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慢性腰腿疼痛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璋斌 武文臣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诊断、治疗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66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进行诊疗。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 目的:回顾性分析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诊断、治疗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66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进行诊疗。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0min;诊断治疗患者11例,3例明确为椎间盘炎,8例明确为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患者55例,术前VAS评分(7.964±0.902)分,术后1日(1.764±0.981)分;术前ODI指数(82.109±5.325)%,术后6月随访(12.109±7.418)%,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46例,良8例,可1例。结论: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是对慢性腰腿疼痛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可采取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入路 椎间孔镜技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1期5810-581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LTH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泌阳县人民医院接受LTH治疗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喉罩拔除、首次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镇静效果,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更小,自主呼吸恢复、喉罩拔除及首次排气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可有效减少子宫内膜癌患者LTH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术后镇静效果较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管树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末次随访疗效差异,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3月、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则较术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CLDH的有效手术方案,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椎板间隙入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 椎板间隙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下载PDF
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潘虹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ELD治疗且接受6个月随访的97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侧后入路组(48例... 目的探讨侧后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ELD治疗且接受6个月随访的97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侧后入路组(48例,侧后入路PELD)与椎板间入路组(49例,椎板间入路PELD);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整体手术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侧后入路组手术用时长于椎板间入路组,术后卧床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椎板间入路组(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随访结束时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侧后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椎板间入路组(P<0.05)。结论LDH患者经侧后入路PELD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腰椎功能改善,且相比椎板间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侧后入路
原文传递
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晓莉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洛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洛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丙泊酚静脉输注,观察组行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30 min(T0)、切皮时(T1)、术毕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苏醒后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总次数、术后48 h时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及术后48 h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2时HR、MAP均较T0时提高,但观察组T1、T2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后6 h、12 h、24 h,两组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 h内自控静脉镇痛总次数少,术后48 h时PSQI评分低(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30.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可维持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术后睡眠质量,减少自控静脉镇痛次数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 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 静脉麻醉 镇痛 疼痛
原文传递
侧后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6
作者 肖逸鹏 易灿 +2 位作者 曾凯生 丁焕文 周敏 《西南军医》 2012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方法对14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4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月),优10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方法对14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4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月),优10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侧后方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后髁,直视下方便复位,结合钢板支撑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下载PDF
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涛 马晓春 任跃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68-70,共3页
目的评估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术前、术后行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及1... 目的评估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3例,术前、术后行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VAS分别为(3.0±0.8)、(2.3±0.6)、(2.0±0.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1.4)分(P均<0.01)。术后第1周及1、3个月的ODI分别为30.2±9.2、14.3±4.4、13.8±7.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8.2±16.6(P均<0.01)。术后第3个月评价疗效为优45例、良2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4.5%。术后3周内有2例因下肢疼痛缓解不满意再次行椎板间开窗手术,1例术后第2天发生灼性神经痛,经对症处理缓解。结论简化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侧后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12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贺君杰 赵泽旭 +1 位作者 张印 王正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0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 采用侧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 后髁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切除颈椎亚铃样神经鞘瘤6例报告
9
作者 王晖 包聚良 王立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88-688,69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颈椎亚铃样 侧后半椎板切除
下载PDF
下腰椎结核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水连 李森 +1 位作者 柯宝毅 秦壁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通过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下腰椎结核,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下腰椎结核行以上手术患者9例,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植骨融合率,症状缓解情况。主要评价标准包... 目的通过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下腰椎结核,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8月下腰椎结核行以上手术患者9例,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植骨融合率,症状缓解情况。主要评价标准包括: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Asia损伤分级、血沉(ESR)。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前疼痛活动受限症状术后均完全缓解,VAS评分均下降到0~2分,有神经损害表现者均恢复正常,Frankel分级恢复到D或E级,ESR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通过对VAS评分、Frankel分级、血沉变化值进行统计分析,下腰椎结核采用Ⅰ期侧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改善症状,稳定脊柱,该术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结核 侧后 内固定
下载PDF
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17例
11
作者 杨兵 江庭彪 韦家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9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4-01-2009-06收治的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和后外侧人路治疗,评价其内固定方式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3~21(15.3±2)个...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后方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04-01-2009-06收治的17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和后外侧人路治疗,评价其内固定方式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3~21(15.3±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及内外翻情况。结论经后外侧或后内侧人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前方入路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骨折块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和牢固固定,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 侧后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单侧后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张胜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410-412,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应用单侧后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单侧后外侧入路椎... 目的:观察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应用单侧后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单侧后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y disability index questionnaire,ODI)。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以及O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单侧后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利于降低Cobb角,重建椎体高度,缓解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侧后外侧椎体成形术 ODI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志朋 汪冬生 刘合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LDH 140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侧后入路组和后路入路组,每组70例。侧后入路组行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后路入路组行后路入路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LDH 140例,依据手术入路分为侧后入路组和后路入路组,每组70例。侧后入路组行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后路入路组行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结果侧后入路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后路入路组(P<0.05),侧后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路入路组(P<0.05)。术后1 d、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入路比较,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LDH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性高、康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 侧后入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纯利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03我院11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椎间孔镜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55例)、B组(侧后入...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9-03我院11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椎间孔镜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55例)、B组(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55例),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A组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0,P=0.000);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4%(2/55)低于B组18.18%(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后路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效果优于侧后入路椎间孔镜术治疗,可提升其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侧后 经后椎板间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光宝 尹建文 +3 位作者 张轶群 李时中 吴祖同 贺爱军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 目的:探索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优化与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骼恢复状况、功能障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腰腿疼痛程度、提举重物情况、个人生活料理情况、坐立状况、行走状况、睡眠状况以及站立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疗效显著,压力释放彻底,且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的优点,术后骨骼恢复较快,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后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优化 手术效果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16
作者 林国钦 肖丹 牟朋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的92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经椎板间隙入路组(n=50)和经侧后方入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的92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经椎板间隙入路组(n=50)和经侧后方入路组(n=42)。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椎板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侧后方入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经侧后方入路组(P<0.05);2组手术后J0A评分、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侧后方入路对DLSS均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能降低腰椎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但经椎板间隙入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经腰椎管狭窄症 侧后 椎板间隙
下载PDF
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向阳 杨浩志 +4 位作者 邹小宝 王宾宾 杨进城 夏虹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6-731,共6页
目的 :探讨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6~78岁(55.2... 目的 :探讨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6~78岁(55.2±17.0岁)。均为单一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1/2 3例,L2/3 5例,L3/4 8例,L4/5 7例。均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或效果不佳,均行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术后感染椎间隙持续闭式冲洗引流2~3周,术后抗生素应用4~6周。手术前后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程度,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CT,评价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均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灶组织细菌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缓症链球菌1例,余18例均为阴性;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随访12~24个月(18.0±3.5个月)。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JOA评分、BI、ESR、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无内固定松动,术后3~12个月(6.0±1.7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一期极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联合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临床疗效满意,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充分、操作安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感染 一期手术 侧后联合 闭式冲洗引流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凯 崔洪鹏 +1 位作者 张建军 丁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内口入路(PE-MFD)技术与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E-MFD技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BEIS技术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椎间孔镜经椎间孔内口入路(PE-MFD)技术与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E-MFD技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BEIS技术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6~13(9.2±2.2)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11(8.4±2.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类脊髓高压症等严重并发症。VAS评分、JOA评分、ODI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BEIS技术和PE-MFD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有效,但PE-MFD技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对于以黄韧带肥厚或双侧侧隐窝狭窄为主症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 椎间孔内口 侧后
下载PDF
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王小永 冯恩山 +3 位作者 梁博 李培亮 王芳 陈世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分析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方法及预后。方法以2017-01—2022-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顶枕开颅经楔前叶入路的20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病变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脑膜... 目的分析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方法及预后。方法以2017-01—2022-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顶枕开颅经楔前叶入路的20例侧脑室三角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9例病变全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18例为脑膜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1例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脑梗死。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部分性感觉性失语(失认),经治疗后逐渐好转;1例术后继发癫痫发作,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癫痫治疗,控制良好;1例术后颅内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康复出院,其余患者均无肢体肌力下降、感觉减退、失语或偏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4~12个月,复查头颅增强磁共振未见肿瘤复发或快速生长,所有患者均回归正常生活、工作。结论经楔前叶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病变具有微创、直接暴露肿瘤供血动脉、视野清晰等优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三角区 顶枕开颅 手术 侧后纵裂 经楔前叶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9期3385-3386,共2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进行PTED的CLDH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侧后方入路,b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对...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我院进行PTED的CLDH患者72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侧后方入路,b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短于a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组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两组的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采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治疗CLDH的效果相差不大,椎板间隙入路相比侧后方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 椎板间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