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永上 熊胜文 黎先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侧撑开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回顾性分析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侧撑开技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除不使用侧撑开技术外操作与上述一致.记录手术前后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随访时间等指标,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前,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VAS评分均得到改善,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跟骨内翻角(4.6°±2.0°)明显小于对照组(9.1°±3.7°)(P〈0.05).同时,两组组内对比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及VAS评分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0.05).术中,观察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随访时间及AOF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73.4±16.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83.5±18.6)min(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3/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结论 采用侧撑开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提高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撑开技术 复位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在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夏天 孙宇 +4 位作者 赵衍斌 陈欣 周非非 刁垠泽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15岁(9.0±3.0岁)。5例主要骨性畸形为Klippel-Feil综合征,1例为寰椎左侧侧块发育不良,1例为C4节段右侧半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观察患者外观和影像学矫形效果。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患者行单侧单处撑开,1例患者接受单侧双节段撑开。手术时间326~756min(502.4±149.8min),术中失血量100~600ml(341.4±205.0ml)。椎体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为5~10mm(8.0±1.8mm),小关节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7~12mm(9.5±1.9mm)。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障碍,均表现为单侧C5神经根功能障碍,其中2例为凹侧,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治疗,2~6周肌力自行恢复;1例在凸侧,经术后CT检查发现螺钉位置不佳,行翻修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肌力恢复。随访7~13个月(10.6±2.5个月),末次随访时斜颈得到明显纠正,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示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与软骨下皮质骨之间接触紧密,未见透亮带,未见融合器位移和下沉;内固定位置均良好,无松动和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畸形矫正率为64.45%。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采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颈椎 3D打印 钛合金融合器 侧撑开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