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50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艳君 张丽华 +2 位作者 张姝 张爱玲 张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神经... 目的:探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50例患者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32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头 康复训练 同步治疗 脑梗死 急性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李志道教授胆经侧头四透为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仙芬 何佳 +1 位作者 李志道 李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3期52-54,共3页
以案例的方式来介绍李志道教授以胆经侧头四透为主,结合其它相关选穴治疗多种疾病(抑郁症、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等)的经验及临床疗效,体现出胆经侧头四透"疏肝解郁、清头明目、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中医异... 以案例的方式来介绍李志道教授以胆经侧头四透为主,结合其它相关选穴治疗多种疾病(抑郁症、偏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等)的经验及临床疗效,体现出胆经侧头四透"疏肝解郁、清头明目、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经侧头四透 临床应用 专家经验
下载PDF
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婷婷 祈爱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3年第9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常规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法。比较两组一次... 目的:探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常规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程度、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程度、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留置针逆行穿刺可提高老年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头静脉 静脉穿刺 逆行 老年
下载PDF
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丽华 王艳君 +2 位作者 张姝 张爱玲 张霞 《四川中医》 2014年第9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组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非同步组则头针与康复训练相隔4小时以上。两组治...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组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非同步组则头针与康复训练相隔4小时以上。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14天及第28天两组对比,同步组评分均高于非同步组。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头 康复训练 同步治疗 脑梗死 急性期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费才莲 荆瑶 +1 位作者 杨亚娟 尤敬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 目的探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难治性后半规管BPPV患者在侧头训练后再行颗粒手法复位(PRM)治疗,并给予系统护理。结果在侧头训练后,36例经1次、11例经2次、3例经3次、3例经4次PRM后眩晕症状均消失。结论难治性BPPV可在侧头训练后再行手法复位治疗,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侧头训练 手法复位 护理
下载PDF
双侧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荣 沙碧源 +3 位作者 罗海龙 东贵荣 鲍春龄 郭艳芹 《中国康复》 201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与B组分别加用双侧与患侧百会穴透太阳穴针刺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3例为对照(D组)。均采用双抗体夹...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与B组分别加用双侧与患侧百会穴透太阳穴针刺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3例为对照(D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并对A、B、C 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第10天时,A、B、C 3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与第1天及D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0.01),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均P<0.05)。治疗30 d时,A、B、C 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组明显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能显著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双侧头穴透刺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头穴透刺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健侧头电针对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流 曾帅 +6 位作者 邱玲 谢轩贵 张敏 张吉 郑旭 蔡毅骁 张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17期81-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健侧头电针对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40例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头电针治疗。治疗10次算1疗程,疗程间期休息2d,... 目的:观察健侧头电针对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40例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头电针治疗。治疗10次算1疗程,疗程间期休息2d,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每疗程结束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变化,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清醒率。结果:1个疗程结束时和2个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而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均有促醒作用,其中观察组效果最好。结论:健侧头电针可提高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的GCS评分,对脑出血重度昏迷患者具有促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头电针 脑出血 昏迷 清醒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烧伤外科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应用
8
作者 甄电伟 梁清国 +1 位作者 焦建强 李烨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膝关节处深度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膝关节处深度创面16例。结果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4例,二期愈合2...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膝关节处深度创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膝关节处深度创面16例。结果肌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4例,二期愈合2例。随访半年至一年,功能、外观满意。结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上段、膝关节处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外)侧头肌肌瓣 修复 膝关节 胫骨外露
下载PDF
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辉 梁爱萍 张传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4期179-181,共3页
目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双侧头针联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运动功能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诊治10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资料,均采用康复训练,随机分两组,研究组予双侧头针,对照组予单侧头针,分析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双侧头针联合康复训练临床效果、运动功能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诊治10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资料,均采用康复训练,随机分两组,研究组予双侧头针,对照组予单侧头针,分析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FMA、MBI等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晕针、出血等不良事件4.00%比对照组16.00%少(P<0.05)。结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双侧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干预,能提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 脑梗死 侧头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0例应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护理分析
10
作者 黄丽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20-320,共1页
目的 探究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2组... 目的 探究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2组均通过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加强对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比观察组(95%)低(P<0.05);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结论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运用侧头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使治疗效果显著增高,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侧头训练 手法复位
下载PDF
针刺第二掌骨侧头穴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凤男 《针灸临床杂志》 2001年第7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治疗 第二掌骨侧头
下载PDF
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曦 郭招娜 林小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用单侧头针、观察组用双侧头针治疗,两组均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FMA评...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用单侧头针、观察组用双侧头针治疗,两组均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NNA/Cr升高幅度更大(P<0.05),Cho/Cr下降更加明显(P<0.05),脑梗死核心区代谢产物改善更好。结论: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梗死核心区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侧头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影响
下载PDF
手腕桡侧头静脉Y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13
作者 李杰 马金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93-93,共1页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在我科开展的无痛人流室的工作中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手术中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麻醉药物的外渗,不易脱出血管,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手腕桡侧头静脉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的可行性分析
14
作者 王培民 张斌 曾庆午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10-3513,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按照入路方式分为中央入路组(CW组)及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组(HCMW...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3年1月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按照入路方式分为中央入路组(CW组)及头侧-中央混合入路组(HCMW组),其中CW组85例,HCMW组95例。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根治术完成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W组手术时间短于CW组,术时出血量少于CW组,输血率低于CW组(P<0.05)。两组术后情况、根治术质量、手术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头侧-中央混合入路具有可行性,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时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中央混合入路 中央入路
下载PDF
场景式扶镜法在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左半结肠游离中的应用体会
15
作者 刘见 左强 +1 位作者 吴淼 刘素珍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72-677,共6页
目的:探讨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场景式扶镜法游离左半结肠的可行性。方法:以手术图片描述场景式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左半结肠游离扶镜技术的关键要点。将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采用场景式扶镜技术行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 目的:探讨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场景式扶镜法游离左半结肠的可行性。方法:以手术图片描述场景式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左半结肠游离扶镜技术的关键要点。将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采用场景式扶镜技术行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直肠癌左半结肠游离的41例患者归入场景组,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传统扶镜法的37例患者归入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左半结肠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场景组与传统组左半结肠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13.3)min vs.(70.1±13.9)min,P<0.05],术中出血量[(35.0±13.6)mL vs.(39.2±13.6)mL]、淋巴结清扫数量[(11.9±4.9)枚vs.(12.9±4.4)枚]、术后住院时间[(7.7±3.4)d vs.(8.0±4.3)d]、术后并发症(5 vs.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相较传统扶镜法,头侧中间入路3D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场景式扶镜法游离左半结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者操作更加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中间入路 左半结肠游离 场景式扶镜法
下载PDF
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6
作者 田红刚 赵冲 郝婷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头侧入路,B组采用中间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血管损伤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醛固酮(ALD)、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升高,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Polo样激酶1(PLk1)、胸苷激酶1(TK1)、Livin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侧入路与中间入路在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头侧入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血管损伤发生率,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也能下调癌活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中间入路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 D3根治术
下载PDF
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朱胜昌 李敏 +3 位作者 刘思晖 潘井岗 沈波 熊良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经尾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3、7 d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 d TBil水平,术后1、3、7 d 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放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rantius导管引导头侧入路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左肝叶疾病手术方式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ntius导管 入路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下载PDF
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
18
作者 黄无浪 张旭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38-39,77,共3页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左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行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的患者为头侧入路组,另外60例行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的患... 目的比较头侧入路与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左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行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的患者为头侧入路组,另外60例行常规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的患者为尾侧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胆管炎、胆漏和残余结石等)发生情况。结果头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尾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尾侧入路组(均P<0.001);头侧入路组患者术后出血、胆管炎、胆漏和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均低于尾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头侧入路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相较于常规尾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短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左半肝切除 入路 入路
下载PDF
头侧联合中央与头侧联合尾侧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
19
作者 李国军 咸高峰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比较头侧联合中央与头侧联合尾侧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采用头侧联合中央入路治疗,B组采用头侧联合尾侧入路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头侧联合中央与头侧联合尾侧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9例。A组采用头侧联合中央入路治疗,B组采用头侧联合尾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清晨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B组PT、APTT、TT水平高于A组,FBG水平低于A组;两组术后CRP、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B组低于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4.1%,2/49)低于A组(12.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侧联合尾侧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相较于头侧联合中央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入路 中央入路 入路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傅元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 目的:观察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在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侧中间联合入路,研究组采用尾侧中间联合入路,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ACTH、Cor、NE、E、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研究组CEA、CA125、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侧中间联合入路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术后应激指标、炎性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优于头侧中间联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间联合入路 中间联合入路 应激 炎性因子 肿瘤标志物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