法对8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对照组)采用棘突间隙旁开1.5cm为穿刺点的常规硬膜外侧入穿刺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深度、穿刺针与皮肤、脊柱轴线的成角及术后背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的穿刺均获成功,进针深度为3~5.5cm,针体与皮肤、脊柱成角约60°、80°,所有病人均无背痛;B组有4例穿刺失败改用A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病例进针深度为3.3~6.0cm,与皮肤、脊柱成角约45°、35°,有5例出现背痛(均为反复穿刺引起)。结论棘突中点旁入路是中胸段硬膜外穿刺的较佳路径,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旁
棘突间隙旁
侧人法
中胸段
硬膜外穿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胸段棘突旁侧入法与棘突间隙旁侧入法硬膜外穿刺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群杰
陆立仁
陆有明
洪军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出处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45-46,共2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中胸段硬膜外穿刺两种侧入法的进针方向、深度、成功率、及穿刺对脊柱的损伤情况。方法对8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对照组)采用棘突间隙旁开1.5cm为穿刺点的常规硬膜外侧入穿刺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深度、穿刺针与皮肤、脊柱轴线的成角及术后背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的穿刺均获成功,进针深度为3~5.5cm,针体与皮肤、脊柱成角约60°、80°,所有病人均无背痛;B组有4例穿刺失败改用A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病例进针深度为3.3~6.0cm,与皮肤、脊柱成角约45°、35°,有5例出现背痛(均为反复穿刺引起)。结论棘突中点旁入路是中胸段硬膜外穿刺的较佳路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棘突旁
棘突间隙旁
侧人法
中胸段
硬膜外穿刺
分类号
R614.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胸段棘突旁侧入法与棘突间隙旁侧入法硬膜外穿刺的临床比较
唐群杰
陆立仁
陆有明
洪军
《海南医学》
CAS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