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所致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葛朝元 郝定均 +3 位作者 杨文龙 钱立雄 王文涛 杨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所有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所有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侧凸和后凸Cobb角,同时记录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PKP。术后3 d、6个月、1年,所有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局部侧凸、后凸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患者的Cobb角度数未丢失。术中有7.1%(4/56)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渗漏至椎体前方及侧方,未发生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未发生新发椎体骨折。结论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PKP治疗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侧后凸畸形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侧后凸畸形 经皮椎体后成型术 手法整复
下载PDF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俞杨 邱勇 乔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 Osweste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9°±7.8°、7.3°±3.6.和 9.5°±4.4°,CBD 分别为 64.7±24.8mm、26.7±13.4mm 和 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显著大于PSO组(P<0.05).APSO组1例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PSO组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62).结论:APSO在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上与PSO一致;APSO能够同时恢复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冠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截骨术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对比分析
下载PDF
1例脊柱侧后凸型Ehlers-Danlos综合征行后路矫形术患者的麻醉护理
3
作者 姚婉君 张偌翠 +2 位作者 庄珊珊 王晴 顾伟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0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 总结1例罕见的脊柱侧后凸型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患者行后路矫形术的麻醉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实施术前充分的病情和气道评估,做好困难气道的物品准备、气管插管配合和气道管理,手术体位摆放及皮肤护理,过敏性休克的识别和护... 目的 总结1例罕见的脊柱侧后凸型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患者行后路矫形术的麻醉护理经验。方法 对患者实施术前充分的病情和气道评估,做好困难气道的物品准备、气管插管配合和气道管理,手术体位摆放及皮肤护理,过敏性休克的识别和护理,围术期的疼痛管理以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护理。结果 患者手术成功,恢复良好,术后15 d顺利出院。结论 根据脊柱侧后凸型EDS综合征患者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的麻醉护理方案,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LERS-DANLOS综合征 脊柱侧后凸 后路矫形术 麻醉护理
下载PDF
Gorham-Stout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后凸一例
4
作者 李晨恺 王升儒 +2 位作者 李子全 吴南 仉建国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4期602-606,共5页
本文报道1例Gorham-Stout综合征(GSS)合并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男性,11岁,发现脊柱侧后凸4年,加重伴双下肢无力1年。患者同时合并乳糜胸、通气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患者曾于外院接受颅骨牵引术治疗7月余,效果不佳;最终,患者... 本文报道1例Gorham-Stout综合征(GSS)合并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男性,11岁,发现脊柱侧后凸4年,加重伴双下肢无力1年。患者同时合并乳糜胸、通气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患者曾于外院接受颅骨牵引术治疗7月余,效果不佳;最终,患者于我院接受后路脊柱侧后凸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C4-T8),术后临床疗效良好,矫形满意,双下肢不全瘫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典型病例报道及既往文献回顾,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并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ham-Stout综合征 脊柱侧后凸 乳糜胸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的围术期临床疗效及护理研究
5
作者 杨莹 田雪 +2 位作者 陈亚萍 赵钇伟 李子全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的围术期疗效及并发症,并探索此类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34例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患者,统计分析手术疗效与围术期并发... 目的评估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的围术期疗效及并发症,并探索此类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34例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患者,统计分析手术疗效与围术期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围术期全程护理评估,探索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模式,针对性开展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患者的观察要点及评估指标。结果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营养状态、肺功能相对较差,手术时间、出血量、截骨矫形等级相对较高;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高。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脊柱侧凸矫正率为(528±227)%,脊柱后凸矫形率为(573±346)%,2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针对性NF1性胸腰椎脊柱侧后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模式有助于加速患者恢复,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后凸 临床护理 并发症 矫形效果
下载PDF
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田进财 海恒光 +2 位作者 杨再超 刘振 周建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探讨应用超音波骨刀行多节段截骨在脊柱退行性侧后凸畸形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畸形病人,按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高速磨削法,37例采用超音波骨刀进行多节... 探讨应用超音波骨刀行多节段截骨在脊柱退行性侧后凸畸形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畸形病人,按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高速磨削法,37例采用超音波骨刀进行多节段截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比较各项手术指标和康复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和手术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患者实施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经关节突截骨术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失血创伤,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脊柱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和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 经关节突截骨术 效果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玉娟 仉建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由脊柱的结构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该类型发现早,畸形重,对心肺的发育及功能影响大,矫形困难,并发症多,近十年来其治疗有较大进展。本文将就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 发育异常 脊柱畸形 并发症
下载PDF
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闫煌 邱勇 +7 位作者 朱泽章 伍伟飞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朱锋 孙旭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矫形术的安全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应用截骨技术治疗的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矫形术的安全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应用截骨技术治疗的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侧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7PL-CSVL)和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相关参数。同时采用SF-36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RS-22量表等评估其临床疗效,并使用AISA评分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共17例患者最终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8~55岁(34.6±10.9)岁,术前侧凸Cobb角51°~97°(78.5°±13.1°),后凸Cobb角50°~112°(71.8°±19.8°),C7PL-CSVL为58.4±21.3mm,SVA为56.4±51.2mm。手术时间200~540min(406.1±82.2min);术中出血量1000~12000ml(4088.9±2546.9ml)。术后侧凸Cobb角为37.7°±17.7°,后凸Cobb角为25.0°±16.4°,矫正率分别为51.9%±18.7%和67.2%±20.3%;C7PL-CSVL为18.0±9.4mm,SVA为27.6±16.9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24.3±1.8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后凸Cobb角分别为39.5°±16.6°和26.2°±17.6°,C7PL-CSVL为22.1±15.4mm,SVA为30.4±17.1mm,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丢失。术中监测均无诱发电位异常改变,无死亡、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例患者出现肢体远端一过性感觉功能减退,1例患者椎体前壁骨折,1例患者螺钉置钉不良,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内固定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2.9%。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VAS、ODI、SRS-22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路脊柱截骨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正角度大,术后三维矫形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 截骨术 疗效 并发症 成人
下载PDF
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在严重脊柱侧后凸儿童术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9
作者 朱锋 邱勇 +5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钱邦平 孙旭 马薇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在治疗儿童严重脊柱侧后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5月,对在我科术前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 目的:探讨术前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在治疗儿童严重脊柱侧后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5月,对在我科术前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7例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4~8岁,平均6.8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85°~155°,平均116.4°;胸椎后凸Cobb角45°~125°,平均90.2°。患者在后路矫形术前均行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最大牵引重量为体重的35%~60%,牵引4~15周(平均10.4周)后行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术前Bending像、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纠正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牵引重量9kg,约占平均体重(16.5kg)的54.5%。1例患者在牵引2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矫形术后无瘫痪、呼吸衰竭和死亡发生。平卧Bending位X线片上侧凸纠正率平均15.4%,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后侧凸纠正率平均38.4%,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48.3%;胸椎后凸矫正率平均为38.8%。随访18~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3%,矢状面矫正丢失率平均为2.9%。牵引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改善明显。结论:术前Halo轮椅悬吊重力牵引可有效改善严重侧后凸儿童的柔韧性,并同时改善患者肺功能,但应注意与牵引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 牵引 矫正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32
10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7 位作者 吴继功 邹德威 夏平 陈志明 刘玉增 姬勇 彭军 周立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 ̄151°,平均98°,后凸92° ̄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 ̄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 ̄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 ̄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 ̄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 ̄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 ̄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 ̄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 ̄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侧后凸 重度僵硬性 全脊椎截骨术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固定矫正侧后凸畸形疗效初步观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明 倪春鸿 +6 位作者 朱晓东 赵新刚 刘洋 杨洪平 白玉树 王善松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 :观察和评价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对象与方法 :对 10例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 8~ 14岁之间 ,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 目的 :观察和评价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对象与方法 :对 10例由单个先天性半椎体引起的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在 8~ 14岁之间 ,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矫形内固定。随访 6个月~ 2年 (平均 1年 2个月 )。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进行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术前均有侧后凸畸形。术后侧凸角度由平均 69°改善至 2 8° (矫正率 60 %) ;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 48°矫正至平均 19°。随访获初步或坚强融合 ,无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由先天性半椎体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可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矫形内固定而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侧后凸 后路半椎体切除 后路节段矫形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3 位作者 王晓东 吴起宁 郭华 宋宗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的"V"型截骨刀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52例完全分节型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应用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节段侧凸角、总侧凸角和代偿侧凸角以及矢状面节段后凸角或前凸角、躯干侧移程度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0~310min,术中失血量300~600ml。固定融合椎体节段数2~4个。所有病例随访2年7个月~5年,平均3年5个月。1例术中凸侧节段加压时头端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向上延长一个椎体固定;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分布的一侧肢体麻木、胀痛,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因术中行胸神经根切断,术后出现支配区域束带感,术后2个月缓解。1例因内固定钉帽切迹导致皮肤溃烂,1年后复查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后治愈。1例5个月复查时出现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延长支具固定6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节段侧凸角由术前38.5°±6.9°矫正至7.5°±3.0°,总侧凸角由术前41.2°±8.1°矫正至9.6°±5.1°,头侧代偿凸由术前17.5°±5.2°矫正至6.2°±4.1°,尾侧代偿凸由术前17.9°±4.9°矫正至6.1°±3.1°,后凸角由术前29.1°±12.1°矫正至6.2°±4.1°,躯干偏移由术前平均4.5cm矫正至0.4cm。各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完全分节型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V”型截骨刀 半椎体 畸形矫正
下载PDF
单一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翻修方法选择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泽章 邱勇 +5 位作者 王斌 赵清华 俞杨 钱邦平 刘臻 朱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方法选择。方法:对2000年5月~2008年3月收治的因初次手术失败而行翻修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例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6例。入... 目的:探讨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及翻修方法选择。方法:对2000年5月~2008年3月收治的因初次手术失败而行翻修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例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女6例。入院时年龄2~19岁,平均11.5岁。术前侧凸Cobb角15°~97°,平均52.2°;后凸Cobb角25°~105°,平均63.5°;C7铅垂线距骶骨中线距离为1.2~5.6cm,平均2.7cm。结果:初次手术失败的原因:(1)初次手术术式本身的局限性(3例);(2)内固定选择不当或固定范围选择不当,同时未行半椎体切除和植骨融合术(4例);(3)初次手术未切除致畸形的半椎体且未植骨(2例);(4)术中操作不当(1例);(5)内固定范围选择不当合并半椎体切除不彻底(1例)。根据每例患者的初次手术方式及手术失败原因的不同,采用个体化的翻修方法。翻修手术无大血管损伤、感染、死亡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原神经症状加重。术后侧凸Cobb角2°~66°(平均22.3°),平均矫正率为64%;后凸Cobb角2°~61°(平均26.1°),平均矫正率为59.6%;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为0.7~2.5cm,平均1.4cm。随访1~5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4°~63°,平均23.8°;后凸Cobb角0°~59°,平均29.9°;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为0.3~3.1cm,平均1.2cm。术后1年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初次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是单一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初次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正确选择合适的翻修方案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半椎体 矫形 失败 翻修
下载PDF
后路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矫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岩 张雪松 +7 位作者 张永刚 王征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陆宁 朱守荣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矫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8岁(21.5~44.2岁)...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矫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8岁(21.5~44.2岁)。侧凸Cobb角70°~125°,平均85°,后凸Cobb角72°~110°,平均88°。均采用单纯后路扩大“蛋壳”技术切除侧后凸顶椎(包括顶椎邻近的头尾侧楔变的脊椎),截骨节段上下方各应用2~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器械加压矫形关闭切除后形成的间隙。观察手术前后侧后凸的矫正率、术中脊柱短缩、术后站立位身高变化及术后整体平衡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切除1.6个(1~3个)椎体,术中测量脊柱短缩32mm(28~48mm),术后身高测量较术前增加22mm(13~31mm),平均融合范围9.2(6~12)个节段,手术平均用时256min(208~3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0ml(1800~3200ml)。全部病例经过0.5~2.5年随访,侧凸Cobb角矫正率52.3%;后凸畸形矫正率75.1%。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2例出现一过性脊髓损伤症状,2例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 蛋壳技术 脊椎全切术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5 位作者 周建伟 吴继功 谭荣 陈志明 王晓平 张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3.6°±26.3°(100°~169°),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6.1°±30.0°(58°~145°)。均采用后路分期两次手术进行矫形,第一次手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内撑开技术,使侧凸得到约50%的矫正,3~12个月后再进行后路的松解、截骨和第二次矫形,并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气胸、应激性溃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出现。第二次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45.6°±6.1°(35°-55°),胸腰段后凸为38.2°±10.0°(25°-56°)。患者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年,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侧弯矫正无明显丢失,无脱钩、断棒。结论: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 后路 分期 手术
下载PDF
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螺钉置入矫治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伟 杨操 +5 位作者 杨述华 王晶 许伟华 张波 张正东 李志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5-710,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及半椎体切除矫治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2013年4月,对18例儿童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术中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进行...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及半椎体切除矫治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2013年4月,对18例儿童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术中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进行脊柱矫形手术。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7.6±2.9岁。术中在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经后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切除半椎体后进行矫形。术后通过CT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及半椎体切除情况,术前、术后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价矫形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16±55min,术中出血量732±378ml。1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7枚(4~12枚/例)。术后CT证实124枚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置钉准确率97.6%;1枚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2枚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1例出现椎弓根螺钉切割,1例出现血气胸,置入胸腔闭式引流。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病例,无螺钉误置而引起的并发症。术后CT证实18例患者半椎体均完整切除。18例中有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5±8.0个月。16例术前测量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44.5°±11.4°,术后为9.3°±4.7°,末次随访时为9.7°±5.0°,矫正率为(78.2±7.8)%。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测量为32.2°±7.3°,术后为7.2°±3.5°,末次随访节时为7.7°±3.9°,矫正率为(76±9.4)%。侧凸及后凸矫正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术中实时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经后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半椎体切除完整,置入椎弓根螺钉准确率高,安全性高,畸形矫正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截骨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下载PDF
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后路矫形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少强 陈伟 +2 位作者 吴彬彬 廖忠 梁珪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symptomatic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可导致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脊柱术后少见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1.0%[1~6]。脊柱术后SSEH的发生与高龄、长节段手术、术中失血量大... 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symptomatic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可导致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脊柱术后少见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1.0%[1~6]。脊柱术后SSEH的发生与高龄、长节段手术、术中失血量大等因素有关[4、7、8],而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常合并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脊柱术后SSEH的原因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畸形 硬膜外血肿 矫形术后 症状性 成人 脊柱术后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或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史亚民 金大地 +4 位作者 王岩 王以朋 吕国华 海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0-251,共2页
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有很多,如经脊柱三柱的全脊椎截骨、后路经关节突-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技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半椎体全切及全脊椎切除术等,这些技术既可用于单纯的后凸畸形,也可用于侧后凸畸形。目... 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有很多,如经脊柱三柱的全脊椎截骨、后路经关节突-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技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蛋壳技术)、经椎弓根半椎体全切及全脊椎切除术等,这些技术既可用于单纯的后凸畸形,也可用于侧后凸畸形。目前已成为国内矫治顶椎位于中胸段、胸腰段和上腰段严重侧后凸畸形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术式的定义较混乱,手术不够规范,适应证不明确,疗效评估不统一,特别是对并发症的报道更少。本期邀请了对矫治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有经验的专家就全脊椎截骨或全脊椎切除术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处理策略等作一讨论,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截骨术 矫正手术 脊柱侧后凸畸形 相关问题探讨 注意事 适应证 切除术 重度脊柱侧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的中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磊 刘寅昊 +5 位作者 曾岩 陈仲强 李危石 孙垂国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 目的 :评价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患者的中远期影像学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的68例中重度胸腰椎角状后凸/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6.89±15.38岁。4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9例,D级33例。病因诊断:结核性后凸50例,先天性后凸1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X线、CT、MRI检查,确定后凸顶点,并测量后凸角度。对合并侧凸的21例患者测量侧凸角度。在全脊柱X线片上评价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平衡状况。临床评价包括下肢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患者的手术治疗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ory index,PSI)。将患者依照年龄、后凸病因、后凸严重程度(后凸角度)、后凸顶椎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和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结果比较,并对随访ODI评分改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1.47±4.68个月(36~96个月)。患者术前平均后凸角度94.14°±22.57°(60.0°~155.2°),术后减少至31.92°±16.79°,末次随访时为34.60°±18.09°,后凸矫正率为(64.26±15.13)%。21例同时伴有侧凸的患者术前平均侧凸角度37.36°±26.19 (12.0°~107.0°),术后减少至13.21°±14.72°,末次随访时为14.33°±14.93°,侧凸矫正率为(69.70±28.44)%。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3例患者从A级或B级提高到C级,5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D级,1例患者从C级提高到E级,21例患者从D级提高到E级。术后平均ODI改善率为(48.82±33.99)%,平均VAS改善率为(64.03±21.42)%;患者PSI为91.2%。对后凸矫正率、ODI改善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后凸角度小于95°和年龄小于35岁时,后凸矫正率更高;当患者角状后凸顶点位于T10或以下,术前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或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时,其临床改善率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术前后凸角越小,随访时后凸角矫正度数越大,术前Frankel分级为D或E级,其ODI改善率越高。中远期发生内固定失败6例(8.8%),均行翻修手术。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胸腰椎中重度角状后凸/侧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以及良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
下载PDF
伴神经损害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内移后路矫形术后神经电生理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臻 邱勇 +7 位作者 朱卫国 金梦然 刘兴勇 王斌 俞杨 钱邦平 孙旭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0-584,共5页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害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内移后路矫形术后神经电生理变化和功能转归。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髓内移、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22.0±...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害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内移后路矫形术后神经电生理变化和功能转归。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髓内移、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22.0±14.5岁(6-53岁)。术前均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其中7例伴行走不稳;双下肢病理征均为阳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9例。胸弯11例,胸腰弯3例,后凸顶椎均位于侧凸顶椎区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76.9°±33.2°(65°-100°),后凸Cobb角为71.5°±31.8°(41°-125°)。采用加拿大XLTEK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检测14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行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在MRI上测量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内缘距离,计算脊髓内移距离。结果:术前胫后神经SEP P40的波幅与峰潜伏期为1.67±0.38μV和38.96±2.51ms,术中为1.69±0.36μV和38.15±2.14ms,术中与术前比较波幅与峰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50.3±20.6)%(14.5%-85%),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9.0±17.7)%(20.8%-57.9%);顶椎区脊髓位置平均内移2.3±1.6mm(0.6-4.4mm)。术后1周时胫后神经SEP P40波幅与潜伏期为2.10±0.35μV和35.54±2.12m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脊髓内移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凸畸形 脊髓内移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