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1-0033,共3页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1年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按照Werner侧支分级标准划分为CC0、CC1、CC2三组,患者分别有65例,30例,15例...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1年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按照Werner侧支分级标准划分为CC0、CC1、CC2三组,患者分别有65例,30例,15例。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指标检测、24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等,总结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特点。结果 三组间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C2组、CC1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CC0组(P<0.05);CC2组冠脉狭窄程度亦显著高于CC1组(P<0.05)。CC2组、CC1组冠脉完全闭塞率显著高于CC0组(P<0.05),次全闭塞率、病变血管支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不同闭塞情况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主要因素,但与病变血管支数无关,而且侧支循环的开放依赖冠状动脉完全或次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外周血sema4D、CD_(72)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
2
作者 杨祖芳 涂祎敏 罗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2期4207-4210,共4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可溶性信号素4D(sema4D)、CD_(7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8月—2021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入选北京老年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8人为对... 目的:探究冠心病病人外周血可溶性信号素4D(sema4D)、CD_(72)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9年8月—2021年8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入选北京老年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8人为对照组。冠心病病人根据Rentrop分级法分组,将0级或1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级或3级病人作为侧支循环良好组。检测外周血sema4D、CD_(72)表达水平,绘制散点图分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病人外周血sema4D、CD_(72)水平的相关性,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因素。结果:冠心病组外周血sema4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7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0例病人为0级,31例为1级,21例为2级,16例为3级;侧支循环不良组病人外周血sema4D水平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CD_(72)水平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外周血sema4D、CD_(72)与冠心病病人发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r=-0.66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sema4D、高水平的总胆固醇(TC)为影响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高表达的CD_(72)为保护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外周血sema4D呈高表达,CD_(72)呈低表达,二者呈负相关,且两者高表达分别为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CD_(72) 可溶性信号素4D 危险因素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D-D水平在冠心病中的表达及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3
作者 蒋国平 姚建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8期1096-1098,共3页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单支或多支血管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一种心脏病[1]。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及心绞痛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冠心... 冠心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单支或多支血管阻塞或狭窄,诱发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一种心脏病[1]。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心悸、胸闷及心绞痛等为主,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纤溶-凝血系统异常等密切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D-二聚体 冠心病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周志行 《西藏医药》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究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复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 目的 探究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8氟-脱氧葡萄糖双探头复合线路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与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SPECT/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心肌存活情况、心肌存活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93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病变血管115支,不同侧支循环形成患者一般资料、心肌存活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心肌面积、梗死心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存活心肌面积、梗死心肌面积与Rentrop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程度与心肌存活无关,术前进行^(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显像确认存活心肌范围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18)F-FDG SPECT/CT心肌代谢显像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阳卓良 谭华清 +2 位作者 唐湘宇 颜迪华 曾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271-1273,共3页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这些侧支动脉在闭塞性冠脉疾病的情况下为心肌提供了替代的血液供应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关保护作用。侧支循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黄金标准涉及冠脉内压力测量[4]。虽然治疗性诱导侧支动脉生长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已经无效,但最近使用外部反搏动脉或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试验性研究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循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冠心病患者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冠脉闭塞 急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颖 李强 +2 位作者 阳慧 林德洪 邢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 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9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90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浆mi RNA-195表达及其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190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90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分析所有入选者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浆mi RNA-195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侧支循环良好组的血浆mi RNA-195和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mi RNA-195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性(r=0.628,P=0.022);(3)冠心病患者血浆mi RNA-195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765,P=0.013)。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过程中,mi RNA-195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参与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预测侧支循环形成的生物标记物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miRNA-195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miR-17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清Ox-LDL、25(OH)D3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范迎春 卓著 +2 位作者 李潇 赵立飞 卢静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24-3928,共5页
目的研究miR-17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胜利油田胜利医院心内科确诊的157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0... 目的研究miR-17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胜利油田胜利医院心内科确诊的157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SYNTAX评分将病例组分为冠脉病变重度组44例、中度组61例和轻度组52例,根据Rentrop将病例组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82例,不良组75例。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miR-17、25(OH)D3、Ox-LDL水平,分析病例组血清miR-17与SYNTAX评分、Rentrop分级及Ox-LDL、25(OH)D3水平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miR-17、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冠脉病变重度组和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显著高于良好组;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冠脉病变重度组和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冠脉侧支循环不良组显著低于良好组;病例组血清miR-17与SYNTAX评分、Ox-LDL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53、0.711,P=0.000、0.000),与Rentrop分级、25(OH)D3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24、-0.735,P=0.000、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7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侧支循环形成及血清Ox-LDL、25(OH)D3水平密切相关,可能在冠脉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 冠脉病变程度 侧支循环形成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肋间静脉巨大侧支循环形成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新巍 吴刚 李永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阻塞肋间静脉巨大侧支循环形成 CT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宜冠 周胜华 +3 位作者 沈向前 祁述善 方臻飞 胡信群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7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5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病变局部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侧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7例作为研究组,以病变程度相同但无侧支循环形成者5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病变局部室壁运动情况。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与糖尿病、吸烟呈负相关,与服用他汀类药物呈正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胸痛时间、有无高血压病、有无高脂血症、家族史、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服用ACEI类、硝酸酯类药物无关。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吸烟是侧支循环形成的不利因素,服用他汀类药物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糖尿病患者即使形成侧支循环,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基因治疗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10
作者 邓珏琳 黄德嘉 《中国医刊》 CAS 2001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基因治疗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冠心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沈文均 周建庆 +5 位作者 葛世俊 肖骅 柳俊平 周军波 高从光 赵维庆 《宁波医学》 2000年第4期166-167,共2页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及其对卒中后护理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国娟 郭艳霞 +2 位作者 曹莹 刘颖 郭演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患者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为卒中后护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本院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x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患者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为卒中后护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本院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x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人TOLL样受体2(TLR2)及侧支循环评分。结果:干预前后,两组BFGF、VEGF与TLR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侧支循环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卒中后患者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心理状态,有利于卒中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卒中后 血管新生 侧支循环形成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焦宁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脑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脑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情况及脑侧支血流较好组与血流减少组的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韦利斯氏(Willis)环后循环与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小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MTT结果小于血流减少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CBV、CBF、检出发病时间大于血流减少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中,CT血管成像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了解,有利于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侧支循环形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浆OPN、VEGF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磊 赖亚宇 +1 位作者 华蕾 毛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382-1386,13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法评估CCC形成情况,将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该院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老年CHD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法评估CCC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无CCC组(52例)和CCC组(58例),比较2组血浆OPN、VEGF水平,分析老年CHD患者CCC形成的影响因素,血浆OPN、VEGF水平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的评估价值,以及OPN水平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CCC组血浆OPN、VEGF水平较无CCC组明显增高(P<0.05)。血浆OPN、VEGF单独和联合检测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均有一定评估价值(P<0.05)。血浆OPN水平与VEGF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中CCC形成者的血浆OPN、VEGF水平较无CCC形成者明显升高,二者对CCC形成及CCC形成不良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骨桥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脑侧支循环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AD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志强 《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脑侧支循环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损伤(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舞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全脑血管DS... 目的探讨脑侧支循环形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损伤(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舞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收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判断,将有侧支循环患者纳入研究组(130例),将无侧支循环患者纳入对照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NIHSS、ADL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二级侧支循环轻于一级侧支循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L缺陷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脑侧支循环形成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对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形成 NIHSS ADL评分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明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5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探讨其对于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该院收治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CTA影像结果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其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57)以及...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形成及探讨其对于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该院收治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部CTA影像结果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其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57)以及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143)。评价患者被收治入院以及治疗14 d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探讨侧支循环形成对于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当中,进展性脑梗死占28.5%(57/200)、非进展性脑梗死占71.5%(143/200)。其中脑梗死进展性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几率相比于非进展性患者更低(P<0.05)。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χ2=7.649 6、9.949 6,P<0.05);治疗后14 d,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近期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患者(t=3.932、2.595,P<0.05)。结论对于进展性患者的侧支循环形成状况相对于非进展性患者更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侧支循环形成者近期的神经功能恢复相对差,此类患者病情更容易出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形成 近期神经功能 影响效果
下载PDF
糖尿病对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卫东 张玉美 +4 位作者 沈莉娜 曾因明 Judy Kersten John Tessmer David Warltier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3-15,36,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on coronary collateral development. Methods A dog model of diabetes was 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ng alloxan and streptozotocin. Dogs were subjected to brief (2 mi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abetes on coronary collateral development. Methods A dog model of diabetes was 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ng alloxan and streptozotocin. Dogs were subjected to brief (2 min), repetitive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s (8 times per day for 21days) in the absence (ischemia n=8) or presence of diabetes (diabetes+ischemia n=6). A sham group (n=8) was instrumented identically but received no occlusion. Myocardial blood flow was determined in the myocardium perfused by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and the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LCCA). Peak reactive hyperemia response (PRH) was recorded on experimental days 1, 7, 14 and 21. Colla teral blood flow was expressed as the percentage of normal zone blood flow. Results Fasting blood glucose in the diabetes+ischemia group (17.5 mmol·L -1±1.1 mmol·L -1, 18.6 mmol·L -1±1.1 mmol·L -1, 21.6 mmol·L -1±1.5 mmol·L -1 and 21.9 mmol·L -1±1.5 mmol·L -1 on days 1, 7, 14 and 21,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ischemia group (3.9 mmol·L -1±1.0 mmol·L -1, P<0.01). Coronary collateral bloo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schemia dogs (71%±7%) after 21 days but remained unchanged in sham dogs. The collateral blood flow in the diabetes+ischemia group after 21 days was only 17%±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schemia group (P<0.01). PRH in the ischemia group was 7.6 Hz·102±2.9 Hz·102 on days 2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n day 1 (16.4 Hz·102±2.9 Hz·102, P<0.05). PRH remained unchanged in the diabetes+ischemia and sham group. PRH in diabetes+ischemia dogs (15.6 Hz·102±2.5 Hz·102) on days 2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schemia dogs (P<0.05). Conclusions Diatetes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collateral bloo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糖尿病患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流 缺血心肌 合并症 病死率 MI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CD151基因治疗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
18
作者 刘晓春 左后娟 +5 位作者 刘正湘 刘涛 文莎 刘少文 汪道文 张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CD151基因转染对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后侧支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清洁级,由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提供)26头,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n=4),健康小型猪,不进行任何手术处... 目的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的CD151基因转染对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后侧支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清洁级,由华中农业大学种猪场提供)26头,随机分为:(1)正常对照组(n=4),健康小型猪,不进行任何手术处理;(2)rAAV-GFP组(n=7),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制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监护显示Ⅰ、aVL导联ST段持续抬高20min为模型制备成功,同时,在左心室前壁梗死边缘区心肌分10点注射rAAV-GFP(1×10^11pfu/点);(3)rAAV-CD151组(n=7),结扎LAD,左室前壁梗死边缘区心肌分10点注射rAAv-CD151;(4)rAAV-anti-CD151组(n=8),结扎LAD,左室前壁梗死边缘区心肌分10点注射rAAV-anti-CD151。8周后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CD151蛋白的表达,冠脉造影评价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IC)染色显示心肌梗死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rAAV-GFP组比较,rAAV-CD151组心肌组织局部CD151蛋白表达增加(P〈0.05)。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D151基因转染明显促进闭塞动脉的侧支循环建立。rAAV-CD151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小于rAAV-GFP组[(12.82±2.26)%vs.(23.14±2.83)%,P〈0.05],rAAV-anti-CD151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32.52±3.47)%明显大于rAAV-GFP组和rAAV-CD151组(P〈0.05)。结论CD151基因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小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循环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后 CD151 基因治疗 心肌梗死面积
原文传递
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惠斌 游向东 +4 位作者 张华 董明香 刘叶 王涛 邸娜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28-832,共5页
目的:分析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entrop分级分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250例)以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 目的:分析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entrop分级分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250例)以及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脂蛋白a的差异,利用Sprea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脂蛋白a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价值。结果: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脂蛋白a、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高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rea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性(r=-0.52,P<0.05),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ntrop分级无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脂蛋白a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截断值为170.50mg/L、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96.4%。结论: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且可作为预测指标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 脂蛋白A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侧支循环在急慢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20
作者 朱稚丹 蔡志雄 +1 位作者 林洁明 陈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在急慢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心肌及左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5 2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TCA并植入支架治疗的AMI患者,按AMI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组(A组)和急性心肌缺血组(B组) ,每...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在急慢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及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对心肌及左室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5 2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TCA并植入支架治疗的AMI患者,按AMI前有无心绞痛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组(A组)和急性心肌缺血组(B组) ,每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分成2亚组。在PTCA术中,判定梗死相关血管(IRA) ,并评估干预前梗死相关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在PTCA治疗及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对IRA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术后第3周使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显像仪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行节段室壁运动分析。结果 A组形成侧支循环例数较B组多,LVEF明显高于B组,左室室壁瘤形成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CK -MB和CK峰值均明显比B组低,A、B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A、B组中各亚组比较,有侧支循环亚组的LVEF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亚组,左室室壁瘤形成的例数、CK -MB和CK峰值明显较无侧支循环亚组低,2亚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急慢性心肌缺血在发生AMI时,均可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而在慢性心肌缺血中,侧支循环形成较好,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持AMI相关区域心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AMI)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 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急诊PTCA 梗死相关血管 室壁瘤形成 二维超声心动图 显著性差异 急性心肌缺血 PTCA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室壁运动分析 心肌梗死面积 LVEF CK峰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